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C.在降温加压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D.1L芝麻和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2.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①分子的数目①元素的种类①物质的总质量①物质的种类①原子的种类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3.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单质B.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4.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A.只含有碳元素B.只含有碳、氢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5.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式不可再分的6.在M+RO2==2N的反应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已知1.2gM完全反应生成5.6gN。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应的RO2质量为4.4gD.2.4gM与5g RO2反应生成7.4gN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 X(未知)26212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8.氯气(Cl2)和氧气(O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CH4)反应。
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由此推断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l4和HCll4和H2C.CH2C12和H2D.C和HCl9.右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图的原子。
不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氢分子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该反应前后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二、填空题1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
醋酸由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若16gB 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g。
物质A B C D——氢原子——氧原子——硫原子微观示意图1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1)上述图中所出现的物质中,共有种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2)从图中我们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个数不变。
12.右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1)两种反应物的共同之处是:每个分子都。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写一个符合这一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物的方框内还应补充的粒子及数目是。
A.一个B.两个C.一个D.两个13.请回忆你学习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方案一和实验方案二。
(下表中“实验结论”选填“=”、“>”、“<”符号)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反应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的总质量m1n1反应后的总质量m2n2实验结论分析M m2n1n2将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比时,有同学分析:有一个方案观察到天平不平衡,是因为,因此不能说质量不守恒。
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要使天平平衡,你对该方案的改进措施是。
14、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罝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罝(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巳经向右偏了。
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
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B.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Mg +O 2====MgO 2B.C +O 2====CO 2C.S +O 2SO 2↑D.4P +5O 22P 2O 52.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包括( )①反应物、生成物的元素种类相同 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③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种类相同 ④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数目相等 ⑤反应物、生成物中分子数目相等 ⑥反应物、生成物的体积相等 ⑦“生成”的意思A.②⑦B.①③⑤⑦C.②④⑥⑦D.①②③④⑦ 3.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A.H 2CO 3==CO 2↑+H 2OB.2H 2SO 3+O 2==2H 2SO 4C.2HClO====2HCl+O 2↑D.CaCO 3====CaO+CO 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有时是可以拆开的B.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有时可改动化学式中的小字码,但不常用C.化学方程式配平是为了计算的方便D.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生成是固体,因此反应中只要有固体生成就必须标示“↓” 5.某发电厂烟气处理的新工艺:CH 4十2NO 2= N 2+X +2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A.CO B.O 2 C.CO 2 D.C6.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化学计量数之比:v(CH 4)﹕v(O 2)等于( ) A.1﹕1 B.1﹕2 C.16﹕32 D.16﹕647.某密闭容器内有X 、Y 、Z 、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 X Y Z W反应前质量/g4 1 10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5 4 8 A.反应后X 的质量为8 g B.Z 与W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是1﹕1 C .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Z D.参加反应的X 与Z 的质量比是2﹕3 8.对以下三个化学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C+O 2CO 2 4P+5O 22P 2O 5 CH 4+2O 2CO 2+2H 2OA.反应物均是单质B.生应物均是氧化物C.生成物均为气体D.反应均产生淡蓝色火焰9.手机、手提电脑中使用的电池多为锂电池,锂电池具有质量轻、电量大等优点。
锂电池内的某个反应可表示为Li+MnO 2==LiMnO 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Mn 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反应中MnO 2是催化剂D.生成物LiMnO 2为氧化物10.氨基钠(NaNH 2)是合成维生素A 的原料。
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熔融,向反应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 3),再加热至350℃~360℃生成氨基钠(NaNH 2)和氢气。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可能与水反应 B.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C.维生素A 中一定含有钠元素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NH 32NaNH 2+H 2↑ 11.在反应2A+5B =2C+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若2.6 gA 与B 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 。
则在此反应中,B 与D 的质量比为( )A.4﹕9B.8﹕11C.10﹕11D.31﹕44点燃 点燃点燃 点燃 点燃光照 △高温二、填空题12.下图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A 物质属于 (填“混合物”、“单质” 或“化合物”)。
(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
A B C(3)若A 、B 、C 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 。
1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Cu+ O 2CuO(2) C 3H 8+ O 2 CO 2+ H 2O (3) FeS 2+ O 2 Fe 2O 3+ SO 214.下图是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1)反应前的图示中含有 种分子;(2)图中所示的化学方程式 ;(3)从图中你还能获取的信息是 。
15.A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B 、C 两种气体,将点燃的硫放在B 中,则燃烧得更旺,且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将C 通过加热的氧化铜,则生成A 和E 。
据此推断并写出以下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 A→B +C : ,反应类型 。
(2) S +B→D : ,反应类型 。
(3)C +CuO→A +E : 。
16.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1)一氧化氮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
目前有一种治理的方法:400℃左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NO)跟氨气(NH 3)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3) 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作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混合物中高氯酸铵受热分解,同时生成四种气体,两种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一种气体是氯气(Cl 2),还有一种气体是水蒸气,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①铝粉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铝 。
②高氯酸铵受热分解 。
△点燃高温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测试一、选择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依次为m(Mg)、m(O2)、m(MgO)的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A.2g、3g、5gB.3g、2g、5gC.1g、4g、5gD.4g、1g、5g2.根据化学方程式A+NaOH==B十H2O推断,B,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A.12B.18C.22D.403.将A、B、C三种物质各16 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A物质12 g、C物质27 g和一定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化学方程式为( )A.2A+B==C+2DB.A+2B==C+2DC.2A+B==2C+DD.A+B==C+D4.用2g 氢气和1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可制得水的质量为( )A.20gB.18gC.16gD.9g5.化学反应A+2B==C+D中,5.6gA与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现要制得0.4gD,所需A的质量为( )A.27.3gB.14.6gC.11.2gD.5.6g6.现有m gH2O2与2 gMnO2混合完全反应后,剩余物为n g,则生成O2的质量为( )A.m-nB.m+2-nC.m-2-nD.n-27.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