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意义的思考

生命意义的思考

关于生命的思考“……你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关于生命的问题了……”“开心就好”朋友多次给我提醒道。

是的,生命是什么?生命为什么会如此之坚强?带着一连串问题,我读了《热爱生命》这本书。

《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

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在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震撼人心魄的力量!当我一口气读完这篇小说,轻轻地合上书,加之“开心就好”朋友的多次的谆谆教导,使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生命似乎是宇宙的主题,从天地有生命开始,它就处在一个无法替换的位置,我无法说清生命为什么存在,这好像是一个哲理性的问题,而我不是个哲学家。

最近一直在思考关于生命的问题,自已仿佛被疑问所困,不停地问“为什么”。

当然,除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某些人对生活本身相当不严肃,一个不能‘立己’的人,谈何思考?渐渐地有了些思绪涌现,以此做整理。

世界上存在一种特殊的经历,只有遇到这种特殊的经历,毕竟才能引起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活着的价值是什么呢?如果你有过这种经历,但是却没有作这种思考,那么那将是你人生的最大的遗憾,也是最大的损失。

因为,没有一种经历可以引起这种对生命的最本质的思考。

明天,一个新生活的可能将向我敞开,我不知道它真的是新的,还是像所有我所经历的一样是为一个顽固不化的灵魂做的注解,我曾无数次以为找到了新的生活,可无论是过程或者结局似乎都是一样的,而且是变本加厉,让人感叹,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是如此。

最近我经常想到或梦到那个夜晚,那时是凌晨两点左右,我独自醉酒后在榆溪河畔一条寂静的长堤上慢慢走过,冬天的寒冷没有带来比往日更多的颤栗,只是那些路灯显得格外寂寥,虽然他们放射着橘黄色的光芒,可是每一个似乎都是那么茕茕孑立,那么孤独,我看不见很多星星,只能勉强感觉到那些特别明亮又因此显得特别凄清的几个。

我不知道我走了多久,只记得曾看到一个孤独的女孩在这样一个夜晚坐在亭子的石条边哭泣,我能给她的,不过是渐渐远去的缓慢足音,以及她不知能否察觉的转瞬即逝的蒙胧目光,我也不知道我自己的目光里有什么,是同情还是理解,或者不过是偶然的苦涩,我只是还记得,在那一刻我几乎不能理解,竞然有人还在凌晨两点的时侯,在榆溪河畔一条寂静的长堤上石条边哭泣,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人宣称他们是幸福的?如今一切都是往日云烟,一切又都烙印在生命里无法抹去,虽然我们有很多始料不及,有很多坚信的东西发生了改变,很多珍贵的闪光都随着夜晚远逝了,可是我是否还是我?那展翅而来的新生活是否像这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一样有人孤独地哭泣?不要用幸福来欺骗我,我坚信的是,幸福是种满足感,是无可奈何之后的自我欣赏,如果真有古希腊人所谓神的幸福,那么可能它只在孤独之中吧,那个时候,世界才围着你旋转。

所有不期而遇的人们,所有恍惚的日子,他们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就像博尔赫斯在他的小说里说:下次我杀你的时候,一定为你设一个无尽的迷宫。

我总想起被生活激怒,让我对着某人无法控制地发怒,我总是想高声喊出:"瞧!生活对我做了些什么!"而后,当我的灵魂在一种叫酒的液体中恢复到一个更加古典的状态,我恨不得杀了自己,那时我想:看啊,我都对生活又做了什么?而所有这一切都让人窥视到每个人心中那不可穷尽的深渊,以及生活难以琢磨的底层。

生命其实是个美丽的词,但它的美被琐碎的日常生活掩盖住了。

我们活着,可是我们并不是时时对生命有所体验的。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的自我享受,如果生命象一条平静的河流,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不见,观寂静,声无息。

如今一种号称是新的生活来临了,它怎样并不重要,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还会有人哭泣,虽然那并不是我,可是那又能怎样?生命是脆弱的,因为他不能抵抗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你无法抗拒这种意外。

其实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或者说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生活问题,如果你是按照自然规律完成了整个一生的,却没有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你的一生将是一趟毫无疑义的旅行。

死亡的价值在于我们能够珍惜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还包括我们的同类。

对生命的珍惜不是让生命延续,而是有意义地延续。

换句话说,我们在整个生命之中,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所作的这些对生命有什么价值。

我们悼念死者,其意义在于我们珍惜生者的生命。

让离开者安息,让仍然在者活得更有价值。

纪念非在者,也创造在者……这就是活着的人对待死者悼念与生命思考的全部内涵及意义。

关于生命的思考我敢说,一个人对生命的真正有价值的思考是那样一个瞬间:这个瞬间就是他(她)意识到了死亡。

人活着,就是一种创造,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对生命的铭记,对延续的承诺。

同时也是:“离异星辰载酒行,月高夜深网上临。

十年一觉文学梦,赢得孤单坏女名。

”我最近老是觉得对事实的思考比对抽象的生命的概念本身的思考更能让人切中要害;让生命过的有价值,这就是思考的意义;朋友、文友、酒友、朋友们,你们说呢?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也就可以推知如何对待生活以及如何对待他人了。

