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现代主义与电影

后现代主义与电影

后现代主义与电影【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席卷全球,也引领电影艺术进入”后现代时代”。

后现代主义电影作为表现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一种影像形式,凸显其众多特征,成为理解后现代思潮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电影《越光宝盒》说起,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特征以及其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电影,越光宝盒一、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电影后现代主义是孕育于30年代,在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

它的出现在整个思想文化领域进行一场”后现代转折”,其已超出文学和艺术领域,深达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神学等诸多领域。

”后现代主义”一直是学界争论的集中点,虽然各方观点和立场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掀起了批判超越”现代性”的思潮,是时代发展和商业文化的结果。

后现代主义电影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按照伊格尔顿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定义,我们可以讲后现代电影看做是带有能反映后现代社会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的电影类型,这种艺术风格上是无中心的、无根据的、拼贴的、戏仿的、模拟的、多元主义的,它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往往与消费社会的商业文化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媒介联系在一起的。

也可以说后现代电影,是指具有怀疑气息,不相信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不相信主体人的伟大神话,是对崇高感、使命感的拆散。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电影既不是一种电影流派,也不是一种电影类型,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带有某些后现代主义特征的一些电影。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特征把握它。

二、《越光宝盒》中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特征(一)内容方面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没有权威、没有标准的,就如同费耶阿本德所说”在这个时代中怎样都行”。

因此,后现代主义电影无论从它的手法还是表达的主题上,都解构了传统电影。

不忠于传统得审美观念与伦理道德,不遵循传统叙事手法与语言风格,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传统性。

1.对历史的颠覆《越光宝盒》是对于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许多情节和人物的彻底颠覆。

《三国演义》中关于赵子龙长坂坡血战单骑救阿斗的描写是本是突出赵子龙的英勇和无畏,而糜夫人投井自杀也是因为怕自己拖累赵子龙。

而在电影中,赵子龙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将阿斗当做武器来战胜敌人,看中糜夫人胸前的玉璧被其误认为是贪色而投井。

历史上关云长一直是以红脸的形象出现,而在电影中竟然被刘备将原因归结于关羽经常看黄书。

此外本是阴险狡诈的曹操被郭德纲演绎的妩媚搞怪,”等我把他抓住之后我要在他的’刘’字旁加个三菜一汤”这样的话让人怎样也不相信是从曹操口中说出来。

本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商量计谋的严肃场合,竟然变成了疯狂的摇滚乐会……这些都体现了上述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不再是描写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魏蜀吴的尔虞我诈,也非赞颂某个英雄人物的事迹,整个故事没有什么政治的倾向与色彩,不带有说教的口吻和功能,而是运用一些不可思议的情节,将那些原本生硬遥远的人物变得活灵活现,给观众与众不同的感受。

2.对原有故事的颠覆《越光宝盒》与《大话西游》同为刘镇伟导演的作品,《越光宝盒》也沿用了《大话西游》中的故事情节,以”月光宝盒”为工具在时空间穿梭,两部电影也有些关联性,但《越光宝盒》是对《大话西游》的拆解与重构。

玫瑰仙子感动于紫霞仙子与至尊宝的爱情,偷了当年的宝剑来寻求真爱,在”清一色”偶然拔出剑后就将其认作自己的真爱,从此不离不弃,经历了许多波折后,最终获得爱情。

这与《大话西游》中的情感理想一致,但在《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留下的是遗憾和”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的经典独白,《越光宝盒》中却给予观众”爱要勇敢追求”的启示。

同是对于爱的追求,《越光宝盒》显然更符合大众的爱情理想,在主题之上也是对当年遗憾爱情的回应和补充。

(二)表现手法方面如上述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概念,后现代主义电影体现了后现代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制作手法主要有:深层次的拆解、意义的不确定甚至消失、无深度平面、中心位移、人物的符号化、主题的失落、反讽的叙述、滑稽的模仿、病态的幽默、奇异的怪诞等。

后现代主义电影就是呈现出这样一种多种元素并存的状态,并且将这些元素用拼贴、戏仿等手法糅合起来,表达电影的深层含义。

1.拼贴手法运用《后现代主义与社会》中讲,”拼贴是一种意识自由流动的、由碎片构成的、互不相干的大杂烩似的拼凑物。

它包含了许多对应环节,否认整齐性、条理性和对称性,以矛盾和混乱沾沾自喜。

”这一表述中将”拼贴”的特点表述出来,也使得我们的理解更为清晰。

在电影《越光宝盒》中,拼贴的运用可以说无处不在。

从电影的切入画面这一特征就显现无疑,将”成龙、周星驰、章子怡、安吉丽娜朱莉”等著名演员都拉出来,将观众引入困惑,”均未参加演出”一出,才让人明白是导演在调侃观众。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接连而来的情节让人目不暇接,如《大话西游》般穿越时空,《十面埋伏》中茂密的竹林,《英雄》中万箭齐发后先似乌云般向前而后如密集的雨点的壮观场景,只是箭变成了标枪。

