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试卷说明: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页。
满分150分。
考试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本身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答案标号不能答在上。
3. 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Ⅱ卷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吟哦(é胡诌(zōu)鸡毛掸(dǎn)不屑一顾(xiè)B.矗立(chù着落(zhuó)扎辫子(zā)苍劲有力(jìng)C.肋骨(lèi)(hì)柏油路(bǎi)()D.纤弱(qiān媲美(pì)酵母菌(jiào)翩跹起舞(xi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甬道炫目佼佼者变幻无穷B.寂寥暴发力纹丝不动C.杀青纽带贴标签为人不耻D.栽脏慧眼情投意合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开赖账者的信息,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晒一晒”,让赖账者好像如芒在背,颜面尽失。
B.当我们被拥挤的人群裹挟着向前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多久没有细读一篇美文,细品一杯香茗,细赏一那娓娓动听的音乐?C.人生短暂,转眼白头。
总有人在回忆过往的时候,追悔岁月蹉跎。
其实,与其在老去时感慨一生碌碌,莫若在年少时惜时有为!D.如果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那就继续寻找突破口,千万不要安之若素。
正如乔布斯所说,“跟随本身的心”,总有一天可以梦想成真!4.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B.在学校,体育课被严重“边缘化”,回到家里,父母包揽一切家务,孩子“一心读圣贤书”,如此一来,运动从何谈起?C.“冰心墓碑涂字案”开庭。
原告方说提起诉讼的初衷是找到对墓碑有比力好的处理办法。
如果被告方能找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清洗,那也很好。
D.不是承诺顾客就是上帝吗?只是说说罢了吗?银行机构高姿态与差办事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青岛降下大雾,胶州湾大桥为此封闭三个多小时,青岛机场边检站、民航等机场多部门启动了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预案。
B.马拉松组委会通过网络、纸媒、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不竭地向市民宣传长跑健身注意事项,提倡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C.这个酝酿多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并非一个能够解决当前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具体方案,而更有可能是一个原则性、框架式的方案。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traduttore)和“背叛者”(traditore)的发音接近,因此“译者”常被误指为“背叛者”。
这个诙谐的说法恰好指明了翻译的本质:既不是断然拒绝,也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
关于“创造性背叛”这个术语,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教授在《文学的社会学》中解释道:“为什么是‘背叛’的呢?因为翻译使作品进入设想以外的语言学组织。
为什么是‘创造性’的呢?因为翻译使作品产生了与更为广泛的读者进行新的文学交流的可能,使作品置于新的现实之中。
再者,翻译不仅使作品永存,并且使作品获得了第二生命。
”我们说,作品从一种语言组织进入另一种语言组织,必然要产生不同于原作的某些因素;而另一方面,原作中的某些因素是无法全部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因此,在翻译中往往要失去一些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译作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忠于原作而成为原作的复制品,因而它是一宗“背叛”;但它由于进入了一种新的语言组织而增加了新的因素,同时也不成避免地加上了译者的理解、风格等个人色彩,因而在必然意义上具有“创造性”。
所以说,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
如果说译者翻译原作是一个“创造性背叛”的过程,那么,读者阅读译作,又经历了一个“创造性背叛”的过程,可谓双重的“创造性背叛”。
换言之,不管多么准确的译文,它们都会以译者和作者想象不到的方式被读者阅读、理解和接受着。
英国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前者原为一部哲理讽刺小说,现在却已成为世界各国少年儿童所喜爱的读物;后者本是对友人子女讲的儿童读物,现在却吸引了许多成年读者和批评家。
这是作品命运转变的典型例证,主要归因于社会、历史和文化情况不同。
对这些创造性背叛,作者应予以尊重,甚至应致以谢意,因为它延长了作品的生命力,扩大了读者的范围。
