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态学3,4
3-4管理應用用數學模式的意義
缺點: 1、數學模式不能概括整個管理系統 2、數學模式不容易驗證其是否真正代表管理系統 3、管理但數學模式所反映的並不是客觀的管理系統 4、數學模式不能處理人人性因素在管理系統中的影響
3-4管理應用用數學模式的意義
優點: 1、管理系統所具有的動態特性,是任何管理者所最棘手手也 是最需要掌握的重點,數學模式可以運用用簡易的操作就能表 現這種動態特性 2、管理系統的各種線性或非非線性關係,不是一一般心心智或言言 辭模式所能清楚表達或處理 3、管理者的⺫目目的在使管理系統趨於冀求的穩定狀態
3-5模擬的意義
電算機模擬的使用用優點: 1、實地觀察真實系統的某些現象或程序為不可能或太過昂貴時 (登月月活動、銷售預測、GNP預測⋯⋯) 2、真實系統的現象或程序太過複雜而而無法用用數學方方程式進行行解析 時(企業、經濟、社會系統的問題) 3、真實系統的現象或程序有時雖能利用用數學方方程式研擬表示示,但 是因為太過複雜而而無法用用一一般的解析方方法求解時 4、為驗證複雜數學模式的效度,電算機模擬為最有效的方方法 5、決策者與規劃者或系統設計者能夠研究或瞭解各種政策、情 報、組織結構、環境等的變化對系統的影響 6、使研究人人員深入入地觀察系統的行行為變化,而而能對系統的改善提 供有效的建議 7、作為有效的訓練及教育工工具,使學者能快速地瞭解各種理論分 析、統計分析、決策分析的過程
第三章 模式與模擬
3-1 模式的意義與類別
我們常聽到管理科學工工作者說 “有關的研究與分析,應先設法建立立模式⋯⋯” “根據模式分析的結果,此一一問題的意義為⋯⋯” 那麼,究竟什麼是“模式”?
3-1 模式的意義與類別
WHAT 模式這一一名詞,最普遍也是最初始的意義是與“模 型”相通的。 它表示示真實物體的替代品,例如汽車車、飛機、輪船 模型 建築模型可以幫助我們可幫助我們透視空間與建物 的安排;水水工工模型可幫助水水利工工程師瞭解各項水水利 工工程設施的特性與效能。 在這個層面面上,模式就是模型,也都是實體可觸摸 的,因此為一一般人人所最容易瞭解與接受。
3-1 模式的意義與類別
心心智的(Mental) 抽象的模式
(表現方方式上)
言言辭的(Verbal) 圖形的(Diagrammatized) 數學的(Mathematical) 靜態模式
(時間上)
模式
動態模式
3-1 模式的意義與類別
實體的靜態模式:建築模型 實體的動態模式:風風洞實驗室中操作的飛機模型 心心智模式:一一個人人的內心心的觀念或想法 靜態的心心智模式:對街道位置的記憶 動態的心心智模式:對未來的憧憬 言言辭模式:對事務或現象,以口口頭或文文字所作的敘述或說明 靜態的言言辭模式:企業組織的說明與介紹 動態的言言辭模式:新聞報導
3-5模擬的意義
電算機模擬所常遭遇的詰難: 1、模擬模式的構建具有濃厚的藝術氣氛而而較缺乏嚴謹客 觀的結構;模式的內容及結構受構建者主觀影響很大大, 很難以嚴謹客觀的方方式作驗證比比較 2、模擬模式所獲得的解答為特殊解(Particular Solution) 3、模擬語言言的困擾
第四章 構建動態模式的原則
1、含義或說明不夠清楚 2、模式的假設與心心智的想像很難一一致 3、心心智模式不易與他人人溝通 4、心心智模式無法有效地進行行動態操作
3-3數學模式
由數學操作的觀點而而言言,一一般的模式可概分為下 述幾類: 1、靜態或動態(Static or Dynamic)模式 2、線性或非非線性(Linear or Nonlinear)模式 3、穩定或不穩定(Stable or Unstable)模式 4、定態或暫態(Steady-State or Transient) 模式
3-5模擬的意義
模擬(Simulation),利用用模式進行行各項試驗以揭示示模式 所代表的理念或系統的特性 因此,一一方方面面,模式與模擬基本上是無法完全分離的;另 一一方方面面,模式的構建後,需要進行行模擬操作 數值電算機(Digital Computer),即通稱之電腦,使得 模擬操作所受到的限制大大為減少 事實上,模擬就是一一種逐步求解(Step-by-Step Solution)的過程,一一般模擬操作常常需要將模式的形態 轉換為一一系列的程式,這些程式實際上就是一一連串的指令, 他說明如何進行行逐步的計算,所以這種系列程式組合形態 的模式就稱為模擬模式(Simulation Model)
3-1 模式的意義與類別
圖形模式:以圖畫、畫片片,或流程圖等方方式來描述事務 靜態的圖形模式:一一張汽車車的照片片 動態的圖形模式:電影 數學模式:強調以數學符號及數學方方程式來說明事物的現象 靜態的數學模式:未含時間變數的方方程式 動態的數學模式:含時間變數的方方程式
3-2心心智及言言辭模式的缺點
4-1系統動態模式的⺫目目的
另外,必須強調的是,系統動態模式的⺫目目的,不是為 任何特定事件於未來特定時間提供計量性預測工工具, 不可否認的,系統動態模式具有預測的效果,但它絕 不是預測的工工具,預測也不是它的⺫目目的,因此,也不 應該以模式預測某一一事件的準確性作為評斷模式效用用 的唯一一基礎
4-2系統動態模式的範圍
4-2系統動態模式的範圍
4-2系統動態模式的範圍
