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发展
回顾历史,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走向垄断,一方面,随着生产力高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须开拓国际贸易和海外市场,以解决国内产品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匮乏,使资本主义国家须重新去瓜分世界,利用海上战争向海外扩张,以获取足够的海外资源。
为贸易而向海外拓殖,为拓殖而拼命发展海军;海洋和海军实际上已成为西方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
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发展近代海军并未能真正看清楚这一不可抗拒的时代大潮,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一种本能反应,仅仅是一种企图重新关上国门的较低层面的军事防御对策。
历史进入21世纪,中国发展海权,既不是为了抢占海外资源,更不是要寻求侵略和扩张,而是基于近代以来海上屈辱的历史顿悟,以及来自于现实中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反应,中国发展海权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如此广阔的“蓝色国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国防上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显然都是中国海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海洋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
此外,中国国际贸易总量的85%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中国商船已经遍及世界1200多个港口,世界航运市场19%的大宗货物运往中国,22%的集装箱来自中国。
但是,无论是在可控还是不可控的范围内,中国海权都面临挑战。
中国海上地缘环境始终陷于封闭被动的状态,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资源部分被他国染指开采。
中国面临着领土统一问题和多种海洋争端:与东南亚国家南沙岛屿之争、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大陆架划界争议等。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利益的纠葛,加上一些国家的强权干预,这些问题日趋复杂和严峻,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而同时,海上战略环境更不容乐观,进出大洋的第一岛链已成海上强国合围之势,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海上生命线受控于人……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光靠紧盯现实存在的客观矛盾,更要靠发展海权的主观努力,靠逐步渗透到每个国民心中的海洋观、海权观。
当前,扞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主要在海上,威胁国家安全的外部因素以及对中国建设与发展构成重大挑战的因素也主要在海上。
中国发展海权,是基于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紧迫性,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扞卫海洋权益的客观需求。
海权是一个古老的名词,1890年美国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
出‘‘海权论”,他主张国家要建立和拥有强大的占优势的远洋舰队以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海外市场、海上航行、海外利益,同时把国家的政治意志和外交影响投射到世界,并借以影响陆上事态和进程。
认为海权是决定世界强国兴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因素。
海权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现代内涵的战略概念,中国海权是中国的海上力量和影响,也就是利用、开发、管辖和控制海洋,有效地维护海洋利益及整个国家利益进而实现国家强大的能力。
中国具备发展海权的必要条件,在地缘环境上,中国周边战略力量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安全环境仍保持良好态势。
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持续努力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在平稳渐进发展,特别是随着综合国力上升,中国在周边的影响力继续走强。
而在地理环境上,中国处在欧亚大陆东部边缘地区和太平洋西岸的一个“新月形地带”。
中国是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的核心和枢纽,有着18000公里的广阔大陆海岸线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沿海地区多是经济发达的省份,沿岸遍布无数深水良港,并拥有深入内地的长江。
在国家战略上,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均与海洋战略息息相关。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目标是争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和平环境,而构筑安全的海上防线是国家安全链条的重要一环。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写入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并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同样置于战略高度。
胡锦涛提出,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要“锻造一支与国家地位相称、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
中国海权包含运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和拓展海洋权力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和进程,包括了海洋国土的维护、海洋通道的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防卫力量的构建等四个重要内容。
中国海权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的根本问题:一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使中国能够顺利地利用世界的资源加快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二是解决全球化时代中国海洋方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问题,使中国具备捍卫全球性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军事自卫手段;三是解决中国未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路径选择和国家大战略的转型问题,使中国由传统的依赖陆地资源、陆上力量
的“大陆型”国家转变为主要依托海洋(外)资源和海上力量的“海洋型”国家,从而使中国进入通向世界强国的最佳战略轨道。
中国海权具有与世界各国海权相同的共性,但是中国海权更有不同于他国海权的鲜明的个性。
尤其是中国海权具有非强权性、非霸权性和非扩张性的特色,使它与西方海权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海权发展是
中国和平崛起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并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相一致。
随着中国国家力量和国际地位的增强,一方面中国的海外利益在不断拓展,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维护国际海洋安全责任。
2009年年初,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是“解放军为完成21世纪新使命迈出的重大一步,自己的领土之外开始对新海权的探索了,也是中国为成为国际安全事务领域‘充分发挥作用的’世界大国而迈出的重大一步”。
中国海军“首次出师海外具备合法性,同时中国也博得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美誉”
中国发展海权的历史进程,将是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盛民族的必由之路,中国发展海权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强盛为根本目的,而中华民族的强盛也必将成为世界文明进程和新秩序演变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突破口。
随着认识海洋、开发海洋脚步的加快,中国正从一个传统的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