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心理过程与人格

二-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记忆的种类


1.根据记忆内容分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2.记忆的分类
(1)按照记忆内容可分为4类: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再现的 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如对人外貌的记忆。 优点: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 具有显著地直观性 逻辑记忆——以概念、命题等抽象语言符号为形式 的记忆,如人对语言文字的记忆。 特点:概括性 理解性
(四)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 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是 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1、思维活动的凭借物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思维的支柱 。 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凭借物。 抽象思维:以语言为凭借物的思维 。
2.思维的特征 ①间接性 ②概括性
第一节 心理过程
2.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 方位等空间特性的反映。 (2)时间知觉:指对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指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 速度的反映。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3.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又称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 内所注意的对象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 物或活动上。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 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 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a)
(b)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三)记忆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三)记忆
1.记忆的概念 的反映。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
记忆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再认或再现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 入的信息进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 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凭借 记忆人才能积累知识经验,不断成熟起来。 如果没有记忆,经验将无法积累,人将永远 处于新生儿状态。
闭合性法则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3)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用
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的特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知觉的理解性(图3)
知 觉 与 经 验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4)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 人对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常见的知觉异常有:错觉、幻 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这些异常对心理问题及心理障 碍的判定具有临床意义。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五)想像 1.想像的概念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
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像的基本素材是表 象。所谓的表象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 的形象。 无意想像(没有确定的目的,不由自主)— 梦 再造想像 2.想像的分类 有意想像
创造想像 幻想 理想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2.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是接受外界信息,反映外界事 物的个别属性。包括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皮肤觉(包括触觉、 温度觉和痛觉)等五种基本感觉。
(2)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信息, 反映自身位臵、运动及内脏状态的个别 属性。包括内脏觉(或称为机体觉,包括 饿、 渴、 便意、 性等感觉)、运动觉、平衡觉等。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4.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个分解为个别部分或特征; 综合是把事物的多个部分或特征组合为整体;人 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 合这样一个反复不断的过程。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2)比较:是把事物加以对比,从而找出事物之间 的异同点。分析与综合是比较的基础,比较是抽象与概 括的必要前提。比较既可以在时间上进行,也可以在空 间上进行。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本质 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 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可分为 1)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把各种信息聚合 起来,朝一个方向聚敛进行,形成惟一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 沿不同路径,寻找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 (3)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 1)常规性思维:用惯常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打破常规,推陈出新的思维。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区别: 知觉是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则是个 别属性的信息摄入。 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的总合,还依赖于人 的主观态度与过去的知识经验 联系: 均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 引起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 知觉的基础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1)选择性指在知觉的过程中把知 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图1)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知觉的选择性(图2)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2)整体性 指在知觉的过程中将客 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整合的特性。 (图1)
(a)
(b)
接近法则
局部对整体的依赖性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知觉的整体性(图2)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③长时记忆通过对材料的复述、组织、加工和 有动机的努力而习得。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永久 性记忆。 特征: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 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反复强化形成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存储容量几乎是无限大的。三者之间 的关系可归纳如下: 注意 复习
信息 刺激 瞬时 记忆
短时 记忆
提取
长时 记忆
遗忘
遗忘
记忆的阶段模型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3.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
根据有无目的: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根据是否理解: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1)识记 识别和记住事物,实际就是人的学习过程。
(2)保持 对识记过的事物进行加工、巩固和保存的 过程。 (3)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辨认的过程。 回忆是识记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够在头脑中重 新出现的过程,是信息提取的高级过程。 提取信号 信号式回忆 自由式回忆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人格
认识过程
意志过程
感觉 知觉
情感过程 人格倾向性 人格特征 自我意识
记忆 思维
想象 注意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心理过程 人 格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一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 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心理现象。
空想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六)注意
1.注意的概念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 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意志努力的 注意。 (3)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意志努 力的注意。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 为内容的记忆。 优点:是人们当前活动的动力; 可推动人们从事某些活动或制止某些行为; 回避对他们有害的事。

运动记忆—— 对做过的动作的记忆。
特点:比其他各种记忆发展的早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2)按照记忆保持的时间可分为:瞬时记忆、短 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①瞬时记忆(感觉登记 ) 刺激停止后,感觉信息极短 时间内的保存。 特征:一般为0.25~2秒,如果这些信息及时被 加工,则进入短时记忆,否则就被遗忘。 ②短时记忆当瞬时记忆的内容引起个体注意后,信 息就会由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 特征:其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短时记忆 的容量较为有限,一般7±2个项目。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反映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软硬、声音、 气味等个别属性。 感觉虽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在人的心理 活动中却十分重要。只有通过感觉,我们才能感 受事物的各种属性,感知它的色泽、软硬、温度 等,才能了解自身的运动、姿势以及内部器官的 工作情况。一切高级的心理活动都在感觉的基础 上产生,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初源泉。 “没有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 也不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二、情绪、情感过程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 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称为情绪情感。 需要是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 础。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4.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人的感觉能力的大小被称为 感受性,其衡量指标是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能 够引起感觉的最低刺激量。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高, 感受性越低,反之则相反。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