社會系統及管理系統的問題,絕不是某個單一一學門門所能 解決的,因此,構建系統動態模式應該很自自然地將有關 技術、法律、管理、經濟、心心理、組織、財務,及其他 歷史性的諸多因素一一起考慮,使這些因素在模式中能夠 很恰當地表現出彼此的交互作用用 構建計量性的系統動態模式,應該要有勇氣盡量接納或 考慮我們用用言言辭或心心智模式問題時所認為重要的各種層 面面及因素 總體而而言言,模式大大小小的考慮,問題有關因素的取捨,雖 然有上述原則可資依循,但本質上,模式範圍之決定還 是相當藝術化的,無法一一蹴而而就,唯有透過實際的體驗, 累積經驗,方方能於處理問題構建模式是迅速而而適切地掌 握模式範圍的大大小小
4-1系統動態模式的⺫目目的
1、一一個有用用的系統動態模式應該能夠表現組織或企業的本 質 2、能夠顯示示企業策略或組織結構改變時所造成企業較好或 較差的行行為趨勢 3、顯示示企業體受環境衝擊時最脆弱大大部位,因此企業的經 營者或決策者能夠選擇有關的政策介入入點(Policy Entering Point)而而能提高高整體的管理績效
4-1系統動態模式的⺫目目的
對決策者而而言言,系統動態模式應該能夠作為一一項指南,而而 使得決策者能夠在運用用他們的直覺判斷的同時,能擁有一一 項有效的參考,因此,企業能夠建立立各種有效的經營發展 策略 事實上,系統動態模式的最大大貢獻,在於它能決定應該企 業系統受到環境衝擊、經營政策改變、或企業組織結構改 變等情況時,企業本身身所引起的變動程度,以及幫助經營 者瞭解各種情報資料的類別、精確度、時間性等經營決策 研擬時所具有的價值。 簡言言之,系統動態模式是“企業工工程”(Enterprise Engineering)為設計一一個能夠符合我們⺫目目標的企業組織 時所不可或缺的一一項工工具
4-3模式內部的情報回饋
其次,我們分析誇大大或放大大(Amplification)的因素,事 實上,放大大是解決情報回饋系統行行為最重要的特性 放大大或誇大大,表示示的是系統中某部分所顯示示出來的反應要 比比最初引起這些反應的原因所作用用的程度還要增大大 至至於情報的曲解(Information Distortion)問題,由於情 報是決策的輸入入要素,而而決策者的決定又又會受到情報的量 與質的影響,因此,影響情報流(Information Flow)的 所有因素也會影響決策者的決策品質 當然,情報收集及整理的過程與步驟也會在無意中曲解情 報 所以,情報受到許多內生生及外生生因素的干擾及影響而而難以 完全真切地被決策者所瞭解
3-1 模式的意義與類別
WHAT 事實上,我們周遭形形色色色色的世界是不可能完全藉著 上述實體模型加以表現的。 因此,我們只好運用用“抽象”的方方法,將真實世界的 現象作理想性的代表或表示示,這種理想性的表示示就是 一一般科學工工作者所常述的“模式” 廣義而而言言,“模式”實際上就是每一一個人人思考程序、 思考內容,或思考結果的描述與說明。
構建企業動態模式時,需考慮: 1、模式究竟以何種大大小小較為適宜? 2、模式所應包含的變數究竟多少方方為恰當? 3、模式的內容應該詳盡到怎樣的程度方方能解決我們所遭遇 的問題? 簡言言之,模式的大大小小應該取決於希望解決問題的大大小小 事實上,只要能夠定義問題之所在,模式的⺫目目標並不會很難 確定,而而困難的是,構建的模式不是沒有完全將⺫目目標包含在 內,就是範圍太過廣泛
4-3模式內部的情報回饋
就情報回饋系統而而言言,它能將系統之各種狀況轉變爲情報, 再由情報作為決策的依據,同時經由決策控制實際行行動,最 後,行行動又又改變系統的狀況,如此不間斷地循環著這種過程, 形成一一種封閉的環路 情報回饋系統概念的重要性,是由於系統各部分交互關聯的 型態;由於決策與政策所引起的誇大大行行為;或是由於行行動的 延誤,以及情報流通過程所形成的決策曲解等原因的綜合影 響,常常造成情報回饋系統成長長及穩定等現象的交互表現。 所以,我們必須格外注意情報回饋系統中,時間延遲的長長短 及性質,情報被曲解改變的程度,以及決策者作成決策的考 慮基礎等因素,方方能適切地構建動態模擬模式
系統動態學
-理論、方方法與應用用- 謝長長宏 著 報告者:葉詩穎 怡文文 指導老老師:蕭志同
報告大大綱
第三章 模式與模擬
3-1 模式的意義與類別 3-2 心心智及言言辭模式的缺 點 3-3 數學模式 3-4 管理應用用數學模式的 意義 3-5 模擬的意義
第四章 構建動態模式的原則
4-1 系統動態模式的⺫目目的 4-2 系統動態模式的範圍 4-3 模式內部的情報回饋
4-3模式內部的情報回饋
首首先,分析時間(Time)因素在整個情報回饋系統中所 扮演的角角色色 情報回饋系統的行行為與系統每一一行行動之時間先後有極大大 的關係,幾乎企業系統中每一一個階段的活動都存有時間 的延誤 因此,我們要仔細地分析每一一種時間延誤的久暫,以及 時間延誤與系統中有關變數的關係 但,時間延遲對系統整體的行行為可能造成不穩定的現象, 但絕不能說時間延誤對系統總造成不好的影響 因此,構建動態模式時,我們應該設法將平均延時 (Average Duration)與暫態(Transient)的時間延 遲特性作最貼切的表達,使得模式所表現的過程或方方式 和真正系統中時間延遲發生生的情況盡量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