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朝历史上曾国藩的“救国之道”为什么不行

清朝历史上曾国藩的“救国之道”为什么不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历史上曾国藩的“救国之道”为什么不行
导语:19世纪,“中原王道”穷途末路,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走入死胡同。

晚清名臣曾国藩是中原王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在造反的
19世纪,“中原王道”穷途末路,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走入死胡同。

晚清名臣曾国藩是中原王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在造反的农民军眼里,他是嗜血的头狼——“曾剃头”;曾国藩攻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当时称天京)时,制造了早于日本侵华七十年的浩劫——南京大屠杀。

他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不对部下的胡作非为稍加制止,而且指使其弟曾国荃参与其中。

史料记载,湘军进入南京后,见人就杀,见屋就烧。

直杀得南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涌进长江,几乎使江水不流。

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

”所谓伏尸百万,除了战死者,就是曾国藩在城内外屠杀的平民。

“皖南及江宁各属,市人肉以相食,或数十里野无耕种,村无炊烟。

”这次屠杀最保守估计也应该在50万人以上,清人所说的伏尸百万也是有可能的。

而屠城和对城市的毁坏程度也是历史之冠。

屠城、焚烧城后,南京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找不到了。

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城最多有100万人。

但到光绪登基的1875年,人口还不到50万。

后来李鸿章署理两江,认为南京城需要百年方可恢复。

据传,由于曾国藩在南京的屠杀手段残暴,当时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立刻收声。

可见,这是一匹多么令人恐怖的“头狼”。

但在“夷人”眼中,曾国藩却是另一张“温良”的面孔。

“天津教案”验证了曾国藩“窝里横”的“圈中狼”本性。

1870年6月21日,因怀疑法国天主教堂“贩卖人口、虐杀婴儿”,天津发生数千名群众攻击教堂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