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1.汉族民族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跟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一个乐段,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级的运动流畅而自然,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子的特征:1.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3.号子的曲调也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子,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

而以一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色。

5.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较多。

4.花儿,在当地又称少年。

花儿唱法多样,有尖音与苍音之别。

以呼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儿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

7.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将小调分为三类: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2.地方性小调、3.歌舞性小调。

小调的特征;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风格。

2.小调由职业艺人演唱,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小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

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小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

南方小调的形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5.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城市小调多有四弦乐器伴奏,旋律曲折多样。

6.小调的歌词格式多样,内部结构的规整性和匀称性较强。

大部为单乐段结构,或者是单乐段的扩充结构。

8.音乐学家王光祈已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

这三个乐系的划分和世界语音的语系划分有密切关系。

1.说唱音乐是文学、音乐、表演相结合的艺术说唱音乐与民歌、戏曲的关系?民歌、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形式中,都是以歌唱为主的。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三者既是各具特色的、独立的体裁、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民歌产生最早,流传面广,在人民群众中根基最深,说唱音乐的形成晚于民歌,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些古老的曲种历时久远、历经演变,其中民歌的痕迹已较难探寻,但在一些较年轻的曲种中,不同程度的保留了民歌的痕迹,如广西零零落、湖北小曲、四川清音等。

说唱音乐既经形成,在流传过程中,与民歌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一些深受人民喜爱的说唱音乐曲调被当做民歌在人民中广为传唱,如连厢词、花鼓调等。

一般认为,我国说唱艺术形成于唐代,成熟与宋代,而戏曲艺术则形成于宋代,戏曲音乐在形成与发展的初期就吸收了当时说唱音乐如《诸宫调》、《唱赚》等。

至清末,一些地方小戏是直接用由说唱音乐发展形成的。

2.唐代是说唱艺术的形成期。

作为音乐形成的标志,一般认为是唐代的“变文”,“变文”是1899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说唱文本。

清代是说唱音乐的鼎盛期。

3.涯词与陶真近似,南宋时流行于城市,其文词较典雅,《西湖老人繁胜录》载“听陶真,尽是村人,唱涯词,只引子弟”。

4.说唱音乐分为八类:鼓词、弹词、渔鼓、牌子曲、琴书、杂书曲、走唱、板诵。

说唱音乐的类别1.鼓词类:演出形式为一人击鼓板站唱。

伴奏乐器以大三弦、另有四胡、琵琶等。

代表曲种为京韵大鼓,唱腔属于基本曲调板腔变化结构。

主要流派有:刘派、白派、骆派。

为刘金宝、白云鹏,骆玉笙。

代表作品为《林冲发配》2.弹词类:主要流行于南方,也称南词。

代表曲种为苏州弹词,唱段的体裁形式:长篇:故事情节复杂曲折,人物众多,分回连说唱,每回三刻钟到一小时。

中篇:一回书唱完一个故事。

开篇:原用于长篇评弹开场之前,起定场作用,内容与正文无关,为抒情、写景或叙事的小段,音乐性强。

流派有清朝前四大家和后四大家。

分别是陈遇乾、俞秀山、毛菖佩、马如飞、陆瑞廷、姚士章、赵湘州、王石泉。

代表作品为《蝶恋花.答李淑一》是苏州弹词。

3.道情类(又称渔鼓类或渔鼓道情类):代表曲种为河南坠子,代表作品为《宝钗扑蝶》。

4.牌子曲类、杂曲类:牌子曲类代表曲种为四川清音,代表作品为《昭君出塞》。

清音的竹节骨是清音独有的特色乐器,以粗楠竹的竹节制成,用竹筷敲击,音色清脆明亮。

5.琴书类:歌唱性强,主要伴奏乐器扬琴而得名。

代表曲种为四川扬琴。

代表曲为《活捉三郎》。

6.走唱类:代表曲种为二人转。

说唱音乐的组成部分及其特征说唱音乐由念白、唱腔及伴奏音乐三部分组成,其中唱腔是主要手段。

唱腔:1.半说半唱或唱中夹说的唱腔。

2.似说似唱的唱腔。

3.歌唱性强的唱腔。

伴奏音乐:说唱音乐的伴奏音乐由“过板音乐”和“唱腔伴奏”两部分组成。

戏曲音乐的主要特点:1.高度的综合性、2.强烈的戏剧性、3.特殊的时空观、4.艺术手法上的程式性。

1.川剧高腔音乐的特点在于帮腔、锣鼓、唱腔三者的高度结合,俗称“帮、打、唱”。

2.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声腔中最早采用板腔体结构的戏曲声腔。

皮黄腔是[西皮腔]和[二黄腔]的合称。

3.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戏曲音乐的唱腔体式:1.曲牌体。

2.板腔体。

3.综合体。

民族器乐目前认为最早的是河南舞阳贾湖骨笛,距今8000余年。

周代按乐器制作材料进行乐器分类,按八音分类法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六大乐舞:黄帝时代《云门大卷》、尧时的《大咸》、舜时的《大磬》、夏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均有乐器伴奏。

大曲有“散序、歌、破”三部分组成。

按我国的民间传统习惯分类把器乐分为:“吹、拉、弹、唱”。

江南丝竹的传统乐曲多数来自民间,常奏的八大传统名曲是:《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广东音乐代表作《雨打芭蕉》苏南吹打代表作《将军令》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琵琶古曲《夕阳箫鼓》外国民族音乐1.日本雅乐的特色:音乐更加讲究旋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格调高雅,速度由慢渐快,旋律度类型化,格式固定,有绝对音高,其器乐以管乐器为主体,声乐旋律多直线条,发声近于本嗓。

