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八章:创新
(头脑风暴法)
原则: 1)延迟评判:使与会者思想放松,气氛活跃; 2)以量求质:通过方案、设想的量多,以求优化 或最优方案; 3)自由畅想:突出求异创新; 4)综合改善:强调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和互相完 善; 5)限人限时:在中国,领导不要参加项目讨论; 否则,会议会变成揣摩领导心思的会,而非头脑风暴。
有利因素
3)人力资源实践 在人力资源这一类因素中,有创造力的组 织积极地对其员工开展培训和发展,以使其保 持知识的更新;同时,它们还给员工提供高薪 工作保障,以减少他们担心因犯错误而遭解雇 的顾虑;组织也鼓励员工成为革新能手;一旦 产生新思想,革新能手们会主动而热情地将思 想予以深化、提供支持并克服阻力。
3、侧向思维法(旁通思维)
侧向思维又称“旁通思维”,是发散思维 的又一种形式,这种思维的思路、方向不同于 正向思维、多向思维或逆向思维,它是沿着正 向思维旁侧开拓出新思路的一种创造性思维。 通俗地讲,侧向思维就是利用其他领域里 的知识和资讯,从侧向迂回地解决问题的一种 思维形式。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也。
扩散思维方法
扩散思维的方法 4、信息交合法
把物体的总体信息分解成若干 要素,然后把这种物体与人类各种 实践活动相关的用途要素分解,把 两种信息要素用坐标法连成信息标, X轴和Y轴,两轴垂直相交,构成 “信息反应场”,每个轴上的各点 信息依次与另一轴上的信息交合从 而产生新的信息。
不同信息的交合可产生新信息。
2、635法
这是对BS法改良的一种方法。到会6人,每 人发3张卡片,标出1、2、3,每人5分钟内提出 3个设想,然后将卡片给右邻传看,如此重复进 行,30分钟可以出108种设想。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由于多数人争先恐后发 言使设想遗漏。 为了避免重复设想的提出,会议组织者可 以利用多种形式及时公布各自的方案或设想, 以达到得出更多的新设想的目的。
2.为适应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 局的调整就是管理的创新职能。
3.两者相互联系、不可或缺。创新是维持 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
四、创新的主要内容
理念
目标 产品 技术 市场 流程
生产设施
组织 管理(方式、手段) 制度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目标创新
生产方向 经营目标
走进管理 王麻子剪刀带来的思考
2003年1月23日,中国著名品牌、创始于 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的老字号,在中国剪 刀市场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的北京王麻子剪刀厂 向法院申请破产。据相关审核资料,截止2002 年5月31日,北京王麻子剪刀厂资产总额 1283.66万元,负债总额2779.98万元,资产负 债率为216.6%,王麻子剪刀厂无奈之余被迫申 请破产以求还债。
收敛思维的特征
1、封闭性:如果说发散思维的思考方向是以问题为原点指向四面八方 辐射,具有开放性,那么,收敛思维则是把许多发散思维的结果由四面八方 集合起来,选择一个合理的答案,具有封闭性。 2、连续性:发散思维的过程,是从一个设想到另一个设想时,可以没 有任何联系,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方式,具有间断性。收敛思维则相反,是 一环紧扣一环的,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3、求实性:发散思维所产生的众多设想或方案,一般来说多数都是不 成熟的,也是不实际的,我们也不应对发散思维做这样的要求。对发散思维 的结果,必须进行筛选,收敛思维就可以起这种筛选作用。被选择出来的设 想或方案是按照实用的标准来决定的,应当是切实可行的。这样,收敛思维 就表现了很强的求实性。 4、聚焦性:就是围绕问题进行反复思考,有时甚至停顿下来,使原有 的思维浓缩、聚拢,形成思维的纵向深度和强大的穿透力,在解决问题的特 定指向上思考,积累一定量的努力,最终达到质的飞跃,顺利解决问题。
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 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 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 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 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 要激发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 方法、新的手段、新的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 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组织机构设置: 市场需求 任务 岗位 不同的管理部门 ——管理劳动的横向分工问题 组织结构: 各管理部门之间、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之 间的关系 ——管理劳动的纵向分工问题(集权与分 权)
企业高管层组织创新:
企业高管层组织结构:
原:董事会(投资者)、总经理、部门经理…… 现:决策委员会(投资者董事、独立董事)、 CEO(首席执行官)、部门经理…… 企业组织结构:
制度创新
1. 产权制度: 国有、集体所有、外资、合资、私有、股份制 2. 经营制度: 关于经营权的归属(谁是经营者)及其行使条件、 范 围、限制等的原则规定。寻求生产资料的最大利用。 3.管理制度: 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项活动、支配资源。 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的创新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 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各方面的权益得到 充分体现,使组织成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王麻子”破产的其ຫໍສະໝຸດ 原因其一,缺乏现代品牌经营观念,忽视 了对品牌的持续宣传和对不断更新换代的 消费者品牌情感的持续培育,最终导致顾 客群体断代,大批消费者对“王麻子”的 品牌和产品的认知日渐糊; 其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锈钢等新 工艺的长足发展,带来了一批相关企业的 成长,而王麻子显然这方面预备不足,没 有 竞争的战略和战术预备;
