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案例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案例


(2)危险度估计
• 危险度估计或称危险度评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 ※从定性角度阐明xenobiotics对body可能存在的 adverse effect。 • ※以定量的概念确定body接触xenobiotics数量与其对 机体adverse effect的相关关系。 • ※从定性和定量概念对xenobiotics可能与人类接触的 实际情况做出估计,包括可能接触的人群范围,可能受损 害的人数和程度。 • ※对xenobiotics在实际接触的情况下可能对人群健康 损害的程度作出估计,并用定量与概念将其表示。
• • • • •
影响毒物的因素
(1)理化性质:溶解度、解离度、pH、旋光 度等 (2) 化学结构: 功能团与毒性的关系 基团电荷性与毒性的关系 光学异构与毒性的关系
功能团与毒性的关系: 卤素有强烈的吸电子效应,增加卤素,会使分子的极化性增加,更 易与酶系统结合,使毒性增大。 CH4不具致癌作用,而 CH3I, CH3Br、 CH3Cl均有致癌作用。 基团电荷性与毒性的关系: 电负性基团:硝基(-NO2)、苯基(-C6H5)、氰基(-CN)、酯 基(-COOR)、酮基(-COR)、醛基(-CHO)等,均可与机体中带 正电荷的基团吸引,使毒性加强。 光学异构与毒性的关系: 动物体内酶对光学异构体有高度特异性,不同的光学异构体的理化 性质、通透能力、在组织内的分布及代谢速度均不相同,一般左旋异构 体对机体作用较强。
3.危险度与安全性
• (1)危险度(risk)
• 文献中也称危险性,系指一种物质在具体的接触 条件下,对机体造成损害可能性的定量估计。一 般根据化学毒物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和与机体 可能接触的程度,以定量的概念进行估计并用预 期频率表示。 • 对外来化合物的危险度进行估计是毒理学的主 要任务之一。
⑴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⑵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生物转化 过程的差异: ⑶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力的差异: ⑷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所致损害的修复 能力的差异: • -- 选择毒性的原因
选择毒性的意义

选择毒性反映了生物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使毒理学动物实验的结果外推至人发生困难; • 同样是由于选择毒性的存在,人类得以从不同 的化学物中筛选特异性的医用药物等用于医学临床 、农业、畜牧业各个领域.
第二章 动物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1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一.毒物
• 1.毒物(Poison) • 在一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
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定生理功能,引起暂时 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外 来)化学物质称为毒物(toxicant poison)。 • 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存在的这类物质称为 环境有害物质。
毒物
毒物存在的 剂型和剂量
可吸收的毒物
吸收、分布 代谢、排出
活性物质的 有效剂量
靶器官中与 受体相互作用
出现
效应

二.毒性、危险性、及安全性
1.毒性
• 毒性是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物质有毒与无 毒是相对的,任何一种化合物进入机体,只要达到一定剂 量,均能对健康产生有害作用。影响毒性的因素:剂量是 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 ⑴与机体接触数量是决定因素。 ⑵与机体接触的方式、途径。 ⑶接触时间、速率和频率 ⑷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 -- 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
(3)霉菌毒素(mycotoxin):由霉菌产生。
(4) 动物毒素(zootoxin):由低等动物产生。
毒物作用的三个时相
• 毒物发生效应取决于机体吸收后分布全身,最后在靶器官 中达到一定剂量与该器官相互作用后,才出现毒性效应。 常将这一过程划分为三个时相:
• 接触相(exposure phase) • 毒物动力相(toxicologytic phase) • 毒效相(toxic effect phase)
3.毒物的分类
化 学 物
农用化学品 工业化学品 化工产品 药物及医用化学品 食品添加剂 日用化学品 各种环境污染物 生物霉菌毒素 化学致癌物 军事毒物等
2. 毒素(toxin)
由活的机体产生,在生存过程中自身合成后存在于机体 内或排到机体外、对人和动物产生毒害作用的化学物 质。 植物毒素(phytotoxin) 细 菌 毒 素 ( bacterial toxinn) 霉菌毒素(mycotoxin) 动物毒素(zootoxin)
(1)植物毒素(phytotoxin) (2)细菌毒素(bactrial toxin)
内毒素(endotoxin): 在细菌生活时不扩散、不释 放到环境中,仅当细菌死亡后崩解释放出来,其毒作用 无特异性(毒性及病理变化相似)。如鼠伤寒杆菌等。
外毒素( exotoxin ) : 在细菌生活时释放到环境中, 且有明显的毒作用特异性。如大肠杆菌,内毒梭菌等。
2.选择毒性 (selective toxicity)
• 系指一种化学毒物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 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 器官有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有毒性作用。
砷引起人类皮肤、肝、肺、胃肠道癌症,反 应
停引起人和猴等灵长类敏感,但对大鼠和小鼠等 实验动物不敏感。
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

2.最小致死剂量
• 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MLD或LD01)指化学物质引 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 剂量。从理论上讲,低于此剂量即不 能引起死亡。
4.安全性(safety)
• 安全性与危险性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 机体在建议使用的剂量和接触方式 的情况下,该外源化学物引起的损害 作用达到社会“可接受的”危险性水 平。
三、毒性参数
• • • • • (一)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量 最小致死量 最大耐受量 半数致死量
1.绝对致死剂量.
• 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LDl00)是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 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如再降 低剂量,就有存活者。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 在,受试群体中总是有少数高耐受性或高敏 感性的个体,故LD100常有很大的波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