歌唱声部与乐器声部的旋律、节奏完全相同,很少有复音和复节奏。

2.日本能乐:能乐包括“能”与“狂言”,“能”是一种严肃的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狂言”是以滑稽为主的台词剧,音乐成分少,篇幅较短。

3.日本民谣分为都节调式和琉球调式。

都节调式的代表曲是《樱花》,琉球调式的代表曲目是《江差追分》《八木节》。

4.日本的代表器乐是尺八、日本筝、三味线。

日本“尺八本曲”《巢鹤铃慕》5.朝鲜半岛民俗音乐包括产生发展于各地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谣,以及由职业艺人在与群众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傍梭里、西纳乌依、散调、报念、花草四街、山打令、长杂歌或口杂歌等。

6.朝鲜半岛”伽倻琴”《散调》,代表乐器:伽倻琴,大笒。

7.蒙古国歌歌唱形式:长调、短调、呼麦。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

它是由一个人唱出两个声部的独特的复音演唱方法。

8.东南亚音乐的音乐形态:1.弹性节拍和弹性节奏。

2.五声音阶和五声性旋法。

3.渐变的音乐结构。

4.单音性的音响表现形式。

9.泰国假面剧“康”《罗摩王子的冒险》。

是拉坤是与康演出的舞台剧。

“康”是以宫廷生活为基础,在宫廷的礼仪、婚丧嫁娶、宗教形式中演出的。

以印度叙事诗《罗摩衍那》中的《罗摩坚》《罗摩王子的冒险》为题材的戏剧音乐。

类似于中国的傩《有歌唱的》和日本的歌舞伎的假面剧。

故事冗长,全剧上演约需300-400小时,通常只演片段。

“康”的音乐伴奏由皮帕特乐队担任。

皮帕特乐队中,由铜类打击乐器大围锣康蒙担任主旋律。

再加上双簧气鸣乐器的竖笛皮、船形木琴、竹排琴、碗装铜钹等乐器组合而成。

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以打击乐器为主而加上部分管乐器的合奏,这种乐队,不仅在古典艺能,而且在宗教仪式,葬祭等重要场合都经常使用。

根据实际需要,乐器的种类和数量均可加减,形成大、中、小三种规模的编制。

10.泰国的:“长甲舞”是家庭舞。

“南旺舞”是流行于泰国东北部的一种“笙舞”,极具地方特色。

11.柬埔寨“阿撒普拉舞蹈”,称“仙女舞”,也称“高年的微笑”。

12.缅甸《王子王女的舞蹈》,又名“情侣舞13.泰国的传统乐器主要有:鳄鱼琴、竖笛、三弦胡等。

14.越南的传统乐器主要有:独弦琴、科二、丹玎、竹排琴等。

15.缅甸的传统乐器主要有:弯琴、围鼓等。

弯琴也叫“桑高克”16.印度音乐中有三个重要的概念:即拉格、塔拉、和斯鲁蒂。

拉格实际上是一种旋律的框架;有音符和旋律组成;每种拉格都有特定的音阶、音程和旋律片段,并表达某种特定的拉斯。

塔拉,是印度人对节奏、节拍的总称,指的是一个基本计数时间,一个周期,要通过分割产生再分计数时间才是实际的节拍单位。

斯鲁蒂,是印度音乐中把一个八度分为22个律,每一律就称为一个“斯鲁蒂”。

17.印度的代表乐器是西塔尔琴。

18.巴基斯坦的“卡瓦利”是南亚次大陆伊斯兰教的一种宗教歌唱形式。

分宗教音乐和古典音乐。

19.玛卡姆音乐:是西亚、中亚、及北非传统音乐中共通的音乐体系。

玛卡姆是阿拉伯音乐及其独特和重要的一种即兴演奏技巧,它不仅代表了旋律型和旋法,还代表了以玛卡姆为基础的古典音乐体裁形式和表演剧目的含义;玛卡姆是由各种节奏型有规律的循环反复,从而组成各种大规模的声乐和器乐套曲形式,这些套曲基本是以声乐曲为主,而器乐一般作为伴奏。

有时也有以器乐为主的音乐形式,称塔克希姆,是器乐演奏者根据玛卡姆的旋法特征以自由节奏进行独奏,以展示其优秀的器乐演奏技巧。

20.伊朗的古典音乐是单旋律的音乐,其旋法体系统称为达斯特加赫。

伊朗古典音乐的节奏,大都是非规整的节拍,是根据古典诗的韵律法规整,以长短音节为基础,而形成缓急、伸缩自由的富有动感的自由节奏。

也有以二拍子系统的单纯性拍子为主的规整节拍。

21.土耳其的民歌主要有两种类型:乌尊哈瓦、克里克哈瓦。

乌尊哈瓦是长旋律或长歌的意思。

歌唱时,节奏自由,各音节可任意延长,并加上许多装饰音;克里克哈瓦:译为“被割裂的旋律”即通过固定循环的节奏律动把音乐划分为若干个结构单位。

这种类型的民歌,节奏较为规整,采用各种各样的节拍来歌唱。

22.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主导地位及其音乐特征:1.微分音的运用和乐音有条件的带腔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