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晋山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南翼系统实测数据整理结果汇总于表 1 .北翼
表1
南 统 共系
洲点
序号
压差计法测矿井通风阻力汇总表
-
风速 空气密度 's k m J ; f /
35 .5
1 14 .9 7 1 11 .9 1
一 一
一 一 —
P 萨
1 .9 22
—
支护
形式
— —
—
累计通风阻力
累 计巷 长
侧点间压差
20 年第 2 02 期
煤
炭
工
程
沐 火
矛 , 产石 产气 厂 , 厂. / 百,厂 ,, 沪 , 厂 , 产盯 厂' /〔 万, J百,厂' / , , 气 , , ' , , , , , , , ,
k 兴义兴又失 浓 . 火 斑 `义文派 丫w 4
城火丫 ' ), Y米 米又 I I I 义
' k 案失 . ,丫
长一鑫 ;丫 葺, ';' 丫 一鑫 燕 丫 一} !;一 澳 一杀 撬 一 聋毛 1; ;一, '一 ';; ; 一一一 一 ' 一 , :
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 程根银
姆彝瞬噢啤茸班沐梦 井套 澳 汽 飞 一盗 本 _裹 一 ' 资 ,我 卜 _尔 一 浑 半 熬 蒸 万一
方 N丫 沐 丈 .
拼丫 丫 文 六
;: 一 { ; {
摘 要 矿井通风阻力大小, 直接影响矿井通风效果, 为掌握晋普山煤矿井下通风阻力分 布情况, 改善矿井通风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就该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测定布置进行 了 叙述, 并依据测定结果, 了 进行 合理分析. 关键词 通风 测定 风量 阻力
中图分类 号 T 72 D2 文献标识码 B
表2
北奚系 . 统
测点 测点间压差 风速
序号 P o
耐s
压差计法测矿井通风阻力汇总表
.
空气密度
动压 差
t o 77 .
-
支护
形式
-
一 一
矽/ s
一
—
—
—
—
—
—
—
P
—
—
—
P
测点间通风阻 断面积
P a , 2
侧点 间距 风量
平均风量 风阻 百米风阻 摩擦阻力 累计通风阻力 景计巷长百米阻力
10 9 10 9 10 5
邓 价 38 兔
4卜. 4 S
02 .
2l 一1 4 0. i1 .6 一 I3
4 6 6 5 3 3 3 . . . . 7 6 8 6 1 4 1 7 3 11 1
5.6 8
3〔 刀
17. 4 5 l ]7 6 1 18 9 .
2) 搜4
4.8 0 58 .2 38 3
晋普山煤矿, 座落在山西省晋城市效区, 属国家 司 法部下属的地方国有劳改煤矿, 年产量 3 万 t 0 ; 该 矿 现有 1 ," 三个风井; " ," 2 3 其中," 风井作为 1 ," 2 回 风井, 且回风井上分别安装有两台轴流式主要通 风 此时,# 机, 3 风井为新掘风井, 装有 2台 26- K0 N8 Q 风机, 2 未投入运行, 且进少量新鲜风流.如图 1
通 风系统之前, 必须掌握矿井通风阻力分布情况和 矿 井主要通风机实际性能, 为改善矿井通风系统提
供 据; 依 于是, 对当时的井下通风系统进行了阻力测 定, 时, 同 还对即将投人运行的 3 风井安装的两台 " 2 0V 8 K - 2 风机进行了性能鉴定, 61 4 为矿井通风系统
优 化提供了准确数据. 2 测定方法及测点布置 根据本次测定的目的要求, 我们采取用压差计 法 皮托管) ( 进行.测定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 有Y 1 :- 型单管倾斜压差计 2台, 6 静压管 2 皮托 支, 管4 高, 低速风表各一支, 支, 中, 秒表 1 空盒气 只, 压 通风湿度计各一支, 计, 还有皮尺, 铜卷尺各一个. 选 择的测定路线如图 1 所示, 为了测定工作的顺利 进 测定小组在测定前一天在井下实际勘察定出 行,
9. 9 为. 3 87 .
1 0 4. 5
10 . 3 69
15 . 469 15 9 6 6. 11. 86 9 21 9 0 6.
9 10 二 jZ 睁
! 且3 74
1 16 .6 6
孟 .月 25 74 .3 74 .4 71 .7 72 .6 79 .2
7. 41
么旧
1 印 2旧 1
4 5 5. 1 1 4.
23 1
49 . 239
今构〕9
14
奶
暄
58 6
么旧
6. 1 9 7_ 硬 闪
7. 6 4 8. 6 1
劝 27 邓
既
对 乃
暄
16 16
24
I4
川
14
田
曰
- 0 0 . 1 . 5
1
四
12
1. 60
1 3 4.
4 _ . 7 3 5 5 4 . 9 2 9 1
谊 破 暄
1. 75
1. 13
5. 2
28
345 3.
