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
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低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临床观察--血压 影响血压增高干扰因素
呕吐、舌后坠时气道受阻 呕吐、 尿滁留而导致的膀胱内压上升 兴奋活动、用力排便、剧烈的 兴奋活动、用力排便、 体位变换 排除以上因素血压仍高为病情因素
颅内压增高的观察
颅内压的定义 颅内压的正常值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观察
颅内压
正常人当颅缝闭合后,颅腔的容积是恒定的。 在正常情况下颅腔容积及其所含的内容物容积是相适应 的,并在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成为颅内压。 在侧卧位时,经腰椎穿刺所得的脑脊液的静水压高度, 即代表颅内压力。
颅内压的正常值
正常成人的颅内压:70~180mmH2O 脑脊液压力超过200mmH2O时就属于颅内压增 高
瞳孔变化
双瞳时大时小不定 一侧瞳孔扩大 双侧瞳孔不等大
脑干损伤 中脑受压 脑疝
脑血管病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体温的观察
正常值: 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 直肠温度 腋下温度
36.3~37.2° 36.3~37.2°C 36.5~37.7° 36.5~37.7°C 36.0~37.0° 36.0~37.0°C
异常尿液的观察
尿量:多尿、少尿、无尿 颜色:肉眼血尿呈红色或棕色,血红蛋白尿呈酱 油色或浓红茶色,脓尿呈白色混浊状,乳糜尿呈 乳白色 透明度:尿中有脓细胞、红细胞以及大量上皮细 胞、粘液、管型等可出现尿液混浊 气味:新鲜尿有氨臭味提示泌尿道感染
留置尿管的护理要点
防止导尿管脱出、受压 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倾倒尿液,记录尿量, 集尿袋及引流管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碘伏擦洗1~2次 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时观察尿液有无异常 保持膀胱功能应定时放尿
一 发热的观察
发热程度的划分(以口温温度为标准) 发热程度的划分(以口温温度为标准) 低热: 低热: 37.3~38.0°C; ° 中度热: 中度热:38.1~39.0°C; ° ; 高热: 高热: 39.1~41.0°C; ° ; 超高热: 以上。 超高热:41.0°C以上。 ° 以上
发热可分为
吸收热:一般在 度以下 加强生活护理, 度以下, 吸收热:一般在38度以下,加强生活护理, 不需特殊处理。 不需特殊处理。 感染热:应用抗生素治疗,采取相应的措施。 感染热:应用抗生素治疗,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枢热:以减少脑细胞耗氧量, 中枢热:以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包括酒精擦浴 头置冰袋或冰帽 。
脉搏的观察
口咽通气道
合并症
口咽部创伤 口腔糜烂和口腔粘膜溃疡
口咽通气道
注意事项 1.通气管长度要合适: 如通气管太短,不能有效抬起舌根;如太长,可能到达 咽喉部抵触会厌,引起咳嗽和喉痉挛。 2.注意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 3.有呕吐病人,要及时吸出口腔内呕吐物,以免误吸。 4.放置通气管时不利于咳嗽,故气道梗阻好转,要及时拔 除。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
危重病人体活动、肌力 各种管路
危重症患者的意识观察
意识的定义 意识障碍的几种类型 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
什么是意识? 什么是意识?
意识
大脑觉醒的程度 对外界刺激做出判断的能力 中枢神经对刺激做出应答能力 定向力、感知力、 注意力、记忆力、 情感和行为
呼吸的观察
正常成人呼吸:16~20次/分。 呼吸中枢位于延脑和桥脑
异常呼吸的观察
频率异常: 呼吸增快:成人呼吸>24次/分 常见于高热或缺氧等病人 呼吸缓慢:成人呼吸<10次/分 常见于呼吸中枢抑制颅脑疾病
异常呼吸的观察
节律的异常 潮式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 潮式呼吸 现一段呼吸暂停,如此周而复始。 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脑出血、颅内压增高 等。 间停呼吸:有规律的均匀呼吸几次后,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均匀 间停呼吸 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比潮式呼吸更为严重,多在呼吸 停止之前出现。见于颅内病变或呼吸中枢衰竭的病人。 叹息样呼吸:在一段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伴有叹 叹息样呼吸 息声。 常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症。
留置导尿管
昏迷的患者, 昏迷的患者,应该留置导尿管 有利于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能够精确地评估出入量观察颜色、 能够精确地评估出入量观察颜色、性质 防止尿滁留和充溢性尿失禁 长期导尿的患者应每天进行护理
正常尿液的观察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明 比重为1.015~1.025 PH值为5~7,呈弱酸性 正常尿液的气味来自尿内的发挥性酸,如静置一 段时间后,因尿素分解产生氨,故有氨臭味
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有
1.胶布固定法 2.绳带固定法 3.支架固定法 4.弹力固定带固定法
固定的注意事项
固定后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 每24h更换牙垫,并将导管位置从口腔的一侧移 至另一侧 若口腔内分泌物浸潮固定胶布,随时更换胶布重 新固定 应尽量避免呼吸机管路和接口处对导管和其支撑 点的压迫,要充分利用呼吸机管路的支架。
