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评论ppt课件

新闻评论ppt课件

及诗文中的佳句、炼语等。
12
新闻评论的要素
▪ 论证: ▪ 所谓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
论据去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 论证过程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 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 严密的论证是使新闻评论具有战斗力和说服力的
保证。论证越是严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就 越是紧密,观点和材料就越是得到统一,中心论 点就越是突出,文章就越是具有不可战胜的逻辑 力量。
的论说文都可以称作是政论。 “政论”专指一部分政治性的评论,政论未必都是
新闻评论。
8
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
▪ 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
引导舆论,影响社会,指导人生。
▪ 舆论:是社会群体对某种事件或者事态发展所持
的大体一致的意见与议论,是一种社会思潮。
▪ 新闻媒介反映与引导舆论的两种基本手段:
一是新闻报道手段,即采写消息,通讯,特写, 调查报告等。 二是评论手段,即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 等。
▪ 二 从政论向评论的演变(1894-1914年) ▪ 改良派的办报活动:
强学会《中外纪闻》,《强学报》。 著名报刊政论家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1896年8月),
▪ 《时报》首倡“时评”,是新闻评论演进为独立
新闻体裁的重要标志。 “时评”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短评”或“编后”, 使报纸找到了一种新闻和评论相配合的形式。
9
新闻评论的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证明什么
用什么来证明
如何来证明
10
五 新闻评论的要素
▪ 一 论点 ▪ 作者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
的态度,他明确的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 论点有两种,一种叫总论点,一种叫分论点。
▪ 二 论据
事实性论据(表述事实的判断) 现实生活中代表性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 历史资料和统计数字等等。
16
六 新闻评论的嬗变
▪ 三 新闻评论进入了新的时期(1915-1949年)
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开创“随感录” 的评论形式。 李大钊1918年创办《每周评论》。 邹韬奋和他的《生活周刊》,《小言论》。 张季鸾和《大公报》。 李大钊,邹韬奋,张季鸾等都是我国报刊史上著 名的新闻评论家,他们以自己的写作实践推进了 我国新闻评论走向成熟的进程,为促使新闻评论 的文体不断趋于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1
新闻评论的要素
▪ 理论性论据
1 科学论据 2 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
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 3 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
威性的言论。 4 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应客观
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理、定义、法则。 5 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
2
二 新闻评论的特点
▪ 什么是新闻评论? ▪ 定义:
▪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 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 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 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 是现代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 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 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14
六 新闻评论的嬗变
▪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报刊言论 ▪ 一,以政论为主的报刊评论的兴起(1874-1894
年) 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报纸:《昭文新报》, 《循环日报》,《述报》。都以政论为主要内容。
▪ 王韬: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报刊政论家。
《韬园文录外编》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政论文集。
15
六 新闻评论的嬗变
评论: 专论,思想评论,新闻时评,小言论(微型评论),以
及富有新闻性和文艺色彩的随感,杂文,文艺评论。
7
政论
▪ “政论”是个历史概念,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
王韬主办的《循环日报》开创了文人论证的先例, 从那时起,“政治性论文”都被称为“政论”。
▪ 狭义:专指论述政治问题的论说文。 ▪ 广义:凡是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
新闻评论
主讲:彭可希
1
一绪 论
▪ 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 ▪ 新闻评论学的界说:
新闻评论学 是应用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 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 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 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 旨的一门科学。
▪ 一般原理 评论写作 常见评论的常用技法
17
七 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 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 一,强烈的政治意思;二,准确的角色定位;三,
扎实的理论根基;四,敏锐的新闻嗅觉;五,旺 盛的求知愿望;六,良好的职业道德。
▪ 一个具有敏悟力,剖析力,表达力和知识面广的
5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31
论题的新闻性(新近发生,热点问题)
2
论理的思想性(揭矛盾,摆事实讲道理)
论说的公众性(大众传播,语言表达,参 3 与性)
6
三 新闻评论的分类
▪ 新闻评论的分类:(按作者身份分类)
1 编采人员撰写,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 社论(本报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
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述评等。 2 由编采人员,专家学者,业余通讯员,受众撰写的署名
13
六 新闻评论的嬗变
▪ 新闻评论的缘起: ▪ 唐朝开元年间《邸报》(亦称之为“阁抄”,“朝报”,
“杂报”,“京报”)
▪ 19世纪,《马六甲查世俗每日统记传》(1815年)
《东西洋考每日统记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1833年),《中外新报》(1858年),《上海新报》 (1862年),《申报》(1872年)。 办报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民智,但新闻评论在 报纸上地位的真正确立,是在19世纪70年代我国民间报 纸勃兴以后释
你所关注的新闻事件
我的(新锐)看法
如何阐释我的观点
4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比较
反映内容
新闻报道:“知” “用事实说话” 新闻评论:“感” “悟”对事实的观点看法
写作目的
新闻报道:传播信息,形成舆论。
新闻评论:阐明主张和观点“说长道短”“一吐为 快”
表达方式
新闻报道:记叙为主 ,讲清事实五要素(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为什么等) 新闻评论: 议论为主,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 有逻辑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