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31105课程总学时:48课程学分: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文秘制定单位:人文学院制定时间:2014年7月一、课程总述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秘书工作文化与传统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

该课程先导课程有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中外秘书比较、中国文化概论等。

2.课程设计思路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了解秘书职业在纵横时间上的背景,掌握秘书职业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发展过程,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基础。

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

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秘书活动与秘书工作变化规律,专业知识较为系统,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选取各个时期秘书机构的设置、秘书人员的来源、秘书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来探讨历代的秘书工作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秘书史的发展规律。

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中国秘书工作的基本脉络和框架,认识历代秘书工作的变迁和规律,从而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思路,为当前的秘书工作服务。

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秘书工作历史的考察,亦能加深对今天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角色和素质意识。

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

(2)理解和把握我国秘书工作的萌生及形成理论,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与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能运用秘书工作发展的相关规律与理论,分析以往与当前秘书工作。

素质目标了解古代秘书工作的优良传统、秘书人员的职业精神。

4.课程重点、难点秘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秘书活动与秘书工作变化规律,专业知识较为系统。

重点在于教导学生利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利用秘书学的知识和历史学的知识,掌握历代秘书工作的特点,总结中国秘书史的发展规律。

本课程的难点是教导学生打好两个基础,掌握两种方法。

两个基础是指掌握秘书学的知识和历史学的知识,两种方法是指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针对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上,在教学应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教学形式上以讲授为主,配合以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方式,力求将理论知识讲解透彻。

5.教学学时分配本课程共 48 学时, 3 学分,讲授 48 学时,课内实践 0 学时。

6.实施建议6.1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1)教材选用(或校本教材)《中国秘书史》,杨剑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杨剑宇是中国秘书史研究较为权威的学者,所主编的《中国秘书史》系列教材在该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所选用教材以时间为主线讲解历代秘书工作,分别介绍秘书机构、人员、相关工作等方面情况,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易于学生消化、吸收,符合教学需要。

教材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欠缺历史知识的学生而言,部分内容历史背景交代不足,影响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补充相关历史背景知识。

(2)参考资料选用参考教材:1.《中国秘书史》,杨剑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2.《中国秘书史》,聂中东,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3.《中国秘书史》,刘演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4.《中国秘书史》,黄泽元、吕文英,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6.2其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参考网站:1、秘书工作官方网站,网址:/2、中共中央办公厅主管秘书工作,网址:/6.3 教学方法手段课程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教师授课为主,多媒体及教具运用、课堂演示、教学辅导、习题课、讨论课、案例分析、课堂提问、自学指导、作业与考试安排为辅。

6.4考核评价(1)考核类型考试(2)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价的目的: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与灵活运用能力状况,检验教学目标完成状况,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后续教学。

考核评价的内容:宏观层面——的秘书工作规律,秘书工作的经验、教训微观层面——各单元重要内容考核标准——理论知识掌握熟练,具备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与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方法:动态测试(30%),终结性测试(70%)动态测试内容:作业成绩评价(20%)、课程综合表现评价(10%)。

终结性测试:总结性书面考试(70%)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中国秘书史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1.教学内容1)“中国秘书史”课程的设置:介绍“中国秘书史”在秘书学科中的地位如何?“中国秘书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什么??2)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历程和存在的问题:学科地位和取得的成就;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避开“秘书”两字的误区;宜从界定古代秘书工作范围着手;界定古代秘书官署;界定秘书官职)2.教学要求主要梳理两方面内容:一是具体介绍目前学术界对这门学科的研究现状,让秘书学专业的学生知道“学史明志”的道理;二是介绍《中国秘书史》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个宏观的了解,初步的建立学习“史”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中国秘书史”主要讲述些什么内容。

教学难点: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3.其它避开“秘书”两字的误区;宜从界定古代秘书工作范围着手;界定古代秘书官署;界定秘书官职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1.教学内容1)“秘书”一词的古今区别:现代“秘书”一词源于拉丁文“secretarius”,意思是“可靠的职员”。

现代西方认为“秘书”有三种含义:一种职位(job);具有这种职位、从事这一职业的职员;指一种高级官员。

我国现代“秘书”一词的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

我国古代的“秘书”含义包括:第一,宫禁中的秘藏之书;第二,谶纬图录等类书;第三,官职名称;第四,官署名称。

这四种解释,除了曹操时的秘书令一职和清代的秘书院承担一些秘书工作之外,其余均与秘书工作无关。

2)古代秘书官署和官职的界定从古代秘书工作的范围入手,界定古代秘书官署;根据对古代秘书官署和部门的界定,对古代秘书官职做界定。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秘书的起源;理解“秘书”一词的含义;了解秘书的工作范围;掌握古代秘书官署和秘书官职的界定。

