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中国海权的认识和深醒
当今地球上,海洋总面积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
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海洋竞争已成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
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事用海洋开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泉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海上划界冲突,目前中国除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划界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中国海上国际通道由于受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又是还做不到畅通无阻;中国的海洋意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管理、还上句是力量的与海权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对新增加的海洋国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与保护还无法适应海洋世纪竞争的需要;中国海上周边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海权大国对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的争议主张和行动处处从中作梗,使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发,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海权是指中国研究、开发、利用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响力或中国拥有与自己的海洋空间利益相适应的能力和影响力。
中国特色的“海权”影视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海洋权益(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力(海洋硬权力和海洋软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
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力是手段。
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有的学者在总结历史与现实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中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北京下国家利益和安全战略的需要出发,疾呼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海权,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其住户要代表性的观点有:海权是历史上决定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发展海权是中国应对现实威胁的需要,尤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中国的海军问题;经济全球化不能不包含着自卫手段的全球化,保护海外能源、自由贸易权利的能力取决于海外军事投送能力的远近;发展海权可以增强中国与大国特别是美国分享海权利益的能力。
人类历史上曾经强撑和目前仍然枪声的国家和民族都拥有过或者仍然拥有着海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但“海权”对于中国人,始终是一个陌生的字眼。
面临严峻的国际局势,争取海权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面临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我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
但是,这个建议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主权属我”。
在南海的情况可以看到,虽然大部分岛屿自古以来就属于与我国,但却为他国所强占,而这些海域里的资源,也被他国抢先开发。
尽管国家一直强调“共同开发”,但这种让步的结果只会助长某些国家的嚣张气焰。
所以在海洋争端问题上,尽管和平解决是主要途径,但我们绝不能
示弱。
主权属我,无可争议。
对于像钓鱼岛这种涉及主权的争端,我们一定要表现强硬,维护国家的权益。
我觉得中国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要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
谁控制住了海洋,谁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未来。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只有加强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才能够更好的为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