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史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史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史一、中国近代史总论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3、近代史中国人民的革命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分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5、中国近代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

可以概括为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启示: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

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进步。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种历史性的巨变。

二、列强的侵华史(一)阶段特征:◆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资本主义发展成就最突出的英、法、美等国开始侵略中国。

英法是主导,沙俄以蚕食领土为主,美国在侵华舞台上扮演着追随者和帮凶的角色。

2、表现:两次鸦片战争、沙俄蚕食中国领土3、抗争:①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禁烟及抗英;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4、特征:①侵华目的:打开中国大门;②侵华方式: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政治上: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③侵华范围:限于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5、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冲击了旧制度旧思想,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1、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扩大资本输出,加紧分割中国。

这时期有更多的国家加入了侵略者的行列。

英法两国实力下降,美德两国实力上升,日本崛起,俄国势力有所发展2、表现: 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抗争:①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②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4、特征:①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②政治上:掀起瓜分狂潮,以华制华扶植代理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③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侵略范围扩展到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京津地区5、影响:①政治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推动了民主革命出现高潮(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②经济上:资本输出,商品输出不仅掠夺了中国巨额财富,也严重摧残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上:出现了两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从20世纪初到国民大革命1、背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中国也是列强利益冲突激烈的时期。

2、表现:①扶植北洋军阀袁世凯,干涉、破坏辛亥革命,企图继续维持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主宰中国的局面;②袁世凯死后,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别扶植各派军阀;③一战中日本独霸中国;④一战后,通过《九国公约》重新确定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⑤国民大革命时期,帝国主义采取以华制华的手段,在革命阵营中寻找新的代理人——蒋介石,并帮他镇压革命,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秩序3、反抗: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武装反抗国民党4、国家:在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总体格局下,美国和日本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角5、阶段特征:列强一方面趁中国政局混乱之际加紧侵华;另一方面采取了隐蔽的政治经济侵略方式,促使中国政局呈现内战局面,使中国政治进入最黑暗时期6、影响: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第四阶段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

1、背景:由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世界法西斯势力猖獗,美、英、法无暇顾及中国,日本加紧推行“大陆政策”,扩大侵华战争2、表现: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3、反抗: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4、国家:以日本为主5、阶段特征:二战期间再次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美日矛盾激烈6、影响: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赢得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五阶段从1945年抗战胜利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背景:二战摧毁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同时也削弱了英法势力,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企图称霸世界2、表现:扶蒋反共,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政治孤立,军事打击威胁,经济封锁禁运,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侵略朝鲜,威胁中国。

3、反抗: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4、国家:以美国为主5、影响:给中国造成灾难,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战争的胜利,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有割地条款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北京条约》2、有赔款条款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3、有开埠通商条款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4、攫取特权类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打开了中国大门);中日《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反映资本输出的时代特点,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三)列强侵华史中的一些问题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独立国家和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2、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1)发动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1937—1945)(2)经济侵略:①鸦片战争前:鸦片走私②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商品输出为主,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掠卖华工;鸦片走私③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输出为主:强迫贷款、开设银行、修筑铁路、开矿设厂;扩大商品输出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大肆掠夺沦陷区(土地、工矿业、农产品、劳动力)(3)割占领土: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万多平方公里;日:①《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后经俄、德、法干涉退还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②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2年扶植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4)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参照时局图)(5)镇压革命①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镇压义和团运动③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④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破坏国民大革命运动⑤美蒋勾结,发动全面内战3、对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认识(1)从原因看,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列强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虽然列强在发动战争之前总要寻找借口,但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扩张本性决定的。

中国的落后和历届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

(2)从目的看:①两次鸦片战争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②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邻国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④至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是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妄图独占中国、征服世界的称霸战争。

(3)从发动者看,①先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②接着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加入,③最后是美日两国在中国进行激烈的争夺。

在地域上由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

(4)从规模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甲午战争又大大超过了前者,八国联军侵华在国家、军队数量上和赔款数目上都远远超过以前历次战争。

至于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5)从结果和影响看,除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外,其他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

同时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

4、列强侵略的影响破坏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建设性: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5、近代列强侵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