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a──德国 B.b──肯尼亚 C.c──印度 D.b──日本2.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由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a属于“高─高─低”模式,目前存在于少数发展中国家;b属于“高─低─高”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模式;c属于“低─低─低”模式,分布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少数发展中国家。
c的低自然增长率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导致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慢。
答案:1.B 2.C读中国的人口红利图,回答3~5题。
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A.1958年 B.1994年 C.2012年 D.2021年4.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重社会负担 B.促进经济增长 C.加速城市化进程 D.拉动消费5.1976年以后,我国的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A.经济迅速发展 B.医疗条件改善 C.计划生育实行 D.人们观念更新解析:第3题,2012年劳动人口比例将达到最大值,即我国人口红利最大。
第4题,人口红利期少儿和老龄人口少,社会负担会减轻。
第5题,我国在1976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逐渐降低,使得少儿扶养比逐渐降低。
答案:3.C 4.A 5.C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于2011年4月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
读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为102到107)变动情况图。
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2000年以来我国男女性别比都偏离正常水平B.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安定C.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少D.近几年,男女性别比增速呈现减缓甚至减少的趋势7.导致我国男女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有()①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②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③现代胎儿鉴别技术的进步④由我国独特的自然环境所决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6题,根据题干及图形信息可知,2000年以来我国男女性别比都偏离正常水平,但近几年男女性别比增速呈现减缓甚至减少的趋势,性别比过高,导致男性人口比重较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第7题,我国男女性别比偏高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与自然环境无关。
答案:6.C 7.A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8~9题。
时期(年)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 49 5. 72 6. 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 77 4. 28 3. 79 (%)8.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9.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第8题选C。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第9题选择D项;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 A项错误;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且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项错误;B项判断依据不足。
答案:8.C 9.D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111.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图标的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得出,未标符号的曲线代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195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故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死亡率从28‰下降到12‰左右,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出生率从45‰下降到38‰左右,所以出生率的下降幅度小;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但从总体的趋势来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均大于零,所以人口总数上升。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从所学知识可知北美洲和欧洲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又低于北美洲,应为图中所列数据的最低的值,图中代表北美洲的应是③。
故本题C正确。
答案:10.D 11.C下图为我国1982年、2000年、2050年(预计)人口年龄分布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的大致趋势是()A.出生率升高死亡率下降 B.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C.出生率升高死亡率升高 D.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13.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接近()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1982年到2050年(预计)15岁以下人口总体减少,说明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导致死亡率上升。
第13题,从2050年(预计)人口年龄分布图来看,符合该时期人口特征的金字塔图是A。
答案:12.D 13.A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国 B.②国 C.③国 D.④国15.图中②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60% 计划生育 B.30% 鼓励生育C.90% 计划生育 D.30% 引进外来移民解析:第14题,老龄化程度一般用老年人口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比重越大,老龄化问题越严重。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左右;②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左右;③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0%;④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左右,所以③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
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0%,比重远远超出了正常水平,由此可以判断该国家的人口增速过快,需要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
答案:14.C 15.A16.“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空巢家庭”多出现在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人口增长类型为“三低”型,人口老龄化明显。
答案:16.A读我国某省2011年与203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回答17~18题。
17.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与2011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A.人口出生率下降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人口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18.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A.就业压力大B.养老负担重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D.劳动力短缺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2011年相比,2030年的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减小而老年人口明显增加,由此可以判断2030年的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死亡率上升;2030年人口多于2011年,说明人口总数上升。
第17题,近几年,该省青年人口和中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以判断其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就业压力大。
答案:17.C 18.A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
据此回答19~20题。
19.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0.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解析:第19题,由图可以看出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大,A、C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大于0,所以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人口净迁入量为国际净迁移率和国内净迁移率相加再乘以总人口,图中显示国际净迁移率为正略有下降,而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下降较大,所以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第20题,读图可知该城市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迁入量都比较大,而国内迁移率为负,且90年代比80年代大幅下降,说明90年代该市国内迁出量较大;90年代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东北部城市环境质量较差,导致年轻人口出于经济就业因素和老年人口出于环境因素考虑,由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地区,故A项正确;而德国、日本和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
答案:19.D 20.A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岛屿及附近海域等高线图。
材料二:据统计,2010年该岛屿所在国家的人口已达2.35亿,成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该国的石油、锡、天然气、铀、镍、锰、铜、铬、铝土矿、金刚石的储量也较丰富。
(1)描述该岛屿的地形特征。
(2)据材料二,简述该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这种变化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解析:第(1)问,由等高线数值和分布可知其地形特征。
第(2)问,人口变化的特点可从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两方面分析。
人口增长的原因应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科技、经济等方面分析;新增人口会消耗更多的资源,从而导致植被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答案:(1)该岛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在北部及沿海地区。
(2)变化特点: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数量增大。
原因:资源丰富,科技进步,农业单位面积产值提高。
环境问题: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