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学第四章

自然资源学第四章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 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 性就是稀缺性。
当然,资源的稀缺性,一般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
现时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这就要求社会经济活动 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因此, 资源的稀缺性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要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经济 效果的愿望,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 因。
第二节 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

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致 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 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第二节 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

绝对稀缺:全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大于 总供给时造成的稀缺。
相对稀缺: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 但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
第四章

自然资源稀缺的性质
主要内容:
了解自然资源稀缺产生的原因和稀缺的本质 重点: 自然资源稀缺本质。

人类利用资源的历史记录了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的 活动,也反映了人类对人与资源关系认识的发展轨迹.对人 类资源开发历史的回顾,为现代人类保护、节约、合理利 用资源提供诸多借鉴,从而有助于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 统一和谐。 从古至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开发利用的范
3、贫困造成的资源稀缺
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稀缺、生态退化与贫困问题相互 交缠。在理想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稀缺是通过涨价来 平抑需求,刺激新的供应来克服。发达国家(理想的市场 经济体制)有能力作出适当的调整以克服一些特殊资源的
稀缺,在贫困地区或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价格上升 使购买力下降,甚至影响基本生活。涨价不仅不能克服稀 缺,反而加重了稀缺。 对贫困地区或国家,当市场上的资源产品与免费的天 然可用之物竞争时,改善供应更加困难
铁铅金银汞石料水力
风能 海洋水产 硝石(炸药与肥料) 煤 石油 铝磷钾
20世纪中期
20世纪50年代后
人造纤维 原子技术
空间技术电子生物技术
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
更多的稀有元素、半导 体元素、遗传基因
第一节 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
二、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演进
5、未来的挑战
A-技术是双刃剑,每种技术都有副作用,技术进步虽然跟得上人类需 求增长的步伐,但社会变革速度滞后;分配不公、文化冲突等不是技 术能解决的。
第一节 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
(3)农业资源开发的社会影响 A-食物供给更多更稳定,人口增加; B-人类越来越多地清理和开垦土地,开始对地表的改造;
C-相对少量的农夫就可以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很多农民进入城 镇,城市化过程开始了,;
D-专业化的职业和远距离贸易发展起来,资源得以流通,自然 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开始扩散; E-私有制出现。约5500前,城乡居民贸易上相互依赖,使很 多以农业为基础的城市社会发展起来。财富不断积累促成了 对管理阶层的需要以调解和控制商品、土地分配
C-合成材料出现,部分替代了天然材料;
D-人均能源消耗急剧增加
第一节 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
(3)环境影响
发达工业社会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使资
源环境问题更尖锐。(如污染物甚至有毒物渗入地下水; 森林破坏、土地退化;温室气体、O3耗损等,某些资源 近于耗竭)。 工业化使人类对抗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类“征服自 然”的错觉强化了,只要人类继续持有这种世界观,就会 继续滥用地球生命支持系统,资源与环境问题将会进一步 恶化。
资源利用方式。
第二节 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
二、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性质 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 资源利用不平等
首先,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平衡 其次,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开发的历史不同(发达国家剥 削和掠夺其他地区的资源,发展中国家严重依赖自然资源 的开发) 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差异造成人均资源消 耗差异(美国人均消耗能源是印度的35倍)
人地思想 发展阶段
人类文明 时期
人地关系特点
环境对人类制约作 用较强,人类对环 境的影响微弱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性减弱,对抗性增 强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 增强,试图成为自 然的主宰 寻求人地协调的道 路
