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摩擦力》导学案2(无答案)

《摩擦力》导学案2(无答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
【学习目标】
1.人跑步时是怎样利用摩擦力的?
2.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学习重点)
3.巩固学习摩擦力实验和摩擦力知识的应用(学习重点)
【课前预习学案】
一、认真阅读课本第25页《摩擦力》,完成下列问题:
1.用弹簧秤测量物体所受摩擦力时,将物体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方向拉动,使其做运动(也就是确保拉力与摩擦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的大小。

2.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3.除了减小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外,还可以用、、的方法减小物体间的摩擦。

4.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下列哪一现象不会发生()
A.吃饭时,饭粒将从我们的筷子中滑掉B.人将寸步难行
C.车轮会打滑,汽车不能前进D.物体将远离地球而去
5.手上有油时,为什么不容易握住玻璃瓶?怎样才能握住玻璃瓶?
二、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课内活动学案】
情景创设:
任务一:人跑步(走路)时是怎样利用摩擦力的?
活动:
思考:1.人跑步(或走路)时,利用后脚向后推地面,后脚没有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但是这只脚有向后的趋势。

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它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如果地面太光滑,后脚往后推地面就会发生打滑,此时人还能往前跑起来吗?练习:在上图中分别画出后脚受到地面摩擦力的示意图。

思考:人走路时,后脚向后推地面,后脚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反过来想,此时地面会受到后脚的摩擦力吗?方向是怎样的?
任务二: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1.有些摩擦是有益的,因此人们常常设法增大摩擦力,其方法有:
(1)增大;应用举例:
(2)增大;应用举例:
(3)变摩擦为摩擦;应用举例:
2.有些摩擦是有害的,因此人们常常设法减小摩擦力,其方法有:
(1)减小;应用举例:
(2)减小;应用举例:
(3)变摩擦为摩擦;应用举例:
(4)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例如加润滑油、形成气垫等;
任务三:巩固学习摩擦力实验和摩擦力知识的应用
(一)、关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案的优化:
(1)用如图甲的方法测量摩擦力,要用弹簧秤沿方向拉动,使木块做运动。

(2)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往往不稳定,较难读数,原因是:用手拉木块时,很难做到让木块做运动。

甲乙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

①在图乙中画出方形木块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②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二)、根据摩擦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作图题:
(1)图甲是人在步行前进时后脚蹬地的情景。

画出脚受到地面摩擦力的示意图;
(2)小球从斜面顶端滚下来,经过斜面上的A点和水平面上的B点,最后停在C点。

小球在A、B、C点受到摩擦力吗?如果受摩擦力,则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
(3)用力的示意图画出下图中物块A受到所有的力的示意图。

甲乙丙
2.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压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

当水平压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

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大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本节内容小结】
【练习巩固学案】
1.如图所示是人在步行前进时后脚蹬地的情景。

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
向(填“前”或“后”),所以对人前进来说,摩擦力
是(填“动力”或“阻力”)。

鞋底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
是采用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2.判断题
(1)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紧自行车刹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2)在接触面之间加润滑油,可以减少摩擦………………………………………()(3)物体只有在运动时,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4)物体运动越快,受的摩擦力就越大……………………………………………()(5)物体静止时,就一定没有受到摩擦力…………………………………………()(6)如果没有摩擦,我们就寸步难行………………………………………………()(7)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有关…………………………………()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利弊,说法正确的是()
A.火车启动时,车轮与钢轨间的摩擦是有益的
B.皮带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C.骑自行车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有害的,且毫无益处
D.人走路时,鞋底与路面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4.下图中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他用双面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上表面,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电动机。

把木块放在同一木板表面上,当电动机以不同的转速工作时,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记录如下表:
接电动机
实验次数 1 2 3 4
木块的速度/m/s 0.1 0.2 0.3 04
弹簧秤示数/N 1.2 1.2 1.2 1.2
摩擦力/N
(1)这种改进的优点有①;②。

(2)在表中填出摩擦力的大小。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玩滑板车是小朋友们喜爱的一项运动。

如图所示,小朋友另一只脚用力
蹬地,使滑板向右滑动起来,脚离地后,由于________,滑板车将继续向右
滑行。

请在图中画出滑板车向右滑行时,前轮对地面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6.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拉动一个置于水平地面的物体,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5N。

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时,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6N B.5N C.1N D.11N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