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基试题01

马基试题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共40 分)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C.对谁是历史创造者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不同回答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4.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5.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意志主义观点7.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8.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C.人们的纯精神活动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0.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C.生产劳动D.气候变化11.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2.国家的起源是()。

A.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规定的契约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3.阶级的实质是()。

A.一部分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B.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D.生产过程中的执行者和指挥者1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A.社会中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工具的总和15.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社会的政治制度B.社会的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D.社会道德发展的水平16.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A.劳动生产率B.科学与技术C.生产劳动者D.社会生产力17.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18.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流通手段D.价值的表现形式19.价值规律是()。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2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1.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2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剩余价值B.可变资本C.资本积累D.剩余劳动23.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2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IIcB.I(v+m)>IIcC.II(c+v-m/x)>(v+m/x)D.I(v+Δv+m/x)=II(c+Δc) 25.生产逐渐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物价稳步上升,企业利润增加,就是()。

A.危机阶段的特征B.萧条阶段的特征C.复苏阶段的特征D.繁荣阶段的特征26.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商品价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生产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27.生产性流通费用是()。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B.与商品的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C.同商品买卖相关的费用D.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费用28.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

A.垄断先进技术B.控制商品生产C.操纵销售市场D.获得垄断利润29.跨国公司是由()。

A.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建立起来的B.原料出口国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C.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D.多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建立起来的30.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B.实行多种分配方式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D.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3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3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3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

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离不开物质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5.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这种看法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3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37.商品是:(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38.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出发点是( )A.生产关系;B.经济规律;C.商品D.货币;39.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取决于( )A.效用;B.价值;C.交换价值;D.供求关系;4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D.劳动力再生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A.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D.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2.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一定做得到”D.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3.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4.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是()。

A.按地区划分居民B.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C.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D.拥有社会管理机关5.交往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

它们分别是()。

A.商业交往B.物质交往C.人员交往D.精神交往6.商品所具有的特征是()。

A.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B.一般是人们劳动的产品C.为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而生产的产品D.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7.资本主义工资()。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B. 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C. 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D. 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8. 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 )A.价格总以价值为基础;B.一种商品的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但其平均水平与价值一致;C.有的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有的则相反,但社会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基本一致;D.价格与价值始终是一致的;9.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A.自发地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B.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C.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D.导致社会劳动的浪费;10.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A.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B.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属于资本家; E.劳动力的价值属于资本家;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3、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何在?4、简述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2、当代世界有哪些社会主义思潮?对他们如何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