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P90),特点(从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和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三个方面论述)(P90-91)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①经济结构:国营经济引导下五种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②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③主要矛盾:国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国外: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2.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P117)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体现在哪两个方面?(P118-119)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内涵体现在:①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盛会主义的本质
②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3.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要求(P157)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37)什么是小康社会?(P1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5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69)
坚持基本路线,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第一、三者相互促进,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二、三者相互制约。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稳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改革和发展,改革和发展是造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物质基础。
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和巩固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既是改革发展的主体与动力,又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6、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P192)
必然性:
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再次,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主体地位体现:
①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②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按劳分配占有较大比重
③公有制企业劳动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得收入的参照标准
7.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P189)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资金短缺和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了社会资本和国家财政收入;拓宽就业渠道,吸纳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公有制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
8.依法治国的意义(P237)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法制。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五,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9.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276)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是什么?(P27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理论意义:
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10. 一国两制的意义(P303)
1、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同一问题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