有利因素
有三类因素将有利于组织的管理创新,它们 是组织的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实践。 1)从组织结构因素看 有机式结构对创新有正面影响;拥有富足的 资源能为创新提 供重要保证;单位间密切的沟 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2)从文化因素看 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通常有如下特征: 接受模棱两可,容忍不切实际,外部控制少,接 受风险,容忍冲突,注重结果甚于手段,强调开 放系统。
利润、产量、产值、生产规模、市场 拓展、新产品开发、员工满意度、顾客满
意度、社区满意度、政府满意度
技术创新
1.要素创新 材料创新:新来源、低成本替代品、质量和性能高的材料 设备创新: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改造、有计划更新 人事创新:吸引外部人才、教育与培训内部员工 2.要素组合创新 生产工艺:工艺过程、工艺配方、工艺参数等 生产过程:设备、工艺装备、在制品、生产过程的时空布 置 3.产品创新 品种、结构、功能、使用性能、质量、外观(造型、 色 彩)、价格、服务„„ 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核心
返回
事件背景
2003年1月23日,中国著名品牌、创始于清朝顺 治八年(1651年)的老字号,在中国剪刀市场 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的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向法院 申
启示
一、要从品牌维护中提炼经济效益。
(1)作为老字号品牌需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从产品 创新上杜绝假货出现的频率; (2)从保护中华老字号的角度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大 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惩戒力度; (3)再次,老字号品牌对品牌延伸要甚至又慎,正确 对待多元化发展;
管理工作的核心:维持与创新
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 经济增长的源泉; 创新是组织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
创新是组织摆脱发展危机的途径。
三、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
1.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 段,也是系统中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 和基层的管理人员要花大部分精力从事的工作。
返回
第一节:创新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创新的含义 二、创新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三、创新的作用 四、创新的主要内容
本节点睛
谁能打破常规,谁就 能领先全世界!
——主讲教师的话
返回
一、创新的含义、原则、内容
创新的含义 经济学家约瑟夫· 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 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指以独特 的方式综合各种思想或在各种思想之间建 立起独特的联系这样一种能力。能激发创 造力的组织,可以不断地开发出做事的新 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王麻子品牌还可以怎样被利用?
老字号企业的商标具有很高的 市场价值。一般来说,老字号企业 破产,它的商标等无形资产可以通 过拍卖等方式,取得市场价值,用 以解决债务等问题。
二、创新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创新及其作用 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的实践,是一种原则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 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第八章
创新(p230)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重点内容网络图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创新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返回
学习目标
1、了解创新的含义、原则、内容 2、掌握组织创新的基本思路 3、熟悉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和过程 4、能分析组织创新现状和发掘创新苗头 5、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一节 创新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本节点睛 走进管理 讲授与训练 本节小结 实践训练——创新构思 思考与训练
创新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确定目标;制定选择方案;分解目标活动设 计组织结构;人员配备;进行领导、激励与沟通、 协调;检查与控制;创新发展。
(1) 设计系统目标、结构和运行规划,启动 并监视系统运行,使之符合预定的操作; (2) 分析运行系统中的变化,进行全局或局 部调整,使系统不断呈现新的状态。
物 件 的 若 干 要 素
不同联系的交合可产生新联系。
信 息 反 应 场 用途的若干要素
收敛思维方法
收敛思维的含义:
收敛思维也叫集合思维、求同思维,它是相对于 发散思维而言的。它与发散思维的特点正好相反,它 的特点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尽可能运用已有的 经验和知识,将各种信息重新进行组织,从不同的方 面和角度进行思维,将思维集中指向这个中心点,从 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就好比凸透镜的聚焦作用,它可以使不同方向 的光线集中到一点,从而引起燃烧一样。如果说,发 散思维是“由一到多”的话,那么,收敛思维则是" 由多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