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91210-15_第十一章 自由基化学

091210-15_第十一章 自由基化学


苯、乙烯等上的重排大多是通过一个三元环的中间体:
11.9 自由基的重排和碎裂反应
11.9.1 重排反应:
相对于碳正离子的重排,自由基的重排是很少的。
碳正离子的重排是一个三中心二电子的过渡态:
自由基重排也是一个三中心二电子的过渡态,但须占据反键轨道, 能量高于碳正离子的重排:
重排趋势:
① 饱和烃基本不重排,苯基、乙烯基、酰基等可以重排; ② 2—位上有大体积基团时,有利于重排。
⑵偶合常数:
最常见的偶合是H偶合,每一种不同的H偶合产生的谱线数为
2NI+1:
I 为核自旋量子数:对于1H, I = 1; N 为等同质子数(原子数)。 总谱线数为:(2NI+1)(2N’I+1)(2N’’I+1)……
13C, 19F, 31P,
I = 1/2;对于14N,
例11-1:乙基自由基CH3CH2·
可见,只有未成对电子才能给出ESR谱。ESR记录
电子由较低能态激发到较高能态时所吸收的能量。未成对
电子的自旋产生的磁矩引起了共振吸收。电子的自旋量子
数是S=1/2, 在磁场中有两种取向ms = ±1/2, 其能量差较 小,可用微波来激发。 但是,ESR谱比NMR谱要复杂,其原因是由于自由基 周围的核自旋不为0的原子核虽不产生ESR信号,但能使自 由基的ESR信号裂分。 当一个自由基同时含有α—H和β— H时,ESR的谱线将很多,有时甚至达到上百条而无法解析。
⑴ g因子:
g因子是自由基的特性因子,相当于NMR中的化学位移δ。但g 因子很少用来鉴别未知的自由基,因为,含未成对电子的自 由基只给出一个g因子,所提供的结构信息不多,而在NMR中 不同的核有不同的化学位移δ。
hv = E =g· s· μ H μs 为常数(= 9.274 x 10-21 erg/G), H 为磁场强度。
③ 碘代和氟代反应:
碘代不易进行,反应不为链式、且高度吸热。 氟代过于激烈,往往造成C—C键断裂,合成意义不大
④其它卤代试剂:
⑴ NBS:
例11-6:
反应随底物不同可能有两种机理:
a, 溴代烯丙基、苄基时
b, 一般情况下:
反应特点:[Br· ]保持低水平,反应比较平稳,溴代发生在α—位上。
⑵ (CH3)3COCl 次氯酸叔丁酯
[A] = 10-5 M时就呈现颜色,将A加入反应体系中,与体系中的自 由基结合,颜色将发生变化,由此判断自由基的存在。
⑵加入抑制剂: 向体系中加入自由基抑制剂后,如为自由基反应,则其速度将减慢。 化学检测法虽灵敏度高于ESR, 但得到有关自由基结构方面的信息不如 ESR多。
11.2. 自由基的产生
其反应选择性介于Br2和Cl2之间
例11-7:
11.6.2 自氧化反应
以分子态氧对有机分子进行的自由基链式反应称为自氧化反应。 分子氧作为氧化剂:
由于分子氧的三线态特征,使反应速度很快,另外,反应中生 成的R—O—OH本身又是引发剂,能使体系中的自由基数目增加,因 此,反应的特点是越来越快。
例11-8:
11.5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我们知道,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可以通过动力学和热力学方法 进行研究,但在自由基反应中,由于经过的动力学过程比较复杂,一 般很少采用直接的动力学的测定,而多采用竞争反应的方法。
所谓竞争反应是指:在同一体系中,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两个平
行的反应,经由相同的反应机理(反应级数相同)进行反应,比较两
例11-4:
kp / ks 代表了伯氢和仲氢被氯取代的速度比
伯氢:仲氢 = 3:2,所以,
经过研究、比较一些通过自由基中间体的反应,得出如下结论: ⑴在同一烷烃分子中,从不同级别的碳上夺氢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叔>仲>伯。当碳上连有可以稳定自由基的基团时,如Ph, CH2=CH-等,则更易被夺氢。 这个顺序同C—H均裂能有关,C—H均裂能顺序为: 伯碳>仲碳>叔碳>苄基碳~烯丙基碳。
例11-10:
Cl
CCl 4
+
H2C=CH(CH2)5CH3 (PhCO)2
(PhCO)2
Cl3CCH2CH(CH2)5CH3
75%
+ CCl4
CCl3
+ 73% hv
Cl Br Cl
CCl3
4%
+ BrCCl3
CCl3
反应的立体化学以反式加成为主
11.3.3 其它碳自由基的加成
①醛的加成:
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可以生成酰基自由基RC=O·
② 应用稳态近似法,并根据增长速度和终止速度最终是相等的这 一点,就可以对上面的的反应机理写出速度律。假定链的长度有足够 的延伸,以致对反应中计量没有影响时,按下式进行化学计算:
反应的总速度是:
假设kt2是终止步骤主要的速度常数,并使引发步骤的速度等于终止 步骤的速度:
结论:链反应的速度取决于引发剂的浓度,动力学特征为一级半。
11.3 自由基的结构和立体化学特征
① 烷基自由基 ⑴一般的烷基自由基被认为是平面的或很浅的锥型:
R2 R1 C R3 R1 R3 R2
R2 R3
R1
反应过程中一般不保持构型
⑵桥头上自由基构型是固定的
例 11-2:
桥头醛的脱羰基反应速度上比开链体系略慢,但比其SN1要快得 多。这说明达成非平面几何形状所需的能量远不如碳正离子中间体要 求的高。
⑶烯丙基自由基为平面形的,未成对电子可以离域
例11-3:
② SP2碳上的自由基
ESR谱证明SP2碳上的自由基在基态时是非线形的:
R1 R1 R3
R2
R3
R2
翻转能量较低,约为2kcal/mol, 也得不到构型保持的产物:
因此,总的来说,自由基反应的立体专一性和选择性都比较低。
11.4 自由基反应的动力学特点—链反应
HF, HI则在能量上不允许进行自由基加成反应。
11.7.2 卤代甲烷的加成
多卤代甲烷的加成是典型的自由基加成,且可用于合成。
常用试剂:CBr4, CCl4, CHBr3, CHCl3 等,在自由基引发剂 存在下,可以形成自由基:
多卤代甲烷的活性次序为: CBr4>CBrCl3>CCl4>CH2Cl2>CH3Cl
① HBr加成:
加成方向为反马氏规则,立体化学以反式加成为主:
In Br
+ HBr + RCH=CH2
Br
+
In H
RCHCH2Br RCH2CH2Br + Br
RCHCH2Br + HBr
对于立体化学的解释,认为是通过溴桥自由基进行的:
例11-9:
② HCl的加成:
Cl· 活性比Br· 高,因此加成产物复杂些,其特点是容易形成聚合物。
第十一章 自由基化学
11.1. 概论
具有未成对电子的质体称为自由基。
大多数自由基是不带电荷的,但也有少数是带电荷的:
带正电荷—正离子基;带负电荷—负离子基。 自由基可以出现在反应物或产物里,但最常见的是出现 在反应中的中间体里。
11.1.1 稳定的自由基
大多素自由基是不稳定的,存活期很短。如果没有使其稳定的因素 存在,则会迅速二聚或歧化。
乙基自由基有3个β—H, 2个α—H 因此,总谱线数为:(2x2x1/2+1)(2x3x1/2+1) = 12条
裂分的峰距即为偶合常数,在ESR中用α来表示; 对于乙基自由基αα—H = 22.38G, αβ—H = 26.87G。
② 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
Chemically induced 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 当服从波滋蔓(Boltzmann)分布的核自旋状态的正 常分配情况由于未成对电子的存在而受到干扰时,就能 观察到CIDNP。 一个电子带有的强磁矩引起了核自旋状态的极化
不同的卤素具有不同的活性,从而选择性也不同。
① 溴代反应:
Br· 活性较低,因此对不同烷烃上的氢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在前一节举了Br· 对烷烃中不同氢的选择性的例,当有苯基、烯基 或羰基等稳定自由基的基团存在时,选择性更高。
例11-5:
②氯代反应:
Cl· 的活性比Br· 高,而位置选择性则差得多。 当底物有吸电子基时,表现出极性效应:由于氯原子是一个亲电 性的质体,因此,与吸电子基直接相连的位置及α—位,由于电子密 度低而不发生氯代反应,氯代发生在其β位和γ位。
大多数自由基反应都是通过链反应来完成的,链的长短不一,但 在反应特点上有共同之处:
链传递的条件:
①自由基能保持一定的浓度; ②参加传递的自由基的相对活性应大致相同。
链反应的动力学:
① 在稳定状态时(动态稳定时),引发和终止处于平衡:
引发总的速度=终止反应的速度。如果不是这样, 就不会有增长步骤中间体的定态浓度,而应当观察到自 由基中间体的积累。
若[B—X]0=[B—Y]0, 而测得[B—X] t<[B—Y]t,则:[B—X] 0/[B—X]t >
[B—Y] 0/[B—Y]t, 即:kx/ky >1, 表明B—X的反应活性大于B—Y。
② 分子内竞争反应:
在同一分子中,有不同的活性反应点,用分子内竞争的方法,可 以比较这些反应活性点之间的相对活性。
作用,这个作用在自由基反应的抗磁性产物的NMR谱图 中显示为吸收的增加或发射的增加,或两者都增加。
③ 化学检测法:
ESR方法要求形成的自由基有一定的稳定性,并有一定的浓度以
供检测。当自由基活性太高、寿命太短时,就可能检测不出,化学 检测法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 ⑴捕捉法: 向体系中加入一个自由基捕捉剂,其作用类似于无机定性指示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