后果
环境问题不严重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环境趋于恶化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矛盾迅速激化
人类技术水平 粗制石器 钻木取火 精制石器 刀耕火种
铜斧、梨、冶铜技术、 灌溉技术
新增的自然资源种类 燧石树木鱼兽果 栽培植物驯化动物
铜、锡矿石 耕地木材水 流
铁器时代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工业 社会 产业革命期 殖民时期 20世纪初期
铁斧、梨、冶铁技术
风车、航海 爆破技术 蒸气机 火车电力内燃机炼钢 飞机 化肥
石棉
铝矾土 铬 铜 金
3.09* 107
1.9 * 109 1 * 108 1 * 108 3.1 * 104
8.7 * 107
16 * 109 17 * 108 3.9 * 108 4 * 104
6.2 * 107
8.5 * 108 9.6 * 107 1.1 * 108 2.9 * 104
11 * 107
15 * 109 17 * 108 4 * 108 3.7 * 104
石油储量寿命的鉴别过程(1950-1988)
年份 A基于公布储量 的储量寿命 B基于评估储 量的储量寿命 C基于评估储量并假 设年使用量增加储量 寿命 19.2 17.6 27.6 消费年 增长率
1950 24.7 1951 23.8 1960 38.9
第一节 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
2、农业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1)野生动植物的驯化
大约10000年前人类开始驯化野生动植物,用刀耕火 种方式小规模种植,对环境影响较小,处于生计农业阶段.
(2)农业的发展
随着兽力的使用和金属梨的发明,真正的农业于7000 年前出现了。靠兽力和灌溉支持的农业能生产更多的粮食 以满足日益最多的人口。
第二节 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
2、地缘政治造成的资源稀缺
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行动造成全球石油危 机。
50~80年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垒,对战略资源的封 锁和禁运 局部 (古巴、伊拉克)的封锁和禁运。
但这种资源紧缺是短期和局部的,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
展,地缘政治的作用越来越小
第二节 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
B:A
108T 108T 108M3 矿108T 矿104T 矿104T 金属T
0.38 1.49 4.27 0.25 1.44 0.33 4.71
第二节 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
一、全球性资源稀缺的性质
2、可更新资源 就全球范围看,流动性资源的极限不是目前最严重 问题,但全球生态正受严重威胁。人类不可能不断地将环 境作为废物堆放处而不损害生命生命支持系统。 关乎人类自身的生命支持系统的关键问题才是对可更 新资源的最深切忧虑。 人类需要重新思索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消费水平和
95 91 66
5.41 6.5 7.38
1961 38
1968 30.6 1969 34
64
46 46
28.1
20.7 23.8
6.55
8.37 9.75
1970 32.4
1988 22.3
45
40
22.4
38.7
考虑过去10年的消费平均增长率
7.06
0.4
中国主要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增长情况
矿产
煤 石油 天然气 铁 锰 铜 金
谋求人地 协调
后工业化 时期
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 普遍关注
第一节 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
4、自然资源的演进
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对自然资源需求
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人类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断 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断前进
社会阶 段 狩猎采 集阶段
农业 社会
文化时期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新发现和技术、经济变动使多数矿产资源(包括石油
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增加速度一直超过消费量增加速度 从大国尺度看也说明迄今探明储量长超过消费量增 长。美国40年里石油探明储量保持比产量大9~15倍的速 度增长;我国探明储量的增长也超过消费量的增长。
50年—74年几种矿产的累计产量和已知增加储量
矿种 50年储量 74年储量 50-74年累 50-74年增 计产量 加储量
第一节 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
二、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演进 5、未来的挑战
D-野生动物保护应更加重视大型自然保护区。尽最大努力
恢复已经退化的森林草原土地
E- 对人口控制、环境治理、资源保护做综合研究、综合 治理
F-变革思想方式,把“与自然对抗、从自然中夺取”的态 度,转变为“与自然协调,利用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的 态度
B-对于环境污染,今后需要更多地注意对人类健康有潜在危害的几千 种微量化学剂;今后将面临更复杂、更隐蔽、更广泛、影响更持久的 资源环境问题。全球大气问题涉及限制使用某些资源和开发替代能源, 需要国际合作。 C-为了能持续利用不可更新资源,需要加强矿物资源的循环利用,节 约能源,加速开发利用恒定的和可更新的能源;人类必须改变生活方 式和消费习惯。
第一节 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
(4)环境影响
与狩猎采集社会和生计农业相比,以农业为基础的城市 社会对环境的影响大,出现了文明中心。人口日益增加,
需要更多的食物、原材料等资源-大片森林备砍伐、草原 被开垦,许多野生动植物生境遭破坏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水土流失导致河流、灌溉系统的淤塞。城市人口集聚,废 弃物累计,使得传染病、寄生虫的传播。一些地方的水源、 土地、森林、草地等重要资源基础逐渐退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