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_化学_初中_
教学过程
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1、燃烧的定义
二燃烧条件的探究
1、对比试验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引入: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量的源泉,火给我们带来
了温暖和食物。
人类从钻木取火到航空航天,从远古到现代,
每一次文明的前进步伐,都与火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PPT1】本节学习目标
【PPT2】温故知新:前面我们做过几个燃烧实验,描述出
燃烧现象。
【PPT3】
燃烧:通常我们所说的燃烧就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
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PPT4】
对比实验现象分析与推断
火柴可燃吗?小石块呢?
阅读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上燃烧现
象对照表格
结合课前的预习和
燃烧现象对照表格
得出燃烧定义
1.燃烧
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
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燃
烧
和
灭
火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可燃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结论
3、燃烧的条
件:火三角
4、设计实
验,对具体
问题进行分
析
室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
吗?点燃后?
在空
气中,已点燃的蜡烛能维持燃
烧吗用烧杯倒罩住呢?
分析: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
点,三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人们燃烧通常所说的火三角。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如下
图所示,小组内讨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温度、着火点
和与空气接触三个方面比较:
a、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的是_________;不同的是
_______。
b、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相同的是______,不同的是______。
2、实验时可观察到哪些现象?___________。
3、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 ____________。
4、如果用导气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将会观察到什么现
象?试说明原因。
分析:借助【视频1】增强学习效果
过渡:火给人们带来光明,有时也会带来灾难,火从天使
学生活动一:结合经
验探究物质燃烧的
条件
小组内讨论分析后
完成学案
加强记忆
学生活动二:
小组内讨论分析后
完成学案
二、灭火的原理
1.灭火的方法和灭火的原理
2.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归纳对照
3、学以致用
4、火灾安全自救常识变成恶魔,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看【视频2】火灾的危害
如果发生了火灾,你知道怎样灭火吗?这有一支燃着的蜡烛,
用提供的器材,你能想到哪些灭火的方法吗?
灭火的方法采取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
降低温度
隔绝氧气
移走可燃物
练习:
1、油锅着火如何处理?煤气着火如何处理?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3、假若我们遇到火情时,你都能采取哪些相应的解决措施成功
的自救呢?
借助漫画口诀,加深火灾自救教育
分小组探究,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
加深对火灾的认识,
知道大伙无情,注意
用火安全。
结合P118 活动天
地,小组内的同学讨
论,尽可能的说出自
己在日常生活中的
灭火方法,完成学案
活动三表格
学生活动四:完成学
案练习题
自己谈谈面对火灾
应该如何自救
三、当堂训练
训练案,做前5个小题。
1.2008年6月中旬,奥运火炬在重庆境内进行传递,以表
达重庆市民迎奥运的热烈心情。
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1有可燃物2有足够的氧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
使用铝合金作外壳
A、123
B、234
C、134
D、124
2.住宅或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
的气体
3.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扇子扇灭
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4. 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
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
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当堂达标
【学情分析】燃烧与灭火_化学_初中_-3709830008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对于燃烧的实质、灭火的原理、如何更好地利用燃烧放热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没有清楚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如何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再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去,是本节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
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本课时学生对“着火点”的含义可能理解不够,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理解。
在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源于生活,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课件展示燃料燃烧条件实验视频及火灾危害的视频,放给学生看,给学生视听上的直观感受,节约时间,避免了污染。
【效果分析】燃烧与灭火_化学_初中_-3709830008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学生的做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助于教师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因此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及个人与教师两部分进行。
一、教师当堂测评分析
借助导学案当堂训练习题来看,90%的学生能掌握本节所学知识,认识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了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并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并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但个别学生对温度与着火点的关系还存在混淆,没有把着火点看成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把降低温度描述成降低着火点。
二、小组内个人以成长记录卡的形式进行当堂自我测评分析: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完成了能力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学以致用、巩固提高人机交互让学生主动完成了知识的评价;通过深化认识、品评功过,总结反思等反馈学生的情感历程。
注重学生对学习知识与技能实践的结果的收集和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成长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评价的趣味性、参与性。
示例
年级初三班级九班学科化学姓名王璐瑶内容自评他评师评
探究过程中的主动性√√√
小组讨论交流中的表现√√√
创新能力的表现△√△
知识的掌握情况○√√
自救常识掌握情况√√√
你对自己的评价○
你对本节课的意见或见议可以多设计几个有关燃烧的条件的练习题
附:画√表示完成情况很好;画○表示有一些不足之处;画△表示还需努力。
【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_化学_初中_-3709830008 《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是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课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是继“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和镁、碳、磷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之后对燃烧现象的理论分析,是对于以前知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又为后面的“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可以说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本节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对于燃烧条件的探究,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究是否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是否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发生燃烧,让学生明白燃烧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对于灭火原理的探究则适合建立在对火灾事故的分析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移走可燃物、降低温度、隔绝氧气,认识到三个条件破坏掉其中任何一个,火就会熄灭。
年级学科
编号主备人审核人日期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学案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