乞丐买书、火云邪神、包租婆收租、如来神掌等元素便是从《功夫》中移植而来。

还有《长江七号》、《功夫熊猫》、《赤壁》等电影中情节或元素的出现,更是将拼贴的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每当有熟悉的场景出现,总会引发观众的共鸣。

《越光宝盒》之中的”拼贴”又并非是对原电影的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剧情的发展,灵活运用,为这部影片服务。

曾经的电影和形象已经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既定的印象,而他们在《越光宝盒》中的新变化打破了一种熟悉的期待感,带来不同的新鲜感。

相信观众在看电影时都不会想到如《泰坦尼克》中的浪漫时刻会发生那样的一幕,当玫瑰坠入水中的那一霎那,又有谁会不痛彻心扉呢?2.戏仿手法运用戏仿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又一种重要表现手法,是对已有的框架或者场景进行模仿、挪用以获得一种游戏化的结果,从而把严肃的形式通过滑稽的模仿来化解的方法,最终达到幽默和讽刺的效果。

《越光宝盒》中的戏仿运用是其达到喜剧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上述”对于历史的颠覆”中已经将历史与电影的不符简单叙述,此外运用无厘头的场景与对话来构建新的环境和人物也是重要特色。

”周瑜:从他的琴声,我已经听得出他已经明白我的心声。

诸葛亮:从他的琴声,我听得出他听得出我明白他的心声。

守卫:从他们的琴声,我听得出我们很快就能下班了。

厨师:从他们大家的琴声,我听得出他们今晚想吃咕咾肉”类似这样的毫无依据和不按常规的话语其实是消解了重大而严肃的题材的深度,以轻松的游戏的黑色幽默式的口吻来描述,表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也大大的增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尽显后现代主义电影风格。

3.虚拟化时空的运用后现代主义文化使得事物原有的逻辑关系发生变化,也使得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时空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杰姆逊曾对后现代主义的时空观做过如下的阐释”我用时间的空间化把表面和断裂联系起来。

时间成了永远的现时,因而是时空性的。

我们与过去的关系也变成空间性了……在后现代的这种新空间里,我们丧失了给自己定位的能力,丧失了从认识上描绘这个空间的能力,对此我做的最后诊断是后现代新空间中的存在困惑。

”电影的时空不再与现实一致,限制被打破。

《越光宝盒》中,将现代的社会生活元素带入,达到独特的效果。

曹操在惩罚人时说”给他三打奶粉,你知道是什么牌子”,周围的人都伸出三根手指,显然是映射”三鹿奶粉”的社会事件;一群官兵为抓住”清一色”而掷出的竹枪竟然形成了”鸟巢”,甚至还有一位官兵举着火炬,模仿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仪式。

在清一色逃走后,带头官兵大喊”跑不了很远,去水立方找”,这些也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元素;粗犷勇猛的张飞原来是同性恋,四处给予热吻;诸葛不会观星祈雨,凡是只是”略懂”,甚至连”靓”字都不会写,出现了法坛上斗殴闹剧。

通过时空的穿梭和交错,在电影中反映着同性恋、婚外情、自私、不负责任等社会状态和问题。

在古代的生活中加入不符现实的事件,让观众站在历史之外看现代,或许会看到更为清晰和真实的自己。

或许我们在笑,可我们笑的不正是自己吗。

三、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把艺术看做一种游戏,认为它既无”意义”,更无”真理”,消解深度,走向平面。

因此后现代主义拒绝一切的解释,它认为一切的解释都是强加于观众的,都会限制想象力。

《越光宝盒》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或许并不在于电影自身,而是我们在观看之后是否获得了娱乐的享受。

《越光宝盒》凸显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并且以爱情这一永恒的话题为主题,没有了如《大话西游》般的荡气回肠。

但《越光宝盒》以其夸张的表演和台词让观众捧腹大笑,获得一种轻松和解脱。

这就是后现代主义所推行的一直游戏及其所负载的娱乐功能,它为我们免除现实压力下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宣泄被压抑的郁闷情绪。

但《越光宝盒》中的也存在着故意恶搞的成分,并没有能够在深层次的问题上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得观众在大笑之后觉得空虚,发出”看这部电影浪费时间”的声音。

当然这也是后现代主义自身的弊病,就如”后现代主义它不再对精神价值终极关怀真善美之类超越价值的事物感兴趣,相反是对主题的内缩,后现代主义在琐屑的环境中沉醉于形而下的卑微愉悦之中”的描述。

但后现代主义是文化转型的必然,在此之后该是有文化的新创造。

后现代主义电影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社会具有不可小视的影响力。

如《越光宝盒》般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如果能在带给我们愉悦的同时带给我们更多的精神享受,将会具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和意义。

【参考文献】[1]李孟哲.浅析中国后现代电影[j].电影评介,2009.[2]李磊.论电影《越光宝盒》的后现代元素[j].鸡西大学学报,2011.[3]曾耀农.后现代主义与新时期影视[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杨雍.后现代电影的几个关键词[j].艺廊回声,2007.[5]贾嘉.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j].人文社科,2006.[6]于点.神话、解构、颠覆--类型电影以及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类型电影[j].天府新论,2006.[7]朱印海.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2003[8]杨雍.后现代电影的几个关键词[j].新闻世界,20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