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案

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案

铭安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案
1.概述
1.1矿井通风系统现状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矿井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

新鲜风流由主平硐、11进风平洞进入,乏风通过11回风斜井排出。

回采工作面和各掘进工作面均采用独立通风,掘进工作面为压入式。

根据矿井开拓部署,本矿为平硐开拓方式,主平硐、11进风平硐进风,11回风斜井(专用)回风,构成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

主扇为FBDCZNO.14/2*14轴流对旋式风机2台。

2台均在2010年进行了性能测定鉴定,风速范围25.5—51.5m/s,风压500—2030帕.
1.2项目实施背景
+1180水平11C11采面即将形成生产系统,下一步11C61准备做生产系统。

按照瓦斯剃度的原理进行推测,11C61的煤层瓦斯含量将远远大于11C11的瓦斯含量。

预计11C61形成生产系统,投产后,矿井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将大大提高,对矿井通风系统的改良势在必行。

因此在现在必须作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2、铭安煤矿通风阻力实际测定、计算及分析
2.1、通风阻力测定的目的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
(1)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分布情况;
(2)为生产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合理配风提供基础资料和参数;(3)为矿井井下灾害防治和风流调节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4)为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增产提效提供依据;
(5)为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提供基础参数。

2.2、通风阻力测定的技术依据及方法
2.2.1、测定的技术依据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2010年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煤矿安全规程》(2009版)中规定:“新井投产前必须进行一次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三年至少测定一次,矿井转入新水平生产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必须重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2.2.2、测定方法
本次测定采用气压计基点测定法。

基点法是将一台气压计放在井上或井下某基点处,每隔一定时间测取气压读数并记录测定时间以监测地面大气压力的变化,进而对井下测定的气压数据进行校正;另一台气压计沿事先选好的路线逐点测定气压值并记录测定时间。

2.2.3、测定时间:二○一○年二月二十八日和三月一日
2.3、通风阻力测定的准备工作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一项细致的技术工作,首先,组织参测人员的培训,其次,做好所用仪器仪表的检修校正和有关图表资料的准备,详细了解井下巷道的状况、通风设施和通风情况等。

2.3.1、图纸资料
为做好矿井通风资料测定工作,测前要收集矿井开拓开采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采区布置图以及地质测量标高图,收集井下通风设备、设施的安装布置情况,生产作业轮班情况,矿井瓦斯涌出情况,以及通风报表、主扇运转、井下漏风、井巷规格尺寸、矿井自然通风等资料。

根据有关图纸和巷道布置绘出矿井风网图,风网图既要反映矿井的实际情况同时又允许进行适当的简化。

因此要详细了解井下巷道的实际分合情况、风量大小、通风设备和通风构筑物的位置以及其它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

风网图既是通风阻力测定的蓝图,也是上机解算的依据,要认真做好节点的合并和取舍,节点编号应与原图一致,要求风网图中的节点既能在通风系统图中找到,也能在井下准确定位。

对较复杂的风网应考虑绘制风网图和选择阻力测定路线与测定点同步进行。

2.3.2、确定测点和选择测定路线
1)测点布置
选择测点的条件是由这些测点构成的风网应能反映矿井巷道系统的实际状况,测点应有准确的标高,两测点之间不易太近,否则难以准确测定两测点之间的阻力。

井下测点要做出明显的编号标记。

为了取得可靠的测定数据,在上述测定路线的风流分岔点之前或后及局部阻力大的地点前后均布置了测点,测点的位置选择在巷道支护完好、断面规整、前后无杂物、风流稳定的断面内。

2)测定路线
一般一个测组每班测20个测点为宜。

要合理选择测量路线,一是测定的行程要尽量短,二是要使标高差较大的测段两端测点的测定时间尽量接
近,以免地面气压随时间变化产生较大的误差。

根据上述原则和本矿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确定如下主要测定路线:
回风井——风硐——回风大巷——采区进风大巷——工作面——井底车场——进风平硐口
2.3.3、记录表格
通风阻力测定的数据量大,井下巷道情况复杂,为完整、准确地记录各类测定数据合有关情况,应准备以下记录表格:
(1)基点气压变化记录表
(2)井下测定记录卡
(3)测点数据汇总表
(4)井巷规格表
2.3.4、仪表与用具
一个测组的仪表与用具应有:
表2-1 测试仪器仪表名称、型号及生产厂家
2.3.5、参测人员组织分工
为搞好阻测工作,测前应对参测人员进行培训,使参测人员了解通风阻力测定的目的、意义,测定方法与仪器的操作使用以及测定注意事项,充分发挥参测人员的主动性,同时要对参测人员提出明确要求、下达任务,以便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高质、高效完成测定工作。

通常,参测人员可划分4个小组,各组之间要明确分工、密切合作。

(1)基点组1~2人
每隔5分钟测一次气压,认真记录;
(2)井下测压组2~3人
负责测定气压、温湿度、测点风速并量取测点顶、底顶垂高,气压计要指定专人读数与携带;
(3)测风组3人
包括测风员1~2人,负责测点附近相关巷道的风速和断面测量并做临时记录;
(4)指挥组2人
包括组长1人负责指挥、调度全测组人员的活动;向导1人负责领路与找测点;专职记录1人负责记录全部测量数据、绘制测点附近相关巷道的布置,各巷道的风向,测风点的位置与编号以及其他需要记录和注明的内容。

2.4、通风阻力测定的具体要求
2.4.1、气压计的位置及读数
在通风阻力测定过程中,将气压计放在实际测点位置处,即巷道交叉点处。

2.4.2、断面和风量测量
在通风阻力测定中,对测点周围的所有巷道均应选择断面规整处测定巷道风速以求风量,同时要认真量取巷道断面。

按上述要求,风网中所有巷道都将进行二次测风,根据二次测风结果确定巷道平均风量。

测定巷道风速时每个断面至少测三次,误差不超过5%时取平均值。

阻力测定中风量的误差除因附近巷道风门开启等偶然因素影响外,断面测量不准是其主要原因。

对巷道断面和周界采用下面公式计算:
三心拱断面:S=b(H-0.073b)㎡
半圆拱断面:S=b(H-0.11b)㎡
梯形断面:S=Bh
式中:H------巷道全高m
b-------巷道宽度m
2.4.3、监测地面气压变化
地面大气压力变化会传到井下,影响测定结果。

一般按线性关系考虑地面气压变化引起井下测点变化值的传递。

为减少阻力测定过程中的干扰,通常选择非生产班和晴天气压较为稳定。

同时要掌握测点附近风门的开关,运输设备的移动,自然风压的变化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