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作业

心理学作业

心理学作业班级姓名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个性心理、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三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知、记忆和思维组成的。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的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清.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学说还要早30年。

5、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法。

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人本主义的代表人是马斯洛与罗杰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心理学新流派为认识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二、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下列那种选项的科学( D )A心理过程 B 认识过程 C 个性 D 心理现象2、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D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 能力、气质、性格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3、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那两个方面( B )A 心理过程和个性B 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C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4、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D )A 马斯洛、罗杰斯B 弗洛伊德C 华生D 皮亚杰5、心理学独立的年代为( B )A 1789年B 1879 年C 1897年D 1798年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B )A. 情感过程B. 认识过程C. 意志过程D. 个性问答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应该遵循哪些原则?3.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一、概念解释1.反射2.第一信号系统3.第二信号系统5.反映 6.相互诱导二、填空1.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

2.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突触,神经元传导功能的实现是靠突触来完成的。

3.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其基本规律表现为扩散与集中、相互诱导。

4.反射有两种形式,即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5.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装置。

6.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部分组成的。

7.反射活动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四、选择1.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B)。

A、谢切诺夫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冯特2.“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C)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3.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D )A. 眨眼反射B. 吮吸反射C. 防御反射D. 信号反射4.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B)A. 望而生畏B. 谈梅生津C. 望梅止渴D. 尝梅生津6. 植物和单细胞动物的反映形式是(B)A. 反映B. 感应性C. 感受性D. 知觉7、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 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A)A. 语言B. 制造工具C. 劳动D. 直立行走8、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A)A、反映B、感受性 C. 意识 D. 感应性五、问答1.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2.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3.如何理解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4.人类心理有哪些本质特点?一、概念解释l.注意2.无意注意3.有意注意4.有意后注意二、选择1.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2.指出下列事例哪个是有意注意(B)。

A、观看一幅别出心裁的广告B、专心做功课C、一个身穿异服的人引起别人的注意D、围观车祸现场3.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这是(D)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三、填空1.注意的两大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主要功能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3.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的努力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五、问答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2.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3.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一、概念解释1.感觉 2.知觉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4.观察二、填空题1.吃糖时,觉得第二块没有第一块甜,这是因为感觉适应的缘故;而吃糖以后再去吃苹果,觉得苹果变酸了,这是一种感觉的对比现象。

2.冬天洗衣服,乍洗很凉,过一段时间感觉也就不那么明显了,这是一种感觉的适应现象。

3.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则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5.一位教师在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把水染成红色,背景衬上一张白纸,这是利用知觉的整体性来组织教学。

6.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具时,总是辅之以生动的语言讲解,这是利用知觉的理解性来组织教学。

7.“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说明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

三、选择1.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A)。

A、感觉B、知觉C、观察D、表象2.在旅游业中加强导游工作是为了增加旅客知觉的(C)。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3.教学中,重点部分要加大声音,放慢速度,以使之从其它内容中突出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B)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4.在学习中读到残缺的字句,我们能根据经验补足其残缺部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B。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5.据研究,黄色表示甜,绿色表示酸,茶色表示苦,这种现象属于D。

6.将一根木棒的一截插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弯曲了,这是B。

A.感觉B.错觉C.幻觉D、知觉7.“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D。

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D、理解性四、问答题1.简述感觉和知觉的辩证关系。

2.如何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一、名词解释1.记忆2.表象3.遗忘4、联想二、填空1.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和回忆和再认构成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随后趋于平稳。

3.表象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与概括性。

4.保持内容的量变有记忆的恢复和记忆的减少两种情况。

5.按记忆内容,记忆可分为形象性、动作性、情绪性、逻辑性四种,按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

6.记忆的品质包括实际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7.按照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一般把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和对比联想四种。

四、选择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AA、情绪记忆B、动作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2.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 CA、目的性B、自觉性C、选择性3.“触景生情”是 BA、再认B、直接回忆C、间接回忆4.及时复习的理论依据是 CA、记忆恢复现象C、前摄抑制B、遗忘规律D、后摄抑制五、问答题1.为什么要进行复习?如何复习?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是什么?3.青少年记忆力的特点是什么?应怎样培养?一、概念解释1.思维2.创造思维3.思维定势4.迁移5.功能固着6.想象二、填空题1.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过程。

2.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3.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及形态不同,思维种类可分为直观行动思维、推理逻辑思4.思维的分析有两种(水平)形式:其一是逐渐淘汰无效尝试的分析;另一种是综合式分析。

5.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再造想象;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时的想象主要是创造想象三、选择题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能诊断患者的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B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2.学生解答问题时,能“一题多解”,说明是下列哪种思维能力强? C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4.会骑自行车的人,有利于学习两轮摩托车,这主要受下列哪种选项的影响? CA、变式B、定势C、正迁移D、负迁移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D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6.“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下列哪种品质?C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D逻辑性7.教学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主要是D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掌握概念8、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AA、定势B、定义C、变式D、同化9.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下列哪一个解决问题的阶段?B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四、问答题1.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是什么?2.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3.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4.简述想象的功能5.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6.试分析怎样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7.试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一、概念解释1.心境2.激情3.应激4..道德感5.理智感6.美感7.情绪、情感二、填空1.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态度体验。

2.情绪与情感的功能是驱动机能、调节功能与信号能力。

3.情绪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久度和紧张度可把情绪分成热情、心境、应激。

4.情感大体上可分成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它们组成了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1.伴随着情绪、情感发生的身体动作、姿态的变化叫 CA、情绪B、情感C、表情2.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是以B为中介的。

A、动机B、需要C、体验3.情感是在人的A中产生的。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个性倾向性4.《红楼梦》中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她的情绪状态属于 AA、心境B、激情C、应激5.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属于情感中的B。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五、问答题1.简述情绪、情感的关系。

2.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是什么?3.试述教学中教师情感的调控。

4.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活动的关系一、概念解释l.能力2.气质3.性格4.智力商数二、填空1.在完成某种活动中,各种能力独特的结合是才能,而高度发展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最完备的结合就是天才2.能力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两大类。

3.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学校教育对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主导作用,是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早期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经途径。

4.气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5.高级神经活动的三个基本特性为强度、平衡性与灵活性。

6.神经系统的一般类型即为气质的生理基础,这四种类型相当于希波克里特对气质的分类,其对应关系为:强、不平衡型为胆汁质,强、平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型为黏液质,弱型相当于抑制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