3 49 冬. 36 1 6. 3 0. 8 4 3 6. 9 4 4 0. 1 4 4 . 拓 !
26 . 169
26 . 369 20 . 5 19 20 . 6 19
协一 14 劝 对 34 拼 26 从
2 23 24
22 . 24 .8 19 .7 2 2
12
l)
16
22 .8
3 6 6.
1. 52
1 5 0.3
8.6 1
145 214 旧 姗 旧 阴 213 助 期 溯 期
56 .5
2 0 4. 1 2 .8 21 2 6 3.7 2 .6 31 3 .2 33 3 .1 20
3 6 2.7 2 4 3.2 1 . 6 19 5.4
28 3 23 2 5. 22 7 6 34 .1
2 4 8.6
矽1 g k W 7 系 s 7 m / km 数值x0 1 1 a
2. 98 13 5 2. 14 8 5.
刃 82 ]2 28 M
【尹 n 丹
36 . 32 .2 39 2 45 .2
一0 2 . 17 . 一3
一3
2. 98 8. 37 90 . 2. 50 1 2 4. 3 1 0. 96 . 4. 96
Im c ; w
. 47 111 13 1 74 67 3 11 4 .6 9 1 13 .6 3 1 10 .6 2 1 17 .5 7 . 58 1 13 1 18 .4 1 11 1 .5 . 54 111 1 10 .5 6
35 .5
1 2 2.9 4 .3 36
2刀 1
2刃 0
电9 639
49 9 84
7 2 6 .8 2 6
7.2 1 1 36
创幻
力刃
1 . 5 1 7 3 3 . 8
, 6 1.6
l 4 h' N
6 5. 0 3 6 11 2 65 6 3
59 . 0 39 59 9 23
注 风机房水柱计读致为 1 0s 7P 5
37 3 6月 31 9 3刃.
0 17 .
1刀 4 3. 57 1. 34 1. 58 1. 47 2. 17
1 4 2.
15 . 16 . l 1
一0 6 .
一0 2 .
0. 7 一0. 3
礴 95 5
月 6. 7 3
31 9 50.
31 9 7 0.
39 9 8 0. 喇恻 】9 .
10 5
22 5 3 57 0 332 2.
12 12 8
14 巧 16 口 18 因 加 21
4. 1
1 12 .6A 1 18 .5 3 1 17 .5 3 1 巧& S 1 13 .5 4
刃 5 0 1 8 9.6 2 .3 16
1 4 7.2
2刀 29 .8
5. 5
一0 7 2. 4
l
1. 04 2. 12 1. 43
1 6
到 刃
15 3 1 m
3. 6
一0 8 . 13 .
0
1 .8 83 3 2 0. 4 2 .4 21 2 4 3.2 56 .6 53 . 9万 2 75 .1
68 9
1 1刀 .5
1 10 .5 2 1 19 .4 3 1 12 .4. 5 1 10 .3 6 1 19 .2 2 11 2 .2 3
刀 刀
1 o s 10 9
40 9
51 . 17 55【 2 5 15 3 . 557 4 5 9有2
2 2 8
25
13 .
1 14
拼
124 126 1273 1245
o6 12 es I5
04 . 一0. 6
0. 2
60 .3 42 .9
6_3 3
6 心) 护
7. 4 1. 42
5 了 4.
1 .1 29
96 1 1 .1 03 1 2 0.6 1.1 02
1 4 2.5
1 11 .8 3
1 18 .7 1
569 2. 769 2.
9 6. 2 9 11. 16 9
92 . 1. 22
1 2
12 5 2.
1 14 .7 9 1 13 .7 4
1 181 .5
2 1 刀
测点, 测点布置如图 1 所示.测定的具体做法是, 从 第一个测点开始, 在前, 后两测点处各设置一个静压 管( 或皮托管) .在后测点的下风侧 6 8 一 m处安设 压差计.静压管设置在风流正常稳定的地点, 其尖 端正对风流.压差计靠近巷道壁安设, 以免行人和运 输的影响, 且其前后的一段巷道支护完好.将仪器调 整水平, 根据可能的压差值将压差计的测压管放置于 适当的倾角处, 将酒精液面调到零点读数.与此 同 时, 铺设橡皮管, 用小眼筒将长, p 短两根像皮管内原有 的空气换成测定地点的空气.橡皮管铺设时, 防止折 叠和被水, 污物等堵塞; 待橡皮管内的空气温度等于 巷道内的空气温度后, 将短橡皮管一端连接在后测点 皮托管的静压端, 另一端接在压差计的" 接管上; 一" 长橡皮管的一端接在前测点的静压管上, 另一端接在 压差计的" 接管上.待压差计液面稳定后即可读 +" 数.在测定压差的同时, 测定小组其他人员进行风 速, 大气条件和巷道几何参数的测量.依测定顺序进 行, 逐段测量, 直到全部路线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