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律失常课件【PPT】

心律失常课件【PPT】


体征
重点是评估脉搏的频率、节律及、 心率、心律和心音的变化。①窦缓 ②期前收缩时③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④心房
颤动时,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律绝对不规则,脉搏短绌;
⑤心室颤动时,脉搏摸不到,心音消失。BP测不到。
辅助检查
• 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
一项无创检查
• 其他检查:动态心动图、心电图运动
心电图组成及正常值
P波 时间 宽度不超过0.11秒 振幅 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mv P-R间期 QRS波群 0.12~0.20秒 0.06~0.10秒
Q波 振幅不超过同一导联中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
S-T段
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mv
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
• 1、P波规律,且来自窦房结(Ⅱ、avF直立, avR倒置) • 2、P波后必有QRS波群(P-QRS-T顺序出现) , P-R间期0.12~0.20s • 3、正常成人频率60~100次/min
无器质性心脏 病单源室速: 射频消融
室速治疗
若低血压、休克 心绞痛、晕厥
复发持续 性室速
安置埋藏式复 律除颤器
同步直流电复律
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 静注利多 卡因及阿 托品、肾 上腺素等
室扑与室颤
若波幅高大立 即非同步直流 电复律
非药物治疗
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治疗室上速 食道调搏 -----治疗室上速
心脏正常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

60~100次/分
心房肌
房室结
心室肌
护 理
评 估
病因
发病 机制
临床 表现
辅助 检查
(一)健康史评估
(二)身体状况
根据心律失常发生的部位不同表现
症状
不同,一般的可以无症状或由头晕、乏力、心悸、 、 胸闷、心绞痛、呼吸困难、血压低、抽搐不等。房颤、房 扑、室颤发生可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意识丧失、抽搐、 呼吸停止甚至死亡等严重症状
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50~250次/分)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
2
有3个或﹥3个的室性的期前收缩 连续 出现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ST—T 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3 心室率常为140~200次/分,心律规则或不规则。 4 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偶尔个 别或所有心室激动逆传夺获心房,出现逆行Pˊ波。 5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 (图3~8)
心电图特点
心室扑动
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150-300次波 幅大而较规则的正弦波(室扑波)
心电图特点
• 心室颤动 • 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形态、振
幅与间隔绝对不规则的颤动波则的波,频 率150-500次/min
无血液动力 学障碍
首选利多卡因 其他可选:普罗帕酮、 胺碘酮、溴苄胺
扑动与颤动
心 房
1 心房扑动 2 心房颤动
1 心室扑动 心 室 2 心室颤动
扑动与颤动概念
发生于心房或心室的,一种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更快的主 动性异位心律。 • 心房扑动: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次/分,心 房收缩快而协调 • 心房颤动:频率>350-6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 心房扑动: 频率 150-300次/分
•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常无症状 • 二度Ⅰ型:心搏暂停感觉。听诊时有心搏脱 漏
• 二度Ⅱ型:常疲乏、头昏、昏厥、抽搐和心 功能不全 • 完全性:症状取决于是否建立了心室自主节 律及心室率和心肌的基本情况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
• ①P-R间期>0.20秒
• ②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
其他:洋地黄、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ATP
心律失常的护理诊断
1 活动无耐力
2 焦虑 3 有意外受伤的危险


4 有心脏猝死的危险
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偶发、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不需卧 床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轻度心律失常患者适当 休息,避免劳累。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
•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
①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
②QRS波群有间期性脱漏,可为1:1;2:1; 3:1;3:2;4:3等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 • • • ①P波与QRS波群相互无关 ②心房速率比心室速率快 ③心室心律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维持 ④QRS波群的形态主要取决于阻滞的部位:位 于希氏束分支以上,QRS波群不增宽,室率每 分钟40-60次;位于双束支,增宽或畸形
电复律
----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 ----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人工心脏起搏器
----治疗缓慢及快速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窦房结

