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第四章

财政学第四章

第四章购买性支出本章要点提示购买性支出的概念及其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购买性支出的主要内容财政投资性支出本章内容引言2005年某市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共购买办公用联想台式计算机136台,惠普激光打印机56台,办公用车5台,共支付供应商货款247.2万元。

通过本章学习,请思考该市政府采购行为的性质是什么?会对当地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第一节购买性支出的一般分析一、购买性支出的概念购买性支出是政府作为一般的市场主体,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等。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扶贫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税式支出等。

第一节购买性支出的一般分析购买性支出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偿性。

政府在从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获取实现自身职能所需的商品和劳务过程中,政府把货币支付给家庭和企业部门,同时从他们手中得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

(2)等价性。

等价性是由购买支出的有偿性特点决定的。

政府购买是一种市场行为,是市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交易时必须遵守等价交换法则。

(3)消耗性。

在政府购买支出活动中,商品和劳务一经被政府购买,它们将在政府职能的实现过程中被逐渐消耗掉,与生产部门的生产要素的消耗使得生产要素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节购买性支出的一般分析二、购买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一)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财政的购买性行为是在市场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因此,这类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必然对社会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一节购买性支出的一般分析(二)对流通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劳务必须通过市场销售以后才能进入消费,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销售才能得以实现。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所形成的购买力是整个社会购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财政的购买性支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一节购买性支出的一般分析(三)对分配形成的影响1.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不变,只是所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结构上发生改变时对分配形成的影响。

2.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在总额上发生改变,或者增加或者减少,而在结构上仍保持着原来的状况时对分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可咋办?形成的影响第二节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的含义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支出。

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知识库:国防和行政管理的公共产品性质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品”、“公共物品”等,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

按照萨缪尔森的定义,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也消费该产品。

”可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

第二节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决定于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结构及其职能,其主要包括:行政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公安支出外交支出国家安全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按其最终用途划分,可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第二节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二)国防支出的内容我国的国防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用于专项工程和其他的支出国防支出按用途可分为:维持费投资费知识库:我国各时期财政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的变化情况我国各时期(1950-2004年)财政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的具体变化情况见表4-1及4-2知识库:《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2005年也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成立60周年。

为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在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的政策与主张,系统介绍中国参与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事务的情况,9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

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我国在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导弹防御问题,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解决军控领域的人道主义关切等方面的基本政策主张。

第三节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和意义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各项公益性事业发展所经费的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同时也是非生产性支出。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其贡献越来越大。

知识库: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的发展不断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表现在创造、应用和推广科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经济的增长。

科学技术进步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够使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生产出更多有使用价值的产品,通常可概括为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改革工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等。

同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表现在科技进步促使整个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科技进步促使人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急剧地加深了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等方面。

第三节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内容(一)按部门划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此外,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还包括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项事业的事业费支出。

第三节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二)按用途不同,可以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1.人员经费支出。

工资是人员经费支出中最主要的内容。

2.公用经费支出。

公用经费支出用于解决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为完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

这些公用经费开支主要包括以下项目: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第三节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三、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1.原则:保障供应,厉行节约。

2.管理制度和方法(1)定员定额管理定员定额管理是通过制定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的人员编制和财务收支限额来安排和控制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制度。

①定员管理②定额管理知识库:定员管理和定额管理•所谓定员,就是确定人员编制的指标,根据“精兵简政”的原则和要求以及各个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规定完成一定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工人数。

•所谓定额,就是确定开支的限额,对不同的支出项目制定相应的开支标准。

第三节文教科学卫生支出(2)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则》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①“核定收支②“定额或者定项补助”③“超支不补、结余留用”④“收入上缴”知识库:我国各时期财政教育支出的变化情况从1953年—2004年,我国各时期财政教育支出的变化情况见表4-3第四节财政投资性支出一、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特点和内容1.政府投资不以盈利为目的,注重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主要集中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能源、通讯、交通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内。

第四节财政投资性支出二、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提供服务的各种公共设施。

狭义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下水道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

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提供服务时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四节财政投资性支出(一)政府介入基础设施领域的理论依据1.基础设施消费中存在外部效益;2.基础设施的生产与消费有着与其他产品不同的特点:①基础设施的生产大都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收慢(或回报低)、风险高的特点。

②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先行资本”,是一种基础性产品,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③基础设施具有地域性。

3.基础设施配置涉及社会公平问题。

第四节财政投资性支出(二)以财政投融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第四节财政投资性支出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的限制。

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财政投融资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本为公共投资筹集资金。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包括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或政府的相关决策进行投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一般来说,政策性银行贷款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其放贷支持的主要是商业性银行在初始阶段不愿意进入或涉及不到的领域。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郑晖•例如,国家开发银行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交通等“瓶颈”行业和国家需要优先扶持领域,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这些领域的贷款量占其总量的91%。

进出口银行则致力于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以及支持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项目。

农发行主要承担国家政策性农村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拨付,专司粮棉油收购、调销、储备贷款业务等。

第五节财政农业投资支出一、财政农业投资的重要性“三农”问题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性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弱质产业。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正是针对这种实际,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农村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农民也是公民,也是纳税人,也应享受国民待遇。

并且许多农村投资只适合于政府来做,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是根基。

第五节财政农业投资支出二、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主要内容在农业方面,政府的投入主要表现为财政支援农业的投入,这又分为预算内资金投入和预算外资金投入两部分。

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的支农资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林、水利、气象等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支出。

2.农林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第五节财政农业投资支出3.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

4.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

5.支援农业生产支出。

6.支持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支出。

除此之外,国家还利用信贷、价格以及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地支援农业生产发展。

第五节财政农业投资支出三、近年来我国政府财政农业投资主要支出情况1.为了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2001年中央提出对农村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六小工程”建设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