(节选自刘献彪《简明比力文学教程》,有改动)6.关于翻译的媒介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B.离开翻译,各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差异问题就难以解决,就不能实现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C.翻译不仅促进了各国文学的交流,并且促成了世界范围的文学运动,如全欧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等。
D.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国外文化思想文艺作品创造中国现代新文化。
7.对“翻译被看作是‘创造性背叛’”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译者”被误指为“背叛者”,是以一种比力诙谐的说法指明了翻译的本质,即不拒绝,不照搬,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
B.“背叛”是指翻译使作品从一种语言组织进入另一种语言组织,产生了不同于原作的某些因素。
C.“创造性”指翻译使作品置于新的现实中,与更为广泛的读者进行新的交流,使作品获得第二生命。
D.译作做不到百分之百忠于原作,加上了译者的理解、风格等个人色彩,因此译作往往就成为译者。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世界范围的文学交流、文学运动都离不开翻译的媒介作用,翻译对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不成忽视的价值。
B.从原作到译作到读者理解的作品,会经历双重的“创造性背叛”,对此,作者应,因为它延长了作品的生命力。
C.阅读中之所以会出现二度“创造性背叛”,是因为读者会因所处的社会、文化等情况不同而产生对作品的新的理解。
D.《格列佛游记》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两个例子说明,阅读者所理解的作品有时会背离了创作者的初衷,这与译者的翻译方式有很大关系。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wěi)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也。
少仕州郡。
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
歆死,嚣归乡里。
季父崔,素豪侠,能得众。
闻更始立而莽兵连败,乃与兄义及上?人杨广、冀人周宗谋起兵应汉。
嚣止之曰:“夫兵,凶事也。
宗族何辜!”崔不听,遂聚众数千人,攻平襄,杀莽镇戎大尹,崔、广等以为举事宜立主以一众心,咸谓嚣素有名,好经书,遂共推为上将军。
嚣辞让不得已,曰:“诸父众贤不量小子。
必能用嚣言者,乃敢从命。
”众皆曰:“诺。
”嚣既立,遣使聘请平陵人方望,以为军师。
望至,说嚣曰:“足下欲承天顺民,辅汉而起,今立者乃在南阳,王莽尚据长安,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何以见信于众乎?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也。
”嚣从其言,遂立庙邑东,祀高祖、太宗、世宗。
嚣等皆称臣执事,史奉璧而告。
事毕,移檄告郡国:“遵高祖之旧制,修孝文之遗德。
有不从命,武军平之。
驰命四夷,复其爵号。
然后还师振旅,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嚣乃勒兵十万,击杀雍州牧陈庆。
将攻安靖。
安靖大尹王向,莽从弟平阿侯谭之子也,威风独能行其邦内,属县皆无叛者。
嚣乃移书于向,喻以天命,反复诲示,终不从。
于是进兵虏之,以徇百姓,然后行戮,安靖悉降。
而长安中亦起兵诛王莽。
嚣遂分遣诸将徇陇西、武都等七县,皆下之。
更始二年,遣使征嚣及崔、义等。
嚣将行,方望以为更始成败未可知,固止之,不听。
望以书辞谢而去。
嚣等遂至长安,更始以为右将军。
明年夏,赤眉入关,三辅扰乱。
流闻光武即位河北,嚣即说更始归政于光武叔父良,更始不听。
诸将欲劫更始东归,嚣亦与通谋。
事发觉,更始使使者召嚣,嚣称疾不入,因会客王遵、周宗等勒兵自守。
更始使执金吾邓晔将兵围嚣,嚣闭门拒守;至昏时,遂溃围,与数十骑夜斩平城门关,亡归天水。
复招聚其众,据故地,自称西州上将军。
及更始败,三辅耆老士大夫皆奔归嚣。
(节选自《后汉书?隗嚣列传》, 有删改)【注】更始:汉朝时期汉更始帝刘玄的年号(公元23年到25年)。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广等以为举事宜立主以一众心一:统一B.嚣辞让不得已让:谦让C.以徇百姓徇:示众D.遣使征嚣及崔、义等征:征伐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史奉璧而告②(哙)起,立而饮之B.①嚣乃勒兵十万②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C.①嚣乃移书于向②赵尝五战于秦D.①因会客王遵、周宗等勒兵自守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11.下面六句话别离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隗嚣的一组是①必能用嚣言者,乃敢从命②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③驰命四夷,复其爵号④安靖悉降⑤嚣等遂至长安,更始以为右将军⑥复招聚其众,据故地,自称西州上将军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②④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B.隗嚣聘请平陵人方望做他的军师,并听从方望的建议建立高祖庙,以臣子礼祭祀先祖,以此顺应民心。
C.隗嚣起事后发出檄文告知郡国,表示要遵循高祖时的旧制度,学习孝文的传统德政。
如有不听从命令的,就用武力平定。
D.第Ⅱ卷(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夫兵,凶事也。
宗族何辜!(3分)(2)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山东省威海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