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四 王安石变法——历史课件PPT

单元四 王安石变法——历史课件PPT


材料: 辽宋的澶渊之盟宋朝廷每年输送给辽国绢廿万 匹,岁币银十万两; 宋夏的庆历和议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 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 绢23000匹,茶1万斤。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财政 危机;官俸、军费、岁币
②政治危机: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 矛盾; ③边患危机:兵将分离,守内虚外等政策造成宋军 战斗力弱,辽、西夏等民族政权始终威胁北宋, 民族矛盾激化。 ④“庆历新政”揭开变法改革、革新除弊的序幕。
军队数量剧增,导致国家财政困难.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仁宗皇祐元年 (1049年) 英宗治平二年 (1065年)
收入 (单位:贯)
15085万余
支出 (单位:贯)
12677万余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根据材料揭露北宋面临的社会问题?
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
项目 商税
宋真宗景德年间 宋仁宗庆历年间 (1004—1007) (1041—1044)
450万贯
1975万贯
酒税
428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355万贯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 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 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增加至数 万人。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 李顺为头领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顺又 善于收用人才,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起义军攻下成都, 建立了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改元应运。宋太宗 急令亲信宦官王继恩领大军攻占了剑门关,经栈道长 驱入川。五月,王继恩攻破成都,李顺战死。十一月, 李顺余部被击溃,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王小波、李顺起义(993年)
提出“均贫富”的主张 (“大 蜀”)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每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必须与 时俱进,敢于改革。尤其是当社会矛 盾尖锐之时,适时地调整政策乃至组 织,都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巩固政权的 良方,否则一旦失去主动,受损害的 绝不会是少数人。
这位中国封建社 会惟一不愿让人 抬、不坐轿的宰 相,拒奢华、拒 纳妾的宰相,也 是惟一死后无任 何遗产的宰相, 一个本来应该大 写的儒者.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 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 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变法前夕的北宋存在“冗官”、“冗 兵”、“冗费”和“积贫”、“积弱” 的社会现象。 结合必修一教材和第二子目内容思考:导致出 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北宋中期 “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集中军权 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 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
加强禁军,“强干弱枝”、“内外相
制”
参知政事: 分行政权
集中行政权 中央:分相散权
枢密使: 分军权 三司使: 分财政权
地方:文官任知州 通判监督知州
集中财权:设转运使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三冗两积”局面的形成 ——财政危机
措施
“冗兵”
“冗官”
“冗费”
①政府将受灾
流民编入军队 ①北宋初年为
②为集中军权, 集中行政权, 原因 扩大禁军数量 一职多官
③为对付辽、 西夏在边境大 量屯兵
②扩大科举取 士人数
①军队官员激增
②大兴土木
③军费开支 ④每年向辽、西 夏交纳“岁币”
根源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削夺节度使实权
银河西里汉的,星7星94;5:1也有人说北,宋宋的朝官一民代比,例
目不唐见朝官,。2927:1
明朝,2299:1 清朝,911:1
100:1
66万 22万
91万
126万
厢军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军队数量变化图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
太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万,
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样来 的。
增设官 僚机构
冗官
措施 扩充军队 冗兵
积贫 局面
措施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措施 分散军权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战辽西夏多败
积弱 局面
材料: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 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 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 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 溃散。
(1)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2)朱熹认为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导致了什么后果?他的看法是否正确?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 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 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每 逢荒年,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当兵, 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北宋初年,军队仅有 二十万人,宋仁宗时,军队总数达一百四十 万人之多。
北材宋料政反府映采了取北“宋守内的虚什外么”社政会策问,题荒年?募兵,
改革目的: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单元四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 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 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 史作用。
预习思考: 1、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何在? 2、王安石变法的社会背景。 3、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假如你 是个农民、地主、官僚、或读书人,你如何 看待王安石变法?) 4、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如何评价王 安石变法?
例: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 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 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 北宋政府(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 有”。
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政治改革家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北宋是个很富庶的朝代,历朝都无法与 它相比。据史学家研究,北宋的GDP占当 时世界80%”。
---袁腾飞《两宋》
今天,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GDP只占世界30﹪。
有人历评史价上说其,他宋王朝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