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分类:外感(六淫、病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其它病因(外伤、烧烫伤、冻伤、虫兽伤)病理产物形成(痰饮、瘀血、结石);
六气:春风、冬寒、夏暑、长夏湿、秋燥、夏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正常情况下称“六气”。
AM:六气太过/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变化急骤,人适应力下降。
“淫”是太过和侵淫Z意,六淫属不正Z气,又称“六邪”
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环境性
风邪:风是春主气,侵犯机体多从皮毛而入,“六淫之首”。
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有轻扬升发、向外向上的特点,因此屈“阳”;“开泄” 是指腾理疏泄开张;“阳位”指头面部、阳经和肌表。
)
风性善行而数变。
(特性:游走\变化快\行无定处。
)
风为百病之长。
(是首要致病因素,其他病邪多依附于风邪侵袭人体致病。
)
风性主动。
寒邪:寒为冬季的主气,感寒多因气温骤降、汗出当风、淋雨雪或饿冻露宿。
感寒有“伤寒”、“中寒” Z别。
性质及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阴盛则寒,故为“阴邪”;阴寒偏盛,阳气受损,表现出阳衰阴盛的症状。
)寒性凝滞。
(凝结/阻滞/不通,寒邪犯体,阴盛阳衰,易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不通。
)寒性收引。
(收缩/牵引,寒邪犯体,机体气机收敛奏理、经络、筋脉收缩挛急。
)寒性清澈。
(寒证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是清稀状。
)
暑邪:暑为夏季主气,为火热所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性质及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季火热之气化生,其性炎热,故为阳邪。
)
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
邙日热之盛的暑邪侵犯机体,易使皮肤腸理开泄,汗液排泄过多,耗伤津液。
)
暑多挟湿。
(暑夏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故暑病多夹湿邪犯体。
)
湿邪:湿为长夏主气,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及久居潮湿之地等原因所致。
性质及致病特点:
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类水为“阴邪”;侵犯机体易留于脏腑经络而阻滞气机;湿为阴邪易损人体阳气尤其是脾阳。
)
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重着。
“浊”即污浊不清。
)
湿性粘滞。
(湿有粘腻停滞特性,一是症状的粘滞性,一是病程的缠绵性。
)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属阴水,其性下行,易伤机体的下部。
)
燥邪:燥为秋季主气,多因久晴无雨、骄阳久晒及火热烘烤。
有“温燥”、“凉燥”之分。
性质及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属阳,易耗伤机体阴液。
)
燥易伤肺。
(肺喜润而恶燥,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多从口鼻、皮毛侵入,故易伤肺。
)火邪:火(热)旺于夏,温、热、火属同一•性质的病邪,“热为温Z渐,火为热之极”。
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热性屈燔灼升腾上炎故为阳邪,火热之邪常侵犯机体上部。
)
热邪易扰心神。
(心属火,火热Z邪易扰心神。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热邪易伤津耗气。
(“伤津” 一是迫津外泄,使津液化汗丢失,一是消灼煎熬,使阴津暗耗于内。
“耗气”因气依附于津,气随津泄,故伤津必耗气。
)热邪挟毒易致疮疡。
热邪易生风动血。
(热邪耗伤津液,燔灼肝经,筋脉失于濡养,或灼伤脉络,而生风动血。
)内生五
邪: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
七情: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机体的自身调节范围,造成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
七情治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不同情志变化伤及相应脏腑,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心是五脏六腑Z大主,主宰心理、情志活动,故情志致病“心”起主导作用。
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Z源,气机升降枢纽,故情志致病,以心肝脾三脏失调常见。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喜则气缓” 一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二是心气涣散,神不守舍;“悲则气消”过度悲忧,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恐则气下”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
“惊则气乱”突然受惊,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思则气结”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可致气机郁结。
3.影响病情转归
竝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饮(清晰者):痰饮一胃肠、悬饮一胸胁、支饮一胸膈、溢饮一肌肤
痰(稠浊):有形Z痰:痰液、无形Z痰:瘵病、痰核
痰饮致病特点:
1.阻滞气血运行
2.影响津液代谢
3.易扰乱神明
4.治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
瘀血
瘀阻于心一心悸、胸痛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一胸痛、咯血;瘀阻于胃肠一一呕血或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肝----胁痛痞块;瘀血攻心-一可致发狂;瘀阻胞宫--一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崩漏;瘀阻肢体末端一一脱疽病;瘀阻肢体肌肤局部一--肿痛、青紫
瘀血致病特点:疼痛,多为夜间固定刺痛拒按;肿块,外伤或积于体内;出血;望诊久瘀面色欺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曲张;脉象细涩、沉弦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