1 传导时间长 房间结 2部分不能传人 3完全不能传人
心室肌
概 念
• 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
• 不完全性 完全性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 心房颤动
冲动传导异常
窦房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症
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早博(异位心律)
房性 房室交接性
窦性停博
室性
冲动传导异常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室传导阻滞 3室内传导阻滞
4预激综合症
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有负责正常心电 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组成。
处理要点
• 首先针对病因 • 一度与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好,无 需特殊处理 • 阿托品0.3mg
• 异丙肾上腺素
• 症状明显者,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பைடு நூலகம் 抗心律失常药物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ⅠA ⅠB ⅠC 奎尼丁、普卡、丙吡胺 利多卡因、美心律、苯妥英等 氟卡尼、恩卡尼、普罗帕酮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胺碘酮、溴苄胺、索他洛尔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2.心率 当听心率、测脉搏lmin以上发 现心音、脉搏消失,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 或心率大于每分钟160次的情况时应及时报 告医师并作出及时处理。 3.血压 如患者血压低于10.6kPa,脉 压差小于2.6kPa,面色苍白,脉搏细速, 出冷汗,神志不清,四肢厥冷,尿量减少, 应立即进行抗休克处理。
窦性心动过缓
•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
• 病因:
–健康成人、运动员、睡眠状态
–其它原因:颅内压增高、低温等
–药物 –器质性心脏病 • 临床表现:可有胸闷、头晕、晕厥等
心电图特点
• 窦性心律,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常伴 有窦性心律不齐(P-R间期差0.12S以上)
处理要点
• 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不需治疗
–病理性:二尖瓣损害、器质性心脏病
–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
临床表现 房性期前收缩
• 临床表现
– 可无症状,也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 – 频发早搏可使心排血量降低
心电图特点
• • • •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P'-R间期>0.12秒 QRS波群大多与窦性心律相同 期前收缩后常见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速
• 成人窦性心率>100次/min
• 病因:
健康人运动和情绪紧张
酒、茶、咖啡和药物
• 临床表现:
可没有症状或主诉心悸
心电图特点
• 窦性P波,P波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 • P-R间期和QRS波均正常
处理要点
• 主要是针对病因 • 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或β-受体阻 滞剂用于减慢心率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
• 指心脏冲动的频率、 节律、起源部位、传 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 异常


• 心脏病: 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 非心源性病因: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代谢失 常等 • 其他:吸烟、饮酒等
心律失常的分类
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过早搏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
• ②频率每分钟350-600次
• ③ QRS波群一般是正常的,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致命性 心室扑动时心室有快而微弱无效的收缩 心室颤动时则心室内各部分肌纤维发生更快而不 协调的乱颤 两者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均等于心室停搏
临床表现
• 迅即出现心脑缺血综合征(即AdrmsStokes综合征) • 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继以呼吸停 止。 • 检查时听不到心音也无脉搏
• 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传至心室,一些P波后没 有QRS波群,房室传导比例可能是2:1;3:2; 4:3……。
• 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两型。
• Ⅰ型又称文氏(Wenckebach)现象,或称 莫氏(Mobitz)Ⅰ型,常见 • Ⅱ型又称莫氏Ⅱ型
• 二度Ⅰ型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 ①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受阻与心 室脱漏 • ②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P波受阻 • ③包含受阻P波的R-R间期比两个P-P间 期之和为短
4.阿--斯综合征 患者意识丧失,昏迷 或抽搐,此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血压测不到,呼吸停止或紫组,瞳孔放大。 5.心脏骤停 突然意识丧失、昏迷或抽 搐,此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血 压为0,呼吸停止或紫绀,瞳孔放大。此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调整自主神经 功能失调 2.避免情绪波动,戒烟、酒,不宜饮浓茶、咖 啡 3.坚持服药,不得随意增减或中断治疗 4.加强锻炼,预防感染 5.定期随访,监测心电图,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6.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应随身携带诊断卡 和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