任何真诚的交流,都是难得的体验!对待生命的思考,其实是由于死亡的发生(也许是身边的人或者自己的亲人)所引起的,你平时肯定不会意识到人会死亡,直到你看到了死亡从而真正地去思考死亡。

本来说,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一种残酷;不仅是对习惯的残酷,也是对于生的残酷。

也可以称之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榆溪水。

”,我们身边的人或者我们相识的人去了,特别是他们并不应该这样过早地离开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虚无。

生命对于一切有生命的人和动物来说,其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能体现它的自身价值,还能帮助和体现与它相关连的事物价值。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不管身居何地,不管生长环境的优劣,都尽情地向上生长着,追求着太阳的光芒,舒展着生命的绿色;各种动物也都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生长着、繁衍着,和植物一起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但据说它们没有思想,它们对待生命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生命在它们那里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式的演进。

让我们姑且相信我们的生命是上帝赋予的。

上帝赋予人以生命,生命在人类那里又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有的人的生命会如夏花之绚烂,而有的人的生命却卑琐而空虚、消沉而黯淡?不是吗?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感叹人生如梦,有人抱怨活着真没意思,还有人说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还有人说人生就是……于是在人生信仰缺位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太多的生活的空虚和无聊,太多的游戏人生、太多的颓废和消沉以及百无聊赖……同样是鲜活的生命,为什么在某些人那里生命黯淡的就像不发光的月亮,脆弱的有如秋风中的游丝,消沉的就像一声幽微的叹息?而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却坚强得令人感动、令人震撼,坚韧得令人不可想象,璀璨的有如正午的太阳?!我们谁也不是这世界的客人,我们是这世界的主人,我们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崇敬,是他们生命力的延续;我们珍惜生命,是对配偶的尊重,是他生活的另一半;我们珍惜生命,是对子女的负责,是让他们能知道什么叫亲情和爱的唯一途径。

为什么这么说呢?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中似乎为我们进行了注解:为了达到一个人生的目标,就要同人生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做殊死的搏斗,并且敢于胜利。

正如这部小说开篇的那首诗一样:“这就是生命中唯一的财富/活过并经历痛苦/能做到这一点也就不错/即使输掉了最后的赌注。

”当一把锋利无比的达魔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我们头顶,而且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的时候,我们能坐以待毙吗?我们只有奋起抗争,因为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那么,为了让生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还是让我们热爱生命吧!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华,让我们为自己拥有坚强而美丽的生命而自豪!热爱生命,就要有所信仰,有所追求!当人们没有了信仰,没有了追求,生命便完全成了一副躯壳,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人更应当珍惜生命,不能因为我们曾经坎坷,曾经痛苦,就厌倦生命。

对生命的不珍惜,是种逃避,是不负责任的。

你会厌恶这平坦的河流,它吸收了任何感觉。

突然,遇到了阻碍,礁岩崛起,狂风大作,抛起万丈浪,这时你会觉得,我还活着。

生活中一切痛苦和坎坷,那都是我们的财富,那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生活,调整生活的态度。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生命是很简单的事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死是一个很枯燥的事实,同样是每时每刻在发生,只有诗人可以在这两者之间回旋,赋予整个世界以意义。

热爱生命,就要学会抗争,并且要敢于胜利!不是吗?活着,就要经历痛苦,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失意和挫折;活着,也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因为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道路永远只是人生的一种美好祈愿。

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重重艰难险阻面前,想要放弃生命,选择死亡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他却没有甘心就死,他选择了抗争。

因此,人生要有所追求,要活的轰轰烈烈,成就一番事业,在生活中就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生命的重托,才能对得起生命的流程。

记得一年前曾经收到一位朋友发来的贺年网址,贺年网址上是一幅沙漠里的风景:三棵笔直挺立在大漠里的榆杨树直插云霄,以它们独有的沧桑和风骨傲然抵挡着大漠上的风沙......画面上配了相同的自定义音乐和这样一首诗:“生命/就这般挺拔着/向往长空/大地起伏的乐章/鸣奏着你壮丽的激情/珍重成长的经历吧/为了那塞上的风”。

正是这一首诗使我至今仍非常清晰地记着这幅永不磨灭的歌声和画面,并时时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但这坚强的生长在大漠里的生命却时时给我以奋进的力量和勇气,就像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一样,有了新的诠释、新的发现。

我们在对待一切事情都要看得开想得透,想得透使人不至肤浅,想得开使人不至狭隘,但人们往往能够做到深刻却难以做到豁达,只有做到豁达那才是高深的极至,才能对生命有新的认识,才能不至于厌世,对生活会充满信心,未来属于你,属于我,属于一切热爱生活的人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