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早期效应生物学标志主要反映化学物质与 组织细胞作用后,在分子水平产生的改变。
✓结构和功能改变效应生物学标志反映的是 化学物质造成的组织器官功能失调或形态 学改变。
✓ 接触途径:经口、经皮、经呼吸道等。 ✓ 接触期限、速率和频率:在毒理学研究中,通常按
给动物染毒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 性试验。
(二)选择毒性
✓一种化学物只对某种或某些生物产生损害作用, 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有毒性;
✓选择毒性既有利又有弊。 ✓化学毒物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可能在于:
毒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该物质在靶 器官中的浓度,但靶器官不一定是该物质 浓度最高的场所。
(三)危害性
✓危害性:外源性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有引 起中毒的可能性;
✓用于表达在生产或使用条件下化学物质引 起有害于健康效应的可能性。
✓定性表述。
(四)危险性
✓又称“危险度”,外源性化学物在特定的 接触条件下,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可能性 的定量估计;
✓ 分为:
✓接触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exposure) ✓效应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effect) ✓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一)暴露生物标志物
暴露生物标志物又称接触生物标志物, 是指机体内某个组织及体液中测定到的外 源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外源性物质与 某些靶分子或细胞相互作用的产物。
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 苯可抑制造血功能,导致贫血;强酸、强 碱可引起局部的皮肤粘膜的灼伤等。
毒性作用分类:
✓ (1)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或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 (2) 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 (3) 速发与迟发性作用(immediate versus delayed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目的要求
✓掌握毒理学重要概念、剂量-反应关系 ✓掌握常用毒性指标及意义 ✓熟悉安全限值指标及意义 ✓了解剂量-反应曲线的转换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
一、毒物与中毒
(一)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
便能与机体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 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 体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 甚至危及生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可提供有关化学物质暴露的信息。
✓暴露生物学标志又分为体内剂量标志和生 物效应剂量标志。
✓体内剂量标志可以反映机体中特定化学物 质及其代谢物的含量,即内剂量或靶剂量, 表示被人体吸收的外源化学物的数量。
✓生物效应剂量标志可以反映化学物质及其 代谢产物与某些组织细胞或靶分子相互作 用所形成的反应产物含量。
(二)效应生物学标志
✓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0f effect)是指可 以测出的机体生理、生化、行为等方面的异 常或病理组织学方面的改变,可反映与不同 靶剂量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有关的健康 有害效应的信息。
✓包括早期效应生物学标志、结构和功能改变 的效应生物标志物和疾病效应标志物。
toxicity) ✓ (4) 局部与全身作用(local versus systemic toxicity) ✓ (5) 可逆与不可逆作用(reversible versus irreversible
toxic effect) ✓ (6)功能、形态损伤作用
三、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一)损害作用
✓ 损害作用是外来化合物毒性的具体表现。 ✓ 损害作用导致的生物学改变是可逆或不可逆的。 ✓ 损害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食物中毒的特征
✓潜伏期短; ✓临床表现相似,多见胃肠道症状; ✓集体发病; ✓无传染性。
食物中毒的病源
✓细菌性食物中毒 ✓天然毒素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二、毒性
(一)毒性
某种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易感部 位产生损害作用的能力。
✓影响因素:剂量、接触途径、接触期限、速 率和频率、物质本身的理化性质等。
毒物的基本特征
✓对机体不同水平的有害性; ✓必须能够进入机体,与机体发生有害的相
互作用; ✓经过毒理学研究之后确定的。
(二)中毒
✓中毒:机体与外源性化学毒物接触后引起 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
✓食物中毒:进食被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 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因 误食含有自然毒素的食物所引起的急性中 毒性疾病。
⑴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⑵化学毒物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 ⑶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力的差异; ⑷修复能力的差异。
靶器官(target organ)
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对体内各器 官的毒作用并不一样,往往有选择毒性 (selective toxicity),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 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 器官。
毒性大=危险性大?
✓危险性除与毒性大小相关外,还与机体接 触的途径、接触程度有关。
(五)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化学物质在正常的使用方式和用 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的特性。
✓安全性不是绝对的无危险性,而是可被社会 接受的危险性。
三、毒作用及其类型ຫໍສະໝຸດ 毒作用又称毒性作用或毒效应,外源 化学物引起机体发生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 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反应。
➢机体的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受到 影响,寿命可能缩短。
➢机体功能容量改变。 ➢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下降和机体对额外应激的代
偿能力降低。 ➢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和易感性增高。
(二)非损害作用
✓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所致机体发生 的一切生物学变化都是暂时和可逆的。
✓非损害作用的特点:
✓在机体代偿能力范围之内; ✓不造成机体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及寿命的改变; ✓不降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和对额外应激状态代
偿的能力; ✓不影响机体的功能容量的各项指标改变; ✓不引起机体对其他环境有害因素的易感性增高。
四、生物学标志物
✓ 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biological marker)是指针对 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 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 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