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8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第18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第18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一、选择题
题点1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
1.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

上述观点表明()
①美苏对抗中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②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③美
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④这种行为促成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这一趋势反映当代国际关系的本质是() A.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
B.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化
C.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趋向平衡
D.世界经济多极化、全球化趋势
3.到1970年,东欧和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之外的做法开始失败。

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A.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欧盟增加新成员
4.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

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A.区域统一的国家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洲统一的国家D.欧美均衡对峙的格局
5.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7.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 A.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
B.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
D.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
题点2世纪之交的国际经济格局
8.(2012·四川高考)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9.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 A.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B.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世界市场一体化
D.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10.下表是183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下列关于英美关税率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的自由贸易政
策③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提高关税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使关税逐步降低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读全球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的增长表
它说明20世纪90() A.国际分工日趋成熟B.资本的国际化流动加快
C.国际贸易不断发展D.市场不断扩大
12.据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载文指出,目前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新兴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继续扩大。

这主要说明()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B.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拉大
C.新兴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多元化、不均衡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

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结合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七十年代国
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美国是否能够实现其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在
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进入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同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体育交流,充分体现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在新中国对外体育交流活动中占据首要地位。

——李相如、宋雪莹《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材料二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

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材料三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

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

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

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了中国女排。

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请完成:
(1)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2)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
素与不利因素。

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
1.B2.A3.B4.B5.D6.C7.B8.D9.A10.A
11.B12.B
13.(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

战后初期,其战略意图基本(部分)实现。

体现为: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0世纪七十年代其战略意图不能实现。

体现为西欧一体化、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第三世界崛起,中国国力增强;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自身实力相对削弱。

(2)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参与国际
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③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等。

14.(1)原因:①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②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孤立新中国。

③两大阵营的形成。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作用:①突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

②拓宽了新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

③促进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2)有利因素: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建交,打开
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不利因素:①“文革”尚未结束,“左”的思想影响仍然很大。

②台湾问题的困扰。

③国际上反华势力的阻挠。

④两极格局的负面影响。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关键:台湾问题。

(3)变化:由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政治色彩回归到体育精神本质。

(言之有理即可)
原因:①改革开放深入。

②思想观念更加开放。

③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深入。

④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国民自信心增强。

⑤民众心态趋于理性。

(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