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缕曲诗词鉴赏

金缕曲诗词鉴赏

《金缕曲》
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

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

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亻愁。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从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

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这首词是清朝词人顾贞观所作,顾贞观的朋友吴兆骞二十年前因为一桩冤案被流放至塞外荒凉贫瘠之地,吴兆骞在信中这样描述贬谪苦况:“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

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顾贞观没有忘记“乌头马角终相救”的许诺,请求纳兰性德在明珠面前为吴说情,并写下本词,最终感动了纳兰性德,于是吴兆骞得到营救。

是什么样的友情能感动世人百年?是什么样的勇气让一个男子汉放下尊严四处寻找营救?
我们寻找的答案,就在这首词中。

上阕一开始,一句“季子平安否”表现出了顾梁汾对谪戍远方至友的深切关怀,也许这句话对一般人来说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寒暄,但是对于作者和他远戍塞外的朋友却蕴含着许多不同寻常的关怀与同情。

“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一句,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本人的艰难的处事环境。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世态炎凉,当年有交情的而现已飞黄腾达的士林隽秀根本不愿为人解难,行路悠悠,不过只是路人而已。

“冰与雪,周旋久”则分别代指顾贞观和吴兆骞,写出了二者的真挚、纯洁的友谊。

下片劝慰好友并写自己全力相救的赤诚之心。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则是劝慰吴兆骞的话,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数天涯,万事如意的人又有几个?比似红颜多命薄,我们不过也是难兄难弟,都在清朝严酷的统治之下默默忍受罢了。

二十年了,我会向伍子胥和申包胥遵守诺言一样,即使成功的条件是“乌头白,马角生”,我也必当竭尽全力营救。

“置此札,君怀袖”,劝友人以此信为安慰,放宽心,解忧愁。

全词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

在那黑暗的社会里,这种友谊,更觉难能可贵。

在艺术手法上,通篇如话家常,宛转反复,心迹如见。

一字一句,真挚感人。

人把顾贞观的两阙词称为“赎命词”。

一个名叫顾忠的人写诗记这事道:“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

”吴兆骞终于在康熙二十九年(1681)从宁古塔归来。

吴兆骞释放后,到明珠府上致谢,在屋内墙壁上,见到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感慨落泪。

那题字今日看起来不免做作,然而在古时却是郑重之举,气节从来为清高文人看重.以
顾贞观狂傲不屈的性子为救吴汉槎,四处求人,还求到他内心看不起的权贵面前。

摧眉折腰事权贵。

想必顾是忍受了他所认为的极大屈辱,心中愤懑到需要大书一笔才甘心。

这阕《金缕曲》慷慨淋漓地表现容若率性真情和他对友情的看重。

康熙十年,梁汾受同僚排挤被参,落职返回故里。

容若和他相交后知道他的情况,上阕就是安慰梁汾休为宦海浮沉而恼心,仕途为官如同断梗,四处漂泊,不值得为其所累。

下阕是嘱托梁汾转告汉槎要善自珍重,坚定明确的表示了自己要营救他的决心,全词全是在为友人着想,无一语是为自己盘算,足见容若心地光明磊落。

情深我自判憔悴。

为朋友,他心甘情愿憔悴费神,毫无怨言。

似容若这样有情无私的男儿,文而有侠气,实在稀世难得。

古时吴国公子挂剑留徐,以示信义。

容若因汉槎姓吴称其为吴季子。

他自己的所为其实更接近一诺千金的贵族公子吴季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