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八章-人员配备
• “鲶鱼效应”
– 局限: • ⑴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 • ⑵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 • ⑶最大局限性是外聘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鲶鱼效应
思考:为什么 会这样?
• 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 娇贵,好静,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
环境。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 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时,用不了多久 沙丁鱼就会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鱼味 道不好销量也差。为延长沙丁鱼的活 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 口。后来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 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 结果情况有所改观,沙丁鱼的成活率 会大大提高。
选聘人员数量
计划内容
选聘人员岗位分布
选聘的程序
选聘的组织保证
第二步、 进行职务分析,制定选聘标准
职务分析内容
What Why When Where How Who for Whom
第三步、发布招聘信息
内部:
内定 — 直接通知当事人
公开招聘 — 公告
途径
广告媒体 人才交流中心 外部: 校园 互联网 员工推荐
第四步、搜集应聘人员信息
渠道
内聘:通过与备聘人员有接触的人员了解情况 外聘:通过求职表、推荐材料、调查材料
第五步、对应聘者进行测试与筛选
面试
模拟情景训练(文件柜、与人谈话)
测试方法 无领导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即席发言
第六步、聘任
内部选拔:主要途径是升迁、调动
外部招聘:将入选名单排序,根据所需人数发聘 书,签订聘任合同,若有未应聘者, 再从备选人中顺序选取,发聘书。
管理人员的储备需要
二、管理人员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内部来源— 优点、缺陷 选聘中、于成长期 招聘:
– 优点: • ⑴被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 • ⑵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 ⑶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第七步、管理人员的使用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一、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德: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作风、社会道德、 职业道德水平。 能:指工作能力。包括体能、学识、智能、 技能。 勤:指工作的积极性。包括纪律性、干劲、 责任心、主动性。 绩:指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及方法
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
2.内部提升
– 优点: • ⑴利于鼓舞士气,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 ⑵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 ⑶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 ⑷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 局限:
• ⑴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 • ⑵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案例:内部提升
IBM公司的做法是: 考虑到公司在未来的几年中由于现职人员的晋升、退休、外 流等原因而产生各个层次部门管理职位的空缺,须制定一份公 司各层次各部门管理职位继任规划,每一管理职位确定1至3名 继任候选人。
人员配备
认为人的能力越棒越好,片面强调“高标准” 是 否 常 犯 这 些 错 误 大材小用 小材大用 忽视初级人才 人才过剩 因人设岗 用人之短 用人而疑 庸人当道
武大郎开店,不用比自己高的人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一、影响管理人员需要量确定的因素?
组织规模
需要多少人呢?
业务的复杂程度
管理部门的数目
【故事引入 】天堂与地狱
• 据说,欧洲有这样一则笑话:什么是天堂?天堂就是英国人当 警察、法国人当厨师、与意大利人谈情说爱、由德国人来组织 一切;什么是地狱?地狱就是法国人当警察、英国人当厨师、 与德国人谈情说爱、而由意大利人来组织一切。同一群人的不 同组合,会有“天堂”和“地狱”之别。
•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在组织中,怎样才能创造“天堂” 效应,避免“地狱”之灾?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提出。他阐述了机构 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 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 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 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 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 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 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 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 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临时职务。让管理人员临时代理空缺职务, 通过其在代理期间的表现,决定是否进行 提升,以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
能力
职务
时间
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 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 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 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 携)。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这 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当 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 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 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 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 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 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象蚕茧,是羽化 前必须经历的一步。
制定考评计划 考评前的技术准备: 1)制定考评标准 2)选择设计考核方法与工具 3)选择考评人员
实施考评 分析考评结果 反馈考评结果
管理人员考评方法:
目标考评法—适用于干部目标任期制 民意测验法 1)投票法 2)对话法 3)问卷法 专家评估法—适用于对领导效能进行考评 排队法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二、管理人员培训方法
1. 脱 产 学 习: 短期培训班 知识讲座 脱产轮训 高等院校接受正规教育 2. 在 职 培 训:
职务轮换。让管理人员依 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 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 这样可以全面培养管理者 的能力,按管理者所长确 定其愿意管理的职务或岗 位。 委以助手职务。
3. 在 职 培 训:
佛祖利用弥勒和韦陀共同经营一座庙宇,使得香客如云,香火 旺盛;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是选任适合的人,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
培训
方法
3.人员配备的任务
物色合适的人选; 促进组织结构功能有效发挥; 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
4、人员配备的程序
制定用人计划
不仅根据需要确定用人的数量, 还要考虑人员层次、人员结构 内部来源:中基层人员
确定人员的来源 外部来源:高级管理人员
考察应聘人员
根据岗位标准考察, 确定备选人员。
确 定 人 选 在备选人员中确定 分配岗位
• “鲶鱼效应”是组织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它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 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员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 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管理者带 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 竞争求胜之心。 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 理观念,这样才能增强组织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鲶鱼效应也反映出在一个组织中建立竞争机制的必 要性。
二、 人员配备的原则
1、任人唯贤原则
切忌任人唯亲, 不能以此拉关系 根据每个人的能力 分岗,既不能大材小用 也不可小材大用 只有标准化、程序化 才可避免出现用人方面 容易出现的偏差
2、量才使用原则
3、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皮尔·卡丹定理】用人上一加一不等于二, 搞不好等于零。(法国著名企业家皮尔·卡丹) 【启示】组合失当,常失整体优势,安排得宜, 才成最佳配置。
• 一个组织,如果人员长期固定,看问题的角度也一 成不变,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时
间长了就容易厌倦、疲惰、倚老卖老,工作积极性 降低。因此有必要找些“鲶鱼”加入,制造一些气 氛。当人们们看见自己的位置多了些“职业杀手” 时,便会有种紧迫感,知道该加快步伐了,否则就 会被杀掉。这样一来,组织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
配备合适的人选,是发挥组织结构功能,实现组 织目标的内在保证。
管理学基础
第七章 人员配备
第七章 人员配备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人员配备的内容和原则 员工的招聘 绩效评估 员工的培训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内容
一、人员配备的内容 1.人员配备的含义
是根据组织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
四、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
较高的政治素质
选聘管理人员不仅要看贡献, 更要看能力;不仅看现实能 力,还要看潜在能力。
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水平
良好的决策能力
教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富于创新精神 健康的身体素质
选聘标准
第一步、 制定管理人员选聘计划
五、管理人员选聘的程序和方 法
选聘计划
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 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 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现代观点认为:人员配备不仅包括了选人、评人和 育人,而且包括如何用人和留住人员。
2.人员配备的内容
选聘
需要量的确定 来源渠道 标准 程序和方法
管理人员的配备
内容
考评
程序和方法 内容
【大荣原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 是培养人才。(日本大荣公司) 【启示】企业的发达,乃人才的发达; 人才的繁荣,即事业的繁荣。
第四节
业务培训;
管理人员的培训
一、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
管理理论培训;
管理能力培训;
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
你也来充电?
财 计 务 算 会 机 计
国 投管 际 资理 金 学学 融
继任候选人通常从下一层现职管理人员中物色,每年对现 职管理人员中的继任候选人做一次鉴定,以评定现职管理者的 工作绩效和作为继任候选人的晋升能力,并由此排列候选人的 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