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热点难点争鸣_导论(上)

政治经济学热点难点争鸣_导论(上)

政治经济学热点难点争鸣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本章热点难点】关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理解和对二者关系的不同观.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同观点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范式之争关于过渡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有关构建中国经济学的争论一、关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理解和对二者关系的不同观点对于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含义及二者关系的理解,应追溯到很早的经济学说史,在当代,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又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1.政治经济学名称的由来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字的人是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

蒙克莱田在《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的一书中,第一次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字。

这里的“政治”与我们现在一般使用的“政治”概念不同,它是指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的意思。

政治经济学,是指研究国家范围和社会范围的经济问题,突破了原来只局限于研究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或只作为某一学说的组成部分的格局。

后来许多经济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

例如,1817年出版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9年西斯蒙第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1820年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及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纲要》,麦克库洛赫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等。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作为《资本论》的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正是批判已有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2.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通用的。

这主要体现在四本著名的经济学教材:一是1848年出版的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二是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从马歇尔以后,西方经济学开始使用“经济学”,较少使用“政治经济学”,但正如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通用的;①三是萨缪尔森撰写的《经济学》;四是由斯蒂格利茨撰写的《经济学》。

它们都属于政治经济学。

根据格罗奈根在目前西方具有权威性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有关词条的说法,尽管自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一词逐渐被“经济学”一词所替代,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治经济学”一词又以不同的方式再度出现。

而且他认为:“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这两个词都还存在。

自它们产生以来,含义都有所变化,然而,两者基本上看作同义语,这个术语上的特征反映出它所描绘的这门学科的有趣特征。

”②①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②王振中:《关于加强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10期。

3.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名称是通用的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在19 世纪中叶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时,并没有在“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这样问题上做文章,他强调的是内容和阶级倾向,他认为政治经济学应当是资本主义的理论表现,而且政治经济学还会随着资本主义的灭亡而消亡。

至于名称,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在他那里是通用的。

4.我国学术界的不同观点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对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包括二者是否可以等同,后者是否可以取代前者等,我国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同义语。

如有学者说:“虽然国内外都有人试图区分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但是都未见成功。

我们这里仍然把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看作是同义语。

”①另一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有严格区别的,经济学是最基本的、属于基础理论科学,是无阶级性、无国界、具有普遍适用性意义的科学;而政治经济学则作为一个学派,或专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科的名字与学科的性质没有直接的关联,关键在于其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的差异。

有学者指出,“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存在差别的是不同的“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体系在理论框架、理论观点上的差异性,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差别等。

①在“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之间人为地界定一条鸿沟,不是属于对经济理论发展史缺乏必要的了解,就是属于另有目标,如有的人把西方经济学视作与政治经济学完全不同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现代经济学,而把政治经济学视为已经过时的马克思主义的突出政治的非科学的学科。

②对于是否可以用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有学者主张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其理由是,只有经济学才是真正的科学或实证科学,才能与国际接轨。

有的学者则认为,虽然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在理论发展史上曾经是同义语,但今天已不宜用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

理由是,政治经济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与其他经济学科相区别有自己特殊研究对象和任务的学科,政治经济学虽然也要拓宽研究对象,但与其他经济学科相比它更加注重经济关系研究和理论抽象的特色不能变。

研究基本理论以为其他经济学科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工具是政治经济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政治经济学的优势,对此必须坚持。

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往往不乏对策和建议,但每到重要关头,往往显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不足,更说明坚持加强政治经济学建设的必要性。

③二、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理论界就有热烈的讨论,主要集中在:①卫兴华:《关于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几个问题》,《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②卫兴华:《关于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几个问题》,《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否包括生产力一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应包括生产力。

有学者提出,“政治经济学应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

”“政治经济学要首先揭示出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

离开了生产力,孤立地考察生产关系是我们不能科学地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源,也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走进“死胡同”,只有探索生产力内部,探索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性,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否有新的突破的关键。

这位学者主张,创立统一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经济学来代替“政治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的任务,是要从总体上解释社会再生产运动的规律性。

①另一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包括生产力。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虽然要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科学划分角度来看,毕竟属于不同的领域,如果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说成是经济关系,那就混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并把生产力并入生产关系中去,就会造成概念上的混乱。

②政治经济学只能从研究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生产力,不能把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它只是从总体上把握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来分析生产关系;更不能认为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因而就把他们合并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③①熊映梧:《经济科学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兼评单独创立“生产经济学的主张”》,《经济科学》1950年第2期。

②杨长福:《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几点商榷》,《经济研究》1981年第1期。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政治经济学对象是生产关系,但也要研究生产力。

孙冶方赞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生产关系,因此,主张把生产力放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①与此相近的观点认为,“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明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可截然分开。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

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然,政治经济学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力,不是研究生产的工艺,而是要研究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的社会属性,也就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②2.生产方式是不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一种意见认为,生产方式不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使用生产方式一词,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含义,这种多义词是不能笼统地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的。

③另有学者根据德文版原文,再参照英文版的翻译,认为《资本论》中原话应译成:“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把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当作《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因为我们不能把科学的对象和它研究的某个具体事物等①王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四十年》,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491页。

②洪银兴:《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载《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辑。

同起来。

①另一种意见认为,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有学者认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历史发展各个阶段上特定的生产方式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

所谓生产方式,不能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而是介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从而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一个范畴。

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而生产关系则又是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生产方式本身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劳动的方式,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相互结合的方式以及他们使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二是指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社会经济形态或社会经济结构。

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讨论进一步深入,形成多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仅研究生产关系,而且应扩展为“经济利益”。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突出研究生产关系的,因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其任务是要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客观规律,揭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榨取剩余价值的本质关系。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这方面研究得不够。

但我们目前的任务是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服务,可以把研究对象扩展为“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不仅包括生产关系,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增长和①许精德、韩文采:《生产力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文杂志》1983年第3期。

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客观规律等。

①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类经济学理论在研究对象上是统一的,都要研究市场经济关系。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未必不研究经济运行;西方经济学也并非没有制度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