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
保证呼吸道通畅 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口咽通气道
适应症:
1. 昏迷或意识不清的病人 2. 呼吸道梗阻病人 3. 癫痫发作或痉挛性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伤 4. 口、咽、喉分泌物增多,便于吸引 5. 同时有气管插管时,防止气管插管被咬
肢体活动的观察 有无自主活动 有无抽搐 瘫痪是否加重 是否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
肌力的观察
肌力:肢体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力的分级: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的重力 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肢体能抵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级:正常肌力
对各管路的观察
留置尿管 留置胃管 人工气道(口咽通气管 气管插管)
留置胃管 适应症 凡不适合经口进食者 如昏迷、口腔 疾患 消化道大出血者为防止误吸、治疗 用药、观察出血情况
肠内营养护理要点
1.判断导管正确位置:在肠内营养前确定导管位 置及导管是否通畅 2.病人的体位:肠内营养是应将床头抬高30~45 度 营养液的输注:肠内营养液输注方式分为定时灌 注、连续输注和间歇输注
成人为60~100次/分 正常的脉律搏动均匀规则, 间歇时间相等。 脉搏的强弱 取决于动脉充盈程度 和脉压的大小。 脉率 脉律
异常脉搏
1 频率异常: 速脉、缓脉 2 节律异常: 间歇脉 、二联律、三联律、 脉搏短绌 3 脉搏强弱异常:洪脉 、丝脉 4 紧张度的异常:动脉硬化时管壁可变 硬失去弹性。
按需吸痰的标准
听诊 气道压力报警 SPO2下降 血气分析 胸片
不当吸痰的后果
气道粘膜损伤 肺不张 加重缺氧 心律失常 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吸痰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监测spo2、心率、面色 吸痰<15s 吸痰前后高浓度吸氧 吸痰<3次
谢 谢
小脑幕裂 小脑幕裂孔疝
临床表现:病灶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意 识障碍、对侧偏瘫和生命体征变化。如心 率慢、血压高、呼吸深慢和不规则:又称 二慢一高(库欣征)
枕骨大孔疝
临床表现: 早期临床表现为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直。急 性的枕骨大孔疝常表现为突然昏迷、明显的呼吸 障碍(呼吸慢、不规则或呼吸骤停),心率加快 是其特征,也有心搏随呼吸并停者,血压增高不 如小脑幕裂孔疝明显
血压的观察
正常血压的范围: 正常成人在安静时 收缩压为12.0~18.6kPa(90~140mmHg) 舒张压为8.0~12.0kPa(60~90mmHg) 脉压差为4.0~5.3kPa(30~40mmHg)
异常血压的观察
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21.3kPa(160mmHg)以上 12.6kPa(95mmHg)以上 18.8~21.2kPa(141~159mmHg) 12.1~12.5kPa(91~94mmHg) 12.0kPa(90mmHg)以下 8.0kPa(60mmHg)以下
临床观察——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临床观察
颅内压增高的基本临床特征: (1)头痛 (2)呕吐 (3)视神经乳头水肿 (4)意识障碍 (5)脑疝
*注意:有颅内压升高的患者要防止排便过度用力 注意:
脑疝
脑疝:由于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在向阻力最小的 地方移位时,被挤压入硬膜间隙或颅骨生理孔道 中,发生嵌顿,称为脑疝。 颅内压高达2.9~4.0KPa持续30min就可发生脑疝。
意识的内容
意识障碍—嗜睡
持续睡眠状态,能被叫醒,醒后勉强配合检 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即又入睡
意识障碍—昏睡
处于沉睡状态,但对语言的反应能力尚未完 全丧失,高声呼唤可唤醒,并能做含糊、简单而 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复沉睡。对疼痛刺 激有痛苦表情和躲避反应
意识障碍—浅昏迷
意识丧失,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 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但对强烈刺 激如疼痛有反应。吞咽、咳嗽、角膜反射以及瞳 孔对光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吸痰
吸痰管长度及吸痰时机 吸痰管长度应选择以深入气管插管下方1~2cm为宜。吸 痰管粗细也很重要,过细粘稠痰不宜吸出;过粗,不宜 插入气管插管且造成吸痰时缺氧。宜选择气管插管内径 的1/2粗细或小于人工气道内径1/2。 过去常规2h吸痰一次,经验证明这样更易误伤血管;不 必要的刺激反而使分泌物增多;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 吸不畅,通气量下降、窒息。所以按需吸痰是保持呼吸 道通畅的关键。
意识障碍—中昏迷
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对强 度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和瞳孔对光反射均减弱, 生命体征已有改变,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意识障碍—深昏迷
对外界任何刺激全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 生命体征已有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 下降。大小便多失禁
瞳孔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