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到2015年
考试题型与重点章节
1.题型
单选题20% 20
多选题10% 5
简答题30%3
材料题20%2
论述题20%1
2.重点章节
重点章节出主观题与客观题,非重点章节出客观题,所以,需要进行全面复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p3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间的关系p5,6,74.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p27.28.29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0,31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p38,
39,40,41,42
7.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族主义革命间的区别43
8.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间的关系43
9. 能够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原因64
10.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66,67
11.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与偏差68
▼出现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是:
第一,对中国国情和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第二,指导思想上存在急于求成、方法上过于简单等因素
第三,虽然我们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方法是创新的,但受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影响,急于消灭私有制经济,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等。
1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间的关系
(1)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是要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是要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际是一场革命。
(2)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对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行合理的修正; 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改造所确立的制度。
(4)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96
两层基本含义间的关系9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间的关系97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
过程,把握长期性的原因与阶段性特征有哪些100,10115.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内涵113
16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理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14
17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2218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提出的背景,主要思想内涵以及实现途径,122,123,124
19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这三者间的关系136
客观题
1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的形成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的内容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道路与三大法宝
4三大改造的步骤与方式,方针
5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到1956,其社会性质,当时的
6党在过渡时期提出的总路线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7.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8.《论十大关系》的内容与意义,75,76
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77,78,
79,80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如初级阶段概念的提出,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小康社会的提出等等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1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的背景与形成过程111.
112.113
13.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115,114,116
14坚持科学发展的三个方面119
15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20,121
16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小康”这个概念,1981年4月提出“小康社会”17“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建党100周年,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坚持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8.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不平衡的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底
20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133,134,135
2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方面
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