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3、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击退法军,冯子材领导取得镇南关大捷。
4、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1、三元里抗英斗争(1841)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意义: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②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它的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④它的光辉业绩,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奋斗。
(2)失败原因:①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义和团运动(1898—1900)
(1)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但却有致命的弱点:笼统排外的性质与对清政府的警惕性不足)
(2)意义:是中国近代一次以农民为主的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强调:※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面向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代表人物:(2)根本目的、(3)主要内容、①前期、②后期、(4)影响: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1、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6、11—9、21)
(1)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意义: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
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
(1)代表人物:孙中山(2)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4)失败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立场。
维护共和民主,但也屡遭失败,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2)口号:“民主”与“科学”
(3)主要内容:①前期……②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成就最高)
(4)影响:①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五)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1、意义:①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②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③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使亚非拉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2、基本经验(胜利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党领导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③组织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④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个阶段
①1919年5月至1923年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②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掀起了近代前所未有的国民大革命高潮。
③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
④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真正意义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⑤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总决战
巩固训练
1、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2、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②西安事变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3、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了如下四项建议。
其中,最根本的一项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4、右图是南京国民政府颁发给朱德的委任状,该委任状颁发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6、诊断题(在错误之处下面划上横线,然后予以更正。
)
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向八路军发动进攻。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朱德等的指挥下,赢得“百团大战”的胜利,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全国各阶层民众众志成城,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
其中作曲家聂耳拿起笔做刀枪,创作了《黄河大合唱》。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陕西西安举行,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对日寇最后一战》的政治报告。
号召全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苏联向日本的广岛、东京投下两枚原子弹。
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军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请用你的火眼金睛将8处错误找出来并改正
答案
1——5题:BCDCC
6题:⑴错误1931年9月18日改正1937年7月7日
⑵错误八路军改正中国驻军
⑶错误朱德改正彭德怀
⑷错误《黄河大合唱》改正《义勇军进行曲》
⑸错误西安改正延安
⑹错误《对日寇最后一战》改正《论联合政府》
⑺错误苏联改正美国
(8)错误东京改正长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