中国古代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时期,萌芽于夏朝,形成于殷商,教学重点是理解秘书工作产生需要的两个社会条件、理解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难点是理解商朝史官的分工与名目。

第二章两周时期的秘书工作1.教学内容1)中央政府和其他秘书机构的形成。

2)秘书官吏的素质特点;史官衰落的原因;士充实了秘书队伍;私人秘书的出现。

3)两周时期的文书档案工作(文书载体、公文文体、档案工作)。

4)两周的社会调查制度。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西周起,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初步建立起来,秘书工作的各项业务起步,并产生了初步的规则制度;理解史官衰落的原因,产生了哪些新的秘书官职;西周秘书人员有哪些职业道德,形成了哪些职业个性;西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重点与难点是把握两周时期秘书人员的种类。

难点是掌握“史官”制度衰落的原因,新的秘书官吏名称,西周秘书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个性。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秘书工作1.教学内容1)秦汉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从丞相府到尚书台;其他中央秘书(皇宫的秘书机构、宦官秘书);地方政府和军队中的秘书机构。

2)秦汉秘书官吏的选拔、任职资格、考核制度。

3)秦汉时期的文书档案工作:文书载体、文书工作制度、公文文体、档案工作。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这是因为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的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秘书机构也随之建立,同时建立起全国划一的秘书工作制度,并尝试着以法律的形式使这些制度稳定下来;继秦而起的汉对秦的秘书工作增损变通,予以充实,使之逐步趋于稳定下来;并随着统一封建王朝的确立而确立下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秘书工作的基本模式。

重点与难点是掌握秦汉时期中央机构秘书机构,掌握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任职资格、考核制度,掌握秦汉时期文书载体和公文文体。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1.教学内容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机构和官职:设中书省代替尚书台;设门下省分中书省之权;初步形成相互牵制的三省。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主官与秘书的关系:曹操、诸葛亮。

3)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书档案工作:文书工作大发展的原因;公文的拟写成为专门的技能;文书制作制度;公文文体和档案工作。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文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大发展时期。

这是因为文晋南北朝时期中央秘书机构分解为中书、门下、尚书三个初步相互监督、制约的部门,以防职权膨胀;有作为的政治家注意协调和秘书的关系,充分发挥其作用,导致优秀秘书辈出;公文写作开始成为独立的应用文体,并对公文写作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纸张成为公文唯一载体后,导致一系列文书制度的产生。

重点与难点是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设立秘书令、秘书丞的意义、掌握“寒门掌机要”的原因与后果、掌握诸葛亮对秘书的要求和提拔政策、掌握这个时期的文书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

第五章隋唐时期的秘书工作1.教学内容1)唐朝时期朝廷的秘书机构:唐三省秘书职能和官职;政事堂;地方及军队中的秘书机构。

2)唐朝时期皇宫的秘书机构:唐朝的翰林学士;唐朝的宦官秘书;唐宋时期的信访机构。

3)唐代时期秘书官吏:唐代秘书官吏的只有来源;秘书官吏的素质。

、4)唐朝时期的文书档案工作:文书档案工作的法律化;文书工作制度;公文文体;文书档案工作分流。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期。

这是因为隋唐时期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形成专门化的系列;高素质的翰林院为皇宫秘书机构;地方各级秘书机构健全;以律令的形式制定了全面又详细的秘书工作制度;秘书官吏来源多样化,素质高,职责明,选拔、考核制度规范化;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全面分离。

重点与难点是掌握唐朝中央机构秘书机构,掌握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任职资格、考核制度,掌握唐朝时期文书载体和公文文体。

第六章两宋时期的秘书工作1.教学内容1)宋代的秘书机构。

2)宋代秘书官吏(翰林学士)。

3)宋代文书档案工作。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宋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期。

这是因为隋唐已经为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比较唐、宋秘书人员素养的不同;比较唐、宋信访机构的不同。

第七章辽、金、元时期的秘书工作1.教学内容1)辽、金时期的秘书工作:秘书机构和人员;文书档案工作。

2)元朝的秘书机构和官职:元朝的秘书机构;元朝的秘书官职;秘书吏员的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