河南省高考化学二诊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本卷共7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8高一上·菏泽期中) 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 H2O2
B . CaO
C . SO2
D . CO
2. (2分) (2018高一上·定远期中)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 . 25 ℃,1.01×105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 . 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则其100 mL溶液中含Na+数为0.1NA
D . 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3.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A . 互为同分异构体
B . 与两种烃互为同系物
C . 甲苯与溴蒸汽的反应产物受反应条件的影响而不同
D . H2和D2互为同位素
4. (2分)下列不能用于判断F 和 Cl的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是()
A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C .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D . F﹣和Cl﹣的还原性
5. (2分)(2016·乌鲁木齐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测定HF、HCl熔点、沸点比较F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
B MgSO4、Al2(SO4)3溶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氨水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测定等浓度的H2CO3、H2SO3两溶液的pH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向氯化铵、氯化铝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比较氨水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
A . A
B . B
C . C
D . D
6. (2分)(2016·杨浦模拟) 80°C,0.1mol/L NaHB溶液中c(H+)>c(OH﹣),可能正确的关系是()
A . c(Na+)+c(H+)=c(HB﹣)+2c(B2﹣)
B . 溶液的pH=1
C . c(H+)∙c(OH﹣)=10﹣14
D . c(Na+)=c(H2B)+c(HB﹣)
7. (2分) (2016高二上·临漳期中) 某温度下,反应SO2(g)+ 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
A . 2500
B . 100
C . 4×10﹣4
D . 2×10﹣2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24分)
8. (8分) (2017高二上·宁城期末)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又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
(1)已知:CH4(g)+H2O(g)═CO(g)+3H2(g)△H=206.2kJ•mol﹣1
CH4(g)+CO2(g)═2CO(g)+2H2(g)△H=247.4kJ•mol﹣1
甲烷和H2O(g)反应生成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H=﹣92.4kJ•mol﹣1 .某温度下,把10mol N2与28mol H2置于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内,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氮气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10min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________mol•L﹣1•min﹣1 ,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欲增大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写一种措施即可).
(3)如图所示装置工作时均与H2有关.
①图1所示装置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②图2所示装置中,通入H2的管口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③某同学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将玻璃管内固体物质冷却后,溶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入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同学据此得出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O和H2 .该结论________(填“严密”或“不严密”),你的理由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9. (4分) (2017高二上·大连期中)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 CH2=CH2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____,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
(4)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避免溴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____.
10. (8分)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部分装置),将氯气依次通过下列装置以验证氯气的性质:
(1)通入氯气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__.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洗气瓶B溶液中有一部分SO32﹣氧化成SO42﹣.设计试验方案,检验洗气瓶B 溶液中Cl﹣和SO42﹣的存在.在答题卡上补充填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及仪器:2mol/LHCl、2mol/LHNO3、1mol/LBaCl2溶液、lmol/LBa(NO3)2溶液、0.1mol/L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洗气瓶B中溶液于试管A中,滴加________.若产生的白色沉淀,则洗气瓶B
溶液中存在SO42﹣
步骤2:另取适量洗气瓶B中溶液于试管B中,滴加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3:取步骤2后试管B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C中,滴加
________
________.
(3)为准确测定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剩余FeCl2的物质的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mL 溶液:取洗气瓶C中全部溶液准确配制250mL溶液.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将0.1980mol/LKMnO4溶液装入________,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KMnO4溶液V mL.(反应式:Fe2++MnO4﹣+H+﹣Fe3++Mn2++H2O,未配平)
③计算250mL溶液中FeCl2的物质的量=________ mol(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11. (4分) (2017高二下·宁波期末) 甲、乙、丙、丁四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3H6O2 ,根据下列性质,写出符合条件的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或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甲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乙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丙只能发生水解反应,丙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丁能使溴水褪色,也能发生加聚反应,丁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本卷共7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共7题;共14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24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答案:9-1、
答案:9-2、答案:9-3、答案:9-4、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
答案:10-3、考点:
解析:
答案:11-1、答案:11-2、答案:11-3、
答案:11-4、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