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材于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常用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二课时围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和爆炸发生的原因,展开关于燃烧的继续学习。
教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讲述了爆炸的原因,以燃放鞭炮为例说明,并通过家用燃气爆炸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
教材选取面粉爆炸的有趣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进而引出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知道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通过第一课时,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
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看到实验现象,且有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意识,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现象为何不同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2、知道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
3、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
4、认识安全图标,初步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对比和分析。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面粉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充分燃烧和爆炸,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燃烧条件,爆炸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爆炸产生的原因,安全意识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2通过提问回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3、实验展示,通过面粉燃烧系列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自然过渡到充分燃烧条件的发现和得出。
【实验探究】
通过问题引入:如何让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
1、面粉燃烧实验
通过改变面粉状态,呈粉尘状时可被点燃,验证面粉是可燃物,进一步体会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
2、面粉爆炸实验
继燃烧实验后,再次提出问题:如果瓶口塞上软木塞再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将学生带入对燃烧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时的思考,对爆炸产生的原因有一个直观地感受。
【图片分析】:孩子们嬉戏的环境是否安全?
强调爆炸形成需要密闭和剧烈燃烧。
【总结结论】
1、列举多种能发生爆炸的可燃物
可燃性气体H
2、CH
4
、CO、液化石油气;
面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尘。
2、归纳爆炸的定义,分析发生爆炸的条件。
可燃物、有限空间内剧烈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爆炸
【视频资料】:2015年日照市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7?16”较大着火爆炸事故。
观看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了解事故发生原因、救护措施以及爆炸带来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感和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
介绍爆炸的危害和利用,使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是如何利用。
3、通过生活中的爆炸,区分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4、认识与易燃物和易爆物有关的安全图标,学会简单的防爆知识。
【小结】一、充分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足够大
2、充足的氧气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物
2、爆炸
3、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4、安全图标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评测练习】
随堂练习
1、以下气体混合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和天然气
B. 二氧化碳和氧气
C.甲烷和空气
D. 氮气和氩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站内可以抽烟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引起的
C.爆炸一定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
D.天然气和空气混合点燃一定会发生爆炸
3、下列图标中必须放在面粉加工厂的是()
A. B. C. D.
安全演练
1、实验中需要点燃氢气或一氧化碳时,你会怎样做?
2、当你发现家里的天然气泄漏引发火灾时,你会怎样做?
【作业】1、能否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为什么?
2、请你对一次性打火机的使用设计一份安全使用守则。
课后反思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主要介绍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包含爆炸、爆炸极限、充分燃烧、安全教育等内容。
由于在第一课时已经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做了充分地讲解,所以在本课时设计中,更多地是想将以第一课时的内容为骨架,充分挖掘利用面粉爆炸这一课本中的实验案例,将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为血肉,将爆炸介绍得更丰满更直观易懂些,因此有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没有完全按照教材顺序,而是以可燃物为出发点,通过面粉是否可燃为契机,将燃烧、爆炸糅合在一起,使得内容有连贯性,再通过爆炸的事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接受安全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选择素材时,也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求知欲。
本课设计意图融入更多相关的化学知识,在授课时还应注意收放要得当,不能铺得过开,反而会显得有些杂乱,个人感觉做得不够好,还需再提炼、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