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教育:有意识地以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3.学校体育以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文字的产生几个因素作为它生产的基础。
4.最早的职业教师产生于希腊5.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教育学之父"6.“教育上的哥白尼”18世纪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爱弥儿》教育是使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7.德国,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180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称传统教育。
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
教学形式明了、联想、传统、方法。
学生其勒尔和赖因将其分为: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总结、应用。
8.美国哲学家与教育家杜威“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9.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所有研究者都认为教育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
10.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国家,即亚述和古巴比伦。
11.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誉为希腊的“启蒙者”12.教育学产生:生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最根本)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最根本),语言的形成(必要)13.学校教育的出现时间和标志性事件:A.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B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C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4:.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教育学15.康德:格尼斯堡授课,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16.洛克:“白板说”,教育万能论第二章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矛盾性:社会发展方向规定人发展方向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人的发展水平,他们之间总存在一定矛盾。
一致性: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
2.人、社会、教育三者的关系,在宏观方面的理解答:人、社会和教育多关系中最基本的一个关系,他们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具矛盾性,又具有一致性。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处于中介转化地位。
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答:A个体的先天性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B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41C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人的发展的受动性和能动性都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b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
5.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答:A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B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C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D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E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6.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讲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A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B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C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D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E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A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B教育能够发展科学教育的政治功能p54一、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二、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三、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与思潮教育的文化功能一、教育能够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即传递、保存和活化。
A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B教育可以活化文化二、教育能够改造文化改造文化是指在原有文化要素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取舍、调整和再组合。
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主要是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来实现的。
三、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教育是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这是教育文化功能的基本方面。
B教育还可以通过创造新的文化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
6.教育诸社会功能的联系及其特点联系:1.教育诸社会功能的整体性。
教育尽管可以被分门别类地研究和阐释,但在现实中,教育的社会功能却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育诸社会功能的矛盾性。
教育诸社会功能之间既可能具有一致性,也可能具有矛盾性。
一致性是指教育的各种社会功能之间具有一种互相依存和互惠互利的关系;矛盾性是指教育的各种社会功能之间具有互相冲突和排斥的关系。
特点:1.间接性。
教育社会功能的间接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培养人而间接地实现的。
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教育,尽管对社会方方面面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但严格来讲,教育并不能对社会直接发生什么作用。
2.隐含性。
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比较隐蔽,不易为人所充分认识。
3.潜在性。
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在其实现之前只是一种可能的、潜在的存在。
4.迟效性。
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一般要经过较长的人才培养周期之后才能得以显现。
5.超前性。
教育的社会功能能够适度的超越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7.教育的人的制约性p73所谓人的制约性,即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四、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五、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六、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8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答: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人的身体发展大致是遵循着从头部向下肢、从中心部位向全身边缘方向、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的;心理的发展总体上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表情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
9.人全面发展的规律p75答:人身心发展的整体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所具有的互相牵连、互相制约的特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系统,它们是在互相牵连和互相制约中共同获得发展,身心发展的任何一个方面严格的讲都不可以孤立地获得发展,即便有所发展,也没有什么意义。
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身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与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是一个整体和系统,互相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互相影响,难以割裂。
第三章按照运用系统方法,可以将教育规律划分为教育结构规律、教育功能规律、教育发展规律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p95教育艺术的宏观理解—所谓教育艺术,是教育者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表现出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
第四章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上溯到古希腊的智构派,19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卢梭、爱伦.凯、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上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荀况。
19世纪下半叶代表人物:孔德、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全面发展教育的把握,它是我国教育的核心3.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
4基本要素:就是说人无论从事什么性质、什么内容的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普通和一般的素质要素。
P1246.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有:a体能、智能;b活动能力;c道德品质;d情感、意志、性格。
上面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体能和智能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生理、心理基础,是人的潜在力量;活动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是人实际能力;道德品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社会关系方面的品质,调节着人的活动的社会方向和行为规范;情感、意志、性格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能量基础,控制着人的活动的发动和行为停止,调节着活动的强度、速度与节奏。
这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依存、有机结合。
大致构成了人的完整素质的框架。
当然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还可做若干层次的分解,人在没一个方面和每一个层次上也还有一个多方面发展的问题。
p1267.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
8.我们先行的中小学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9.“五育“之间的关系:“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第五章.1人力资本理论反应教育的什么功能?答:反应教育的经济功能。
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动力来自于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兴趣,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把土地、劳动、资本看着生产三要素。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a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改革的双重效应。
人力资本理论非常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其重点是把教育与经济结合起来,把创造经济效益作为发展教育的目标。
,通过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老评价教育效益。
B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正面效应。
1.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
2.人力资本理论成为指导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使教育改革形成了朝着适应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趋势。
3.人力资本理论促进了国家和经济界对教育改革的干预。
4.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投资和效益的研究规定了教育改革的重点5.人力资本理论为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教育援助提供了依据C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改革的负面效应。
1。
人力资本理论单方面过分强调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即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把教育的经济功能提高到了一个不恰当的高德,未能科学的说明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
由于人力资本理论过于强调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使教育的经济功能被过分夸大,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的其他功能遭到漠视,教育目标变得极为功利,变异为仅仅培养经济人。
3。
由于人力资本理论过于强调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致使政府超越现实需要,制定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水平的政策,导致教育供给大于实际需求。
2、美国教育改革三个阶段的特点:p161答:1.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
2.教育改革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3.教育改革贯穿整个教育发展过程教育凭证:是指政府发给学生家长以帮助家长为其子女选择学校的专用证劵—代表一定数额的现金,因此可称为“教育劵”。
特许学校:是指由州政府立法通过,特别允许教师、家长、教育专业团体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等私人经营公家负担经费的学校,不受例行性教育行政规定的约束。
第六章1.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示范性、创造性、系统性、学习性2.教师权利和义务p2023.教师劳动的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4.教师的基本素质:西方;教育观念、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及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