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ppt课件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ppt课件
13
.
三 问题解决过程
(三)执行计划或尝试解答 当表征某个问题并选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下一
步就要执行计划、尝试解答。执行计划是指问 题解决者采取一系列行动贯彻计划,如进行运 算或其他操作。
14
.
三 问题解决过程
(四)评价结果 当我们选择并完成某个解决方案之后,还应该对结果
进行评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评价结果的方法之一, 就是寻找能够证实或证伪这种解答的证据。 除了对结果进行评价外,更为重要的是进行反思,总 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出 其中的问题。 这种反思不仅在解答之后进行,而且要贯穿在整个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就是说,要在问题解决的各个阶 段都要进行实时监控,不断描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 程,确定所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合解决问题的计划。
图式激活
无
图式 激活 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
尝试解答
评
价成功 停止
失
败
7
.
三 问题解决过程333
(一)理解和表征问题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意味要 理解和表征问题,即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包括问题 的条件、目标以及可用的操作。
1. 识别相关信息 2. 语义理解 3. 整体表征 4. 问题归类 例证:P333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1
.
一 问题及问题解决
❖ 问题: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 到疑难的情境。
❖ 问题解决: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需运用一系列的 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1、问题情境性 2、目的指向性 3、操作序列性 4、认知操作性
2
.
问题的分类
按照问题的组织程度: 1 结构良好问题: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
(2)爬山法
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其基本思想是:先设立一个目 标,然后向目标方向走到与起始点邻近的某一节点, 逐步逼近目标。
是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种变式,以渐进的步子向目标 状态靠近。也称局部最优选择法。
12
.
三 问题解决过程
(3)逆向反推法
在有些问题解决中,从初始状态出发可以有多种走法,但 只有一条路能到达目标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用逆向反推 法解决问题是较为可行的。
尝试错误法就属于典型的算法式策略,例如玩“魔 方”,一会儿这么试,一会儿那么试,最终可能完成 任务。
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以尝试错误方式解决问题。
可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
费时费力,不容易实现。
10
.
三 问题解决过程
2.启发式(heuristic)策略,指根据目标的指引, 试图不断地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 的状态,从而只试探那些只对成功趋向目标状 态有价值的操作。
.
二 问题解决的实质
1. 试误说 2. 顿悟说 3. 信息加工论
5
.
三 问题解决过程333
现代认知派观点 基克等人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包括这
样四个阶段:理解和表征问题;制定计划 或寻求解答;执行计划或尝试解答;评价 结果。各阶段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联系 (如图5.1)。
6
.
基克解决问题过程的模式1986
15
.
四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知觉情境 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 问题表征 原型启发 酝酿效应 知识经验 情绪动机
16
.
知觉情境
知觉情境就是被直接感知到的问题的空间 组织形式。一般而言,知觉情境越简单、越显 著,解决问题就越容易。复杂、隐匿或容易引 起误解的知觉情境都将妨碍问题解决。
17
.
8
.
三 问题解决过程
(二)制定计划或寻求解答 制定计划或寻求解答是指确定解决问题的一般
过程,如重新描述问题,使之与熟悉问题更类 似;建立问题的子目标层级;选择解决问题的 策略等。一般来说,在制定计划或寻求解答过 程中,可能存在算法式和启发式这两种一般的 策略。
9
.
三 问题解决过程
1.算法式策略(algorithm),指将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 的方法都列出来,具体化,逐一加以尝试。
问题 A B C
D
1 21 127 3
100
2 14 163 25
99
3 18 43 10
5
4 9 42 6
21
5 20 59 4
31
6 23 49 3
20
7 15 39 3
1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28 76 3
25
9 18 48 4
22
22 10 14 36 8
6
解法 D=B-A-2C
D=A+C D=A-C D=A+C D=A-C .
请用连续四条线段把九个黑点连起来:
••• ••• •••
18
.
••• ••• •••
••• ••• •••
••• ••• •••
••• ••• •••
19
.
••• ••• •••
20
.
定势作用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或经验而造成的一 种预先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21
.
定势实验(Luchins,1942)
以一定的以往经验为基础。
采用选择方式搜索解决问题。不探索所有途径,仅仅 对经验中认定的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探索。
简单省事,效率高。
不能保证问题的成功解决。
11
.
三 问题解决过程
(1) 手段——目的分析
手段——目的分析是人类解决问题、搜索问题空间的 普遍方法之一。其一般特征是把总目标分成子目标, 运用算子,进行匹配,消灭差别,最终达到总目标。
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 2结构不良问题:没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
状态或者解决方法的问题。
3
.
乔纳森
把问题分为11类,问题的排列是从结构良好往不良依次递进的。
逻辑问题
算法问题
故事问题
规则运用问题
决策问题
故障排除问题
诊断解决问题
技巧策略运用问题
案例系统分析问题
设计问题
4 两难问题
定势对大中学生问题解决影响的结果比较(任亮等,2001)
初中生 高中生
定势率 62.2
男生 64 定势率
女生 60.4 定势率
23
75.8 75.4 76.7
大学生 78.5 76.9
80.5
总体 72.1 72.5 71.4
.
24
.
25
也称逆推法,是从目标状态出发,考虑如何到达初始状态的问题解决 方法。常用于几何证明和迷宫问题。
(4) 类比思维
当我们面对某个问题而对该问题的领域知识所知甚少时, 我们常常会使用类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人们发明潜艇后,科学家们试图测定潜艇在海下 的方位,通过研究蝙蝠的导航机制,最终发明了声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