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的验证汇总
5
二、分析方法验证 3、分析方法验证范围
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
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
检验方法;
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二、分析方法验证
4、需验证的检验项目 1)鉴别试验 2)杂质的限度检查
3)杂质的定量测定
至少标示量(100% 溶液)的80 -120%
98.0 -102.0% (n=9,3个浓度,每个浓度三份样品) ≤2.0%(n ≥9,至少3个浓度,每个浓度测3次) 规定时间内变化≤2.0% 系统适用性实验通过
需验证项目
项目内容 准确度 精密度 专属性②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 范围 耐用性 鉴别 否 杂质测定 定量 是 限度 否 否 含量测定 是
5)精密度
6)检测限 7)定量限 8)耐用性 9)系统适用性
采用的技术
检测方法
确定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
1)专属性
定义:是指在其他成份(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
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
性;能反映该分析方法在有共存物时对供试物准确而不受 干扰的测定能力。
通常,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一种分析方法不太可能对某一特定的被分析物具有专属性 (完全辨别),在此情况下,建议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 析方法以达到所需的辨别水平。
9
1)专属性
含量测定目的是得到样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或效价的准确 结果。 对于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来说,应当用具有代表性的色
谱图来证明专属性,并在图上适当地标出每一种成分。色谱
法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1)专属性
已知杂质:对于主成分含量测定可在供试品中加入杂质
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与未加杂质和辅料的
22
5)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均匀供试品,经多 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 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5)精密度
名称
重复性
定义
验证方法
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 在规定的线性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至少测定9次(例如3 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 种浓度/每种浓度3次),或在100%的实 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验浓度下,至少测定6次。
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是① 是
是③ 是 是 是 是
是 是① 是
否 否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否 否 否 是
注意:“否” 表示通常不需要做的项目: “是”表示通常需要做 的项目。 ①假如已做了重现性,就不需再做中间精密度; ②分析方法缺乏专属性,可以由其他分析方法来补充; ③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
三、分析方法验证常见问题
样品的选择问题 供试品溶液制备考察不全面 对照品溶液浓度与供试品不匹配 标准曲线的制备 样品测定不在线性范围之内取样、范围 太小、单位等问题 色谱条件的选择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回收率测定问题 应详述理由并附相关图谱 对照品称量难以达到精密称定的要求 方法改变后应与原方法作比较
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 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 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 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 精密度。 应根据方法使用的环境而定,确定随机 事件对分析方法精密度的影响。 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 不同分析人员 不同设备
中间 精密度
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 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 精密度
通过实验室之间的检测来评价; 如果方法需要标准化如收载到药典中的 方法,则应考虑重现性。这些资料不是 申请上市文档的三部分。 协作标定 能力验证 药品标准的实验 复核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 国际协调会(ICH)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二、分析方法验证
1、方法验证的定义: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 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 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是判断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科学、合理,是否能控制产品的内在质 量,证明分析方法适合相应检测要求。
如在六个空白样品中,分别加入已知浓度的样品(浓度范 围为含量测定浓度的80%-120%)
19
4)准确度
加样回收:在已准确测定含量为P的样品中+已知量为A 的对照品或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
4)准确度
方法 准确度应在规定范围内建立,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 价。
例如:测定含量的准确度,按标示量的80%,100%和120%
配制三个浓度的溶液,每个浓度各配制3份供试品溶液, 进行测定。
21
4)准确度
数据要求:
需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
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 一般推荐含量(HPLC、GC、UV)的回收率(平均值)要 求在98.0%-102.0%范围内。 杂质的定量测定的回收率(平均值):限度<0.5%,在 80%-120%范围内;0.5%≤限度<5%,在90%-110%范围内;限 度≥5%,在95%-105%范围内。
3)范围
含量测定时,范围通常为测试浓度的80%-120%。
4)准确度
定义: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 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一定的准确度为定量测定的必要条件,因此涉及到定量测 定的检测项目均需对准确度进行验证。
4)准确度
测定回收率R一般采用空白回收法和加样回收法。 空白回收:已知量为P的对照品。测定值为A。
测定和含量定量测定均需验证线性。
2)线性
试验方法 应在规定的测定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 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
样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个浓度的供试样品,每个
浓度各一份,每份供试样品检测3次,以测得的响应信号最 为被测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用最小二 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试样比较测定结果。 未知杂质:可以通过测定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 与另一已验证的方法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或进行破坏性试 验证明,在相对激烈的条件下:光热、酸碱、氧化、还原等, 比较破坏前后的结果的差异。
11
2)线性
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供试品中被测物浓度 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线性是定量测定的基础,涉及定量测定的项目,如杂质定量
谢谢!
37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5)精密度
系统重复性:相同条件下,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样品溶液多 次测试结果的接近程度。 同一均匀标准样品溶液,连续重复测定六次,计算各组分响
应值与平均值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
方法重复性:相同条件下,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个均匀样品 ,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的接近程度。 同一样品,至少称取六份,再测定每一份样品含量,计算每 一次测定的含量与平均含量间的相对标准偏差。
分析方法的验证
1
内容:
一、介绍
二、分析方法验证
三、常见问题
2
一、介绍
方法分析:是为完成检验项目而设定和建立的测试方法,它
详细描述每一个分析试验所必须的步骤。
一般包括分析方法原理、仪器及仪器参数、试剂、供试品溶
液与对照品溶液等的制备、测定、计算公式及限度要求等。
3
一、介绍 分析方法确认或验证相关指南
2.HPLC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 流动相pH值变化的影响; 流动相组分变化的影响;
不同色谱柱(不同的批号和/或供应商);
柱温; 流速。
8)耐用性--考察因素
3.GC法中典型的影响因素: 不同色谱柱(不同的批号和/或供应商); 柱温
流速
固定相 不同类型的载体
8)耐用性--考察因素
13
2)线性
一般配制方法: 在含量测定浓度的80%-120%均匀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的浓度
点配制溶液各三份。
14
2)线性
数据要求: 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 推荐接受标准:
相关系数R≥0.998
其截距不应明显地偏离零点。
15
3)范围
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 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范围通常与分析方法的测试结果相同的单位表达。涉及 到定量测定的检测项目均需对范围进行验证。
25
6)检测限(LOD或DL)
检测限系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常用方法如下: 1.直观法 用已知浓度被测物的样品,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 最低浓度或量。用于非仪器分析法(目视法),也可用于仪器 分析法。
6)检测限(LOD或DL)
2.信噪比法:仅适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的测试信号与空白样品的测试信号进 行比较,计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小浓度。
33
二、分析方法验证
6、验证接受标准(含量-HPLC,GC,UV)
验证内容 精密度/重复性 接受标准 RSD≤2.0%,n≥6
中间精密度
专属性 线性 --相关系数 --截距 --剩余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