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图1所示文物中的文字是( )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隶书2.史料记载:周武王所封弟子有很多同姓的人。
周成王封伯禽于鲁国。
其印证当时实行( )A .分封制B .县 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3.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在思想上采取“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措施。
“孔子之术”指的是( ) A .法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 .墨家思想4.《后汉书》记载,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的造纸术得到朝廷推广。
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采用世纪纪年,应是( ) A .1世纪初 B .2世纪初 C .1世纪末 D .2世纪末 5.曹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人物。
他生活在( )A .西汉时期B .东汉末年C .三国鼎立时期D .南北朝时期6.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北魏孝文帝实行鲜卑族改汉姓、与汉人通婚的改革措施,其历史作用是( )A .统一了黄河流域B .消除了民族矛盾C .发展了北方经济D .促进了民族交融7.“隋唐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它说明了科举制度实行的( )A .时间B .背景C .意义D .目的 8.如果给图2所示剧目撰写主题解说词,应选择( )A .西行天竺 求取佛经B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C .东渡日本 弘扬佛法D .七下西洋 和平交流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据此可以得到的 历史信息是( )A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B .南方经济较为发达C .隋大运河贯通南北D .戚继光抗倭巩固海防 10.“省”这一行政区建制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 .战国B .秦朝C .元朝D .清朝11.1661-1662年,郑成功率军驱逐殖民者,收复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殖民者来自( )A .西班牙B .荷兰C .日本D .美国12.1861年,法国大文豪雨果赞美图3所示建筑:“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 “夏宫”被侵略者毁于( )A .鸦片战争中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 .甲午中日战争中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3.1937年,战地摄影记者方大曾拍摄了《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等作品。
这组作品反映的是( )A .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 .卢沟桥事变D .百团大战14.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历史事件是( )A .辽沈战役的胜利B .淮海战役的胜利C .平津战役的胜利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5.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站起来”指的是( )A .新中国的成立B .西藏的和平解放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6.我国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B .三大改造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改革开放 17.导致图4中B 点到C 点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的完成B .农业合作化的开展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8.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 .土地改革时期B .“文化大革命”时期C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D .改革开放初期 19.图5所示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时代》杂志 某期的封面,所刊载的内容反映了( )A .中美关系的改善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中美正式建交D .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20.日本是“善于模仿的民族”,其中大化改新“模仿”的是( )A .欧美工业文明B .中国隋唐制度C .希腊民主制度D .中国明清制度 21.图6所示是物理力学某一原理的形象阐释。
确立 这一原理的科学家是( )A .阿基米德B .牛顿C .达尔文D .爱因斯坦22.图7所示内容是某歌曲简谱的局部。
其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 .法国大革命时期C .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D .俄国十月革命后23)A .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B .“三角贸易”贩卖黑奴C .哥伦布发现美洲D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浩劫 24.图8所示是二战中盟军进攻西欧的行动预定日。
这一“行动”起到的作用是( )A .标志二战开始B .成为二战转折点C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 .标志二战结束25.“柏林墙的开放,铁幕不存在了”。
“铁幕不存在”的含义是( )A .一战的结束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C .二战的结束D .“冷战”的结束 26.图9所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的 发展趋势。
这一组织是( )A .世界贸易组织B .欧盟C .亚太经合组织D .北约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1小题,共6分。
)27.李明与张芳同学在历史探究课中,对如下问题(见图10)产生了分歧。
你认为谁的看法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8题10分,第29题12分,共22分。
)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图11。
材料二 经过30年和平发展的自强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
先辈们用短短30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摘自向锐《西风渐进七十年》材料三 十九世纪末,当全世界文明国都在广泛运用蒸汽机带来的福利时,东方大国却堂堂登场了在铁轨上奔驰的“铁路马车”,用马匹做动力取代蒸汽机车牵引的闹剧。
——宗泽来《清日战争(1894-1895)》李鸿章记录:“进口新式150马力的轮船,只要十几万两银子,江南制造局制造的旧式50马力轮船,仅工本费和薪金就要30万两银子。
”张之洞调查发现:“江南局积弊,在于换一总办即添用心腹三四十名,陈陈相因,有增无减。
”——摘自赵福帅《江南制造总局仿制末路》(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史上的两个“第一”的史实。
(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取得“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的主要原因。
(2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斯福政府出台了“农业调整法”。
其目的在于恢复农业收入,减少剩余产品。
主要办法有:对自愿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津贴;对与政府合作的农民给予商业贷款,而将其耕种面积减少30%的棉花种植者可用其收成作担保。
——摘自夏清成、菅明军《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材料二罗斯福说:“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
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
这里所说的付出点什么,指的是老老实实地工作,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
”——摘自解力夫《身残志坚:罗斯福》材料三批评家往往说他是个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美国现行政治制度的。
有的人把罗斯福化作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右派的人说他是个社会主义者、是个共产党,而左派的说他是投机家、是个伪君子。
——摘自马星野《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颁布“农业调整法”的直接目的。
(3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举措,分析这一举措的作用。
(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对罗斯福的评价不同的原因。
指出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标准。
(4分)四、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30题12分,第31题8分,共20分。
)30.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丝路情怀”的主题学习探究,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人间正道是沧桑】表1:“千年觅路之旅”【觅路漫漫真如铁】(1)结合所学知识,在表1中的 处填写三位历史人物。
(6分)(2)假如你生活在元朝时期的福建,将前往古印度从事贸易,你会选择图12、图13中的哪一线路?请说明你选择该线路的理由。
(4分)(3)历史兴趣小组将举办表1中三位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请你根据图12、图13和所学知识,拟定这场纪念活动的一个共同的主题。
(2分)47.材料论述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
188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1886年本茨发明了第一台汽车。
1900年至1929年美国汽车的登记总数由8000辆猛增到2675万辆,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
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有24家飞机制造厂,年生产飞机21000架。
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它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徐玮《世界历史》,1989年第6期请回答:(1)材料中“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的技术成果是什么?(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论述。
(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17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二、辨析题(本大题有1小题,共6分。
)27.张芳的看法是错误的。
(2 分)理由:1776年美国发表的《独立宣言》最早明确倡导自由平等原则,为欧洲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树立了一面旗帜,因此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或法国《人权宣言》受到美国《独立宣言》的影响,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或1789年)颁布的。
)(4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8题10分,第29题12分,共22分。
)28.(1)史实1: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2 分)史实2:第一台蒸汽机车。
(2分)(2)主要原因: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
(2分)(3)影响: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的较快发展;但是,统治者思想上保守愚昧,洋务企业所需成本高,管理制度(或政治)腐败。
因此,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4分。
评分说明:据材料只答出积极影响得2分;据材料只答出消极影响得2分;只回答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得1分。
)29.(1)直接目的:恢复农业收入,减少剩余产品。
(3 分)(2)举措:以工代赈(或兴办公共工程)。
(2分)作用:减少失业,扩大内需。
(3分)(3)原因: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1分。
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标准: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
(3分。
评分说明:采点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