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民族师专大学体育武术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杨英杰
(合作民族师专,甘肃合作74700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合作民族师专大学体育武术选修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术选修课在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场地器械设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旨在为武术选修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武术选修课;武术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08(2009)02-0119-03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民族师专大学体育武术选修课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还存在一定问题。
文章通过对合作民族师专武术选修课教学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大学体育武术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以便更好地提高民族师专大学体育武术选修课教学水平,为今后武术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合作民族师专2007级武术选修课的学生200名,其中男生84名,女生116名。
2、研究方法
第一,问卷调查法。
就学生选修武术课的动机、对教师的满意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定以及场地、器械等方面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7份,回收率 93.5% ;有效问卷174份,有效率93.1%。
第二,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武术教学改革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公体教师安于现状,知识技能储备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教师教学敬业比较满意;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不十分满意。
主要原因是合作民族师专绝大多数从事公共体育武术选修课教学的教师,虽然在大学进行过武术普修课的学习,但他们在大学中所从事的专项不是武术,未进行系统地武术学习和训练,因此,这些教师由于自身的武术专业水平相对不高,理论知识也不扎实,并且毕业后多年从事教学工作,平时也不再继续深入研究和练习武术,因而要求他们在武术教学中做到讲解清晰易懂,动作示范准确规范,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另外有的教师并未专修武术,其无论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明显不足,在教学中就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更不用说采用生动的攻防技击讲解示范来体现武术的本质特征,而武术的技击性又恰恰是武术的精髓, 也是学生学习武术所期望学到的知识。
2、武术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方法落后
调查结果显示,教学内容满意度只有不太满意;目前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以初级拳(械)和简化24式太极拳为主,这几个套路还是原国家体委于1957年组织整理出版的,其内容
过于陈旧。
武术中的一些其他项目,例如体现攻防技击性的散打、擒拿和具有养生作用的功法运动等都没能很好地融入到武术教学的内容中。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教师教,学生学”这种传统的模式为主流,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就如牵在教师手中的“木偶”,学习过程十分死板,课堂气氛非常沉闷。
在教学手段上呆板单一,忽视个性的发展,这就明显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力发展。
另外,教师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学生选修人数较多,场地不能满足课堂教学要求、器械不能满足学生课外练习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成绩评定满意度在良好以上;场地、器械十分不满意。
场地、器械的缺乏是影响武术教学的一大因素。
合作民族师专大多数武术选项课教学组基本都是在露天场地进行上课,有的甚至是在校园马路上教学,尽管武术运动有不受场地、气候等因素限制的特点,但合作民族师专地处高原,寒冷季节较长,遇雨、雪天就难以保障教学计划的正常完成。
在当前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本来就不充裕的场地、器械就显得更加缺乏。
器械设施影响武术教学的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由于武术器械的不足,学生只能在每周一次的课堂上接触器械练习,课外活动时间想要巩固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却无法得到满足,这就抑制了课堂教学向课外体育锻炼的延伸,这点在调查的学生中反映比较突出。
三、民族师专公体武术选修课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教师自身武术技术水平,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
武术教学是一项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教学课程。
以武术套路为例,其动作数量多,方向
路线变化大,每一个动作包含的因素也相对复杂。
因此,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要求教师自身动作熟练,示范准确,并能讲解清楚,同时还要了解和把握武术技术的内在含义;其次,在套路教学中,教师要以组合动作教学为主,讲明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攻防含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一些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学时,如擒拿动作,要给学生进行细致地讲解和演练,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武术动作的实用性和防身自卫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武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具,教师应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通过播放武术声像教材, 制作武术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领悟武术的技术要领及其艺术魅力。
2、更新武术课程内容,激发学生习武兴趣
武术选修课教学应突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核心的现代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新现有武术课程内容,改变以往以武术套路为内容的单一的课程结构。
在选用武术课教材时,尽可能选择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武术兴趣的教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就明确指出:体育课程内容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
教师应该根据新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观念,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实际出发,对原有的武术教学大纲进行修改,打破过去以竞技项目为主要教材的格局,挖掘、整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实践,并注重乡土教材的补充,如一些优秀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地方拳械可以融合到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对地方文化、本民族文化有更多地了解。
此外,针对目前武术教学内容注重竞技性,学生难以接受的现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编一些集实用性、科学性及趣味性于一体的简短套路,使学生容易接受,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目的。
同时,还应重视武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武术实践中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武术的防身和健身价值,让学生学会运用在课堂学到的健身养生的科学锻炼理论指导今后的健身锻炼,把理论知识切实地贯穿于终身
体育之中。
3、突出“健康、快乐”主题,强调全面素质教育
2004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全国首次武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应跳出现有的框架和模式,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武术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不用更新教材, 就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课把必须的东西补充进来”。
今后,公体武术课教学应该充分按照国家教育总目标的要求,把“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改革那些难学难练、不易记忆的繁杂套路,创编出一些动作简单、易于记忆、打练结合、实用性强的动作组合和小套路,使学生在校学得会、记得牢,毕业后能够继续用于健身。
加强对学生体育教育的现代意识培养,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把增强学生体质、树立终身体育观、坚持经常锻炼身体的生活方式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武术文化和掌握武术技术、技能并能运用到余暇活动中去,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真正使武术这一中华
民族传统的优秀瑰宝在民族师专大学体育武术课教学中发扬光大,延续永恒。
通过对合作师专大学体育武术选修课教学现状分析发现,要改变目前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学习抓起,在引进专业武术教师的同时定期对现任武术课教学教师进行培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同时教师也应加强锻炼,提高技术;其次,要改革教学内容,在武术套路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技击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锻炼和学习知识的目的;第三,要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一个舒适的学习和锻炼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劲松,李玉玲等.高校公体武术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