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的悲剧命运探究
贾探春,荣国府贾政次女,贾府三小姐又叫“三姑娘”,乃贾政与赵姨娘所生,与迎春一样皆为庶出。
与迎春这出名的“木头”最大的差别就是两人的性格,探春有才干、精明、敢作敢当,是红楼梦中与凤姐齐名的女子英雄。
正如第五回判词所说:“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女中豪杰却最终在命运面前无力挣扎,远嫁他乡。
命运,在古希腊被反复吟唱的东西,在其面前有多少英雄倒下又有多少女子香消玉殒。
俄狄浦斯、普罗米修斯、阿契里斯……还有我们的探春。
一出生便注定她的命运的悲剧。
庶出的身份,身为女子,生于贾府末世,一切注定将会以一场悲剧收场。
探春的第一次出场是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端的是神采异常。
但是她确是在悲伤地离别与对家人依依眷恋中退场。
一个弱女子的肩头压上了一副身系国家的重担。
探春的悲剧命运既有身世的无奈当然也有性格的必然。
“一入侯门深似海”,在别人眼中,她是三姑娘,是千金大小姐。
但是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庶出的身份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身份的低微,人微言轻。
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只是偏房,说的难听就是妾,自己要叫王夫人为母亲而自己的亲生母亲只能叫做姨娘。
不是正妻上的,就算你再有才能又怎能挽救你自己。
这是一个弱女子能够改变的了的吗?尽管你是女中豪杰,你能够担得起传承了几千年的制度吗?不能,你只能逆来顺受。
另一点便是她生在了一个侯府,一个大厦将倾的末世贾府。
那是一个漩涡,无数人在争权夺势,尔虞我诈,一不小心便会粉身碎骨。
尽管她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知道自己是赵姨娘生的,是个很大的弱势,能看清贾府的整个形势,知道如何抓住机会向上“凫出水面”攀高枝。
她看清贾府是以贾母、王夫人、王熙凤为中心而贾母和王熙凤又是一系。
尽管王夫人表面上对贾母言听计从但是早就开始对贾母的权威开始自己的冲击。
可惜的是精明的探春成为了王夫人手中的棋子。
而这悲剧便在凤姐病倒探春理家的时候开始了。
凤姐节后小产卧病不起,偌大的一个荣国府便没有管家。
于是便由贾珠之妻李纨掌家,但是李纨性格软弱,于是探春这个精明能干的女中豪杰便有了自己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机会。
当然这也是王夫人推荐。
于是便有了李纨、探春和薛宝钗共同理家。
如此看来探春便站在了王夫人这个自己的母亲的阵营,当然这也不是突兀而来,在之前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这节里,贾赦要鸳鸯,贾母将一腔怒火撒向王夫人的时候,众人都躲出去了,只有“探春是有心的人”,她向贾母陪笑道:“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她的一句话为王夫人翻了案,申了冤。
她也博得了王夫人的欢欣。
这也就为后面的王夫人用她理家埋下伏笔。
但是真的是重用探春吗?未必吧。
如果是,那他为何又让薛宝钗参与呢?那时,宝钗还不是贾家之人,怎能由一个外人管家呢?此时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很好,贾府下人也都看好他们两个。
但是此时薛姨妈正在为金玉良缘造势,就是在这个时刻,王夫人要用薛宝钗管家。
这其中的内涵可想而知,尽管贾母喜欢黛玉,但是王夫人早已经把宝钗当做儿媳。
聪明伶俐,精明能干的探春尽管用尽自己的才智希望扶大厦于将倾,殊不知自己只是权力中心的人物博弈用的工具。
这就是尔虞我诈的侯门,触及权利中心利益的下场便是被放逐,远嫁他乡,再也无法回来。
探春命运悲剧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其性格的悲剧。
探春又有个诨名“玫瑰花”,又红又香,但是浑身有刺。
有刺是她很重要的个性,因为他生于末世又是庶出,她和贾宝玉薛、宝钗他们不一样,她需要用刺保护自己。
但是我们都知道刚则易折,这也就是为什么探春最后的结局会是远嫁海外。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三件事极力地描写探春,那就是:发起海棠诗社、探春理家和反抄检。
发起海棠诗社使探春初露头角,使我们知道她既不是个只知脂粉女红的大家闺秀,也不是个满腹愁怨的贵族少女,而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女中豪杰。
在给宝玉发起诗社的邀柬中,她如是写道:“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
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不教东山之雅会,让馀脂粉?”就像她在理家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时说的一样:“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如此胸怀,巾帼不让须眉。
“才自精明志自高”,在其理家过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只是这枝带刺的玫瑰在那深似海的侯门既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探春理家,探春的中兴改革,她用来第一个开刀的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为自己的舅舅的丧葬费吵闹一番。
第二个被用来开刀的便是其兄弟,取消了贾环和贾兰在学里的银子。
她做的第三件事就是拿王熙凤开刀,但是她不能直接对王熙凤开刀于是就拿平儿开刀。
尽管没与王熙凤直接交锋,但是人已经得罪了。
理家改革,肯定就会触动原有统治者的利益也就会把自己推到众人的对立面上,这也就为其后被用来和亲埋下伏笔。
探春的性格表现最淋漓尽致的地方便在其反抄检的时候。
这可以说是探春对王熙凤绝对胜利。
面对王熙凤带着王善保家的对大观园的抄检,探春的反应与黛玉、迎春以及惜春有着天囊之别。
她令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并命丫鬟把箱柜齐打开,将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抄阅。
但是想搜自己的丫鬟却是不能。
尤其是打王善保家的那个耳光,让玫瑰花刺愈发尖利。
张扬的个性、精明能干的聪慧……像只刺猬卑微的用满身的刺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这唯一属于自己的东西。
也正因为这种个性使其在需要圆滑处世的侯府深园中举步维艰。
或许,探春的悲剧多少与命运有关,这看不到却也无法摆脱的魔咒。
就像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金陵十二钗》有关探春的描绘: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又像《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探春所求到的“瑶池仙品”竹签一样,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一切皆有天定,一切都那么无力。
生下来便注定悲剧的人生,即便“才自精明志自高”有怎样,还不是“生于末世运偏消”。
无奈变成别人的工具,担起家国重担,远嫁海外。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