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练习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练习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练习
一.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进行一些探索和改革。

据此回答1—3题
1.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潮最重大的影响是
A.激励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B.成为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
C.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先河D.改变了中国人'夜郎自大"的观念
2.洋务派能够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要条件是
A.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B.得到外国侵略者的支持
C.他们都是地方实权派 D.他们对资本主义有清醒的认识
3.清末实行"新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 B.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
C.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从19世纪末起,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据此回答4—7题
4.下列各项符合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是
①既要学习西方科技,更要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②摈弃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商业③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
5.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公车上书的巨大影响 B.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C.光绪皇帝的支持 D.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的胜利
6.戊戌变法时期的保国会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同盟会的相同之处有
①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②具有民权主义意识③具有反帝的爱国主义思想④具有反对民族压迫的民族主义色彩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新文化运动和以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
A.和群众运动相结合 B.只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进行革命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近代中国的民主化经历了曲折反复的过程。

据此回答8—10题
8.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D.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9.清政府从镇压变法运动到实行“预备立宪”,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原因是A.革命形势的发展B.立宪派坚持不懈的斗争
C.帝国主义要求D.清政府认识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10.《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A.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B.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法规D.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
在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主要动力之一。

据此回答11—13题11.《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有具有空想性,从根本上说是
A.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B.太平天国斗争的策略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的12.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其根本原因在于
A.义和团运动既反清又反帝
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处于感性阶段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清政府由抵抗到投降
13.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近代前期的农民运动相比,其新特点是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农民阶级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C.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肩负反帝反封建双重任务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据此回答14—16题
14.肯定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主要依据是
A.他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
B.他最先领导和组织推翻清朝的武装起义
C.他建立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他的早期革命活动最先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要求
15.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思想,最主要的进步意义在于
A.改变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B.设计了革命成功后的土地制度
C.根除了土地兼并的可能性
D.部分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16.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 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 D.孙中山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艰辛曲折。

依据所学内容,回答7-9题
17.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性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B.受企业利润的刺激而兴办
C.以机器生产取代传统的手工业D.全部由私人投资兴办的企业
18.辛亥革命后,张謇提出发展工业的重点应放在:
A.钢铁和纺织业 B.纺织和面粉业 C.钢铁和交通业 D.交通和纺织业
19.中、日两国近代工业化的相似特点是
①开始主要是政府创办近代工业②后来政府将多数企业转让给私人经营③同时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形成带封建性垄断性的资本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①③ D.②④
20.以下对近代史上中国人救国方案的探索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取得部分成功,但最终失败 B.多次失败,但最终找到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
C.都在中外反动派镇压下失败 D.都因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而失败
二、非选择题
21.近代前期,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思想或方案具有明显的继承和发展特征。

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2.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和运动总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相联系。

试以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1.A 2.C 3.D 4.B 5.A 6.B 7.C 8.C 9.A 10.B 11.C 12.B 13.C 14.D 15.A 16.D 17.C 18.A 19.B 20.B
21.(1)洋务派继承了鸦片战争抵抗派提出的“师夷长技”思想,开展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实践的第一步。

(2)早期维新派,在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基础上,提出更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

(3)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全面阐述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并掀起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展了维新派的民权和资本主义主张,否定改良方法,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5)陈独秀等人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发起新文化运动,进行彻底的反封建斗争。

22.(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开始出现了反映早期资本主义要求的是早期维新思想,即主张与西方商战和实行君主立宪;(2)19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一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3)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革命思想相继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并取得初步胜利。

(4)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并推动了彻底反封建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