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工艺美术史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的陶瓷
一瓷的优点
相对于以前的诸种材料,如青铜器,漆器,陶器,瓷器有如下优点:
首先,制造瓷器的成本相对低廉,分布较广,而且可以成比生产。
其次,瓷器易于装饰和造型
瓷器既轻便坚硬又便于清洗,所以在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
最后 在使用上,他能在使用者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
二,陶瓷工艺的两个系统
由于瓷器具有上述优点,因而,在六朝时,瓷器的烧制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青瓷以它独特的美学意义更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全国的范围内,形成了几个烧制中心,大约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系统。
原始社会各种工艺创作带来的启示:
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3形式感的应用4符号性的艺术手法
夏商周
1灰陶
灰陶,出土比较多,占90%。承接龙山文化发展而来在偃师地区仍然占主要地位。胎质比较坚硬经久耐用,装饰一般比较粗略,主要用日常用品。
2白陶
白陶,一种胎质呈白色的陶器,其胎质的坚硬度以及烧制的温度与瓷相近,白陶洁白精细,多为上层社会所使用。商代以后至今没有白陶出土。
中外工艺美术史知识点
———————————————————————————————— 作者:
———————————————————————————————— 日期:
ﻩ
中国工艺陶瓷
原始社会的陶
1,彩陶
距今六千---四千年前的新石器中期,在黄河流域最为密集,最早的彩陶在仰韶村发现,仰韶文化的彩陶最为丰富。一些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红色的陶器,用手捏制而成。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彩陶是原始人类生活的主要日常生活工具,也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制造。
釉陶与瓷器主要区别:
1胎质不同陶用普通的黏土,而瓷用高岭土
2烧制的温度不同陶烧制温度在800度左右 瓷则需要1300度以上
3玻花现象陶无玻化现象 瓷有玻化现象4 吸水率陶有一定的吸水率瓷的 Nhomakorabea水率极低。
秦汉
1,彩绘陶
彩绘陶主要是作为明器使用,它仿自生活用器,只为看,不为用。在陶胚上画彩彩料和胚体融合为一体,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彩陶不同,彩绘陶的花纹容易受潮或经水容易脱落。它的烧成温度很低,绕成以后一般要施一层黑色陶衣,在刷一层白底,然后进行彩绘,彩绘后不再经水和用。彩绘陶是在大汶口文化开始产生的,有花纹简单到汉代彩绘的色彩丰富,多种颜色装饰华丽,绘制精美。彩绘在纹样上的构成与绘制上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
1,南方在六朝之前的发展是落后于北方,但六朝时期,由北方贵族和王室由于战争的迁移,所以大多的陶瓷手工艺者和烧陶的技术也来到了南方,带动了南方经济大发展,又南方的得天独道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天然资源,使得南方制造瓷业得以快速发展。瓷器的主要生产地方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主要品种为青瓷和黑瓷,造型精致品质优良。生产青瓷主要在南方浙江越窑,从东汉到宋。
2,彩陶文化
新石器时期晚期彩陶盛行,该时期的文化称彩陶文化,又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绳池仰韶村发现,而且仰韶文化的彩陶最为丰富,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3,仰韶文化
(一)半坡形彩陶
半坡类型,距今约六千年左右,以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陶器为代表,在陕西关中心向四周发展,以鱼形纹彩陶大盆和葫芦口尖底瓶为代表,卷唇圜底盆,小口尖底瓶葫芦形的陶器,以彩绘最为特色,多用人面纹和鱼形纹等动物纹和三角纹,折线纹等几何图案进行装饰。半坡型的代表器物有人面纹盆。旋纹双耳尖瓶底,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有双耳,双耳除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的作用——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垂直,尖底便于下垂于水中,造型设计可谓美观实用。
( 二)庙底沟型彩陶
庙地沟型,距今五千年前,以河南陕县庙地沟的发现最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大口鼓腹小平底钵,色彩以黑白施装饰,纹样多用曲线与圆点和鸟纹花瓣纹样的彩陶器。
4,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距今约有4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主要受仰韶文化的影响发展起来的,装饰纹样以点和螺旋纹形状最为出色,点之外围有螺旋纹,内彩特别的发达,纹样布满全体,从器口到器足,有丰满荣褥之感,归纳起来具有三个特点:满,纹样满饰:内彩;点与螺旋纹。彩陶的艺术风格可以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半山型彩陶
半山型,以甘肃宁定半山的发现为代表。器形主要在球型的基础上扩肩,鼓腹的广肩鼓腹的彩陶罐。纹样色彩多是富有变化的红黑相间,纹样用漩涡纹组成的纹样和曲线为主,并流行运用锯齿纹,形成双关效果。其艺术风格精巧繁密,饱满凝重,从造型和装饰来说,是彩陶工艺中最为精美的,也是达到了彩陶工艺的顶峰。
马家窑型彩陶
2,青瓷
青瓷,东汉时期,由于对制造瓷原料进行精选,对脱釉配方加以改进,并且改造了窑炉的结构,烧制技术大大提高,终于烧制出完全符合瓷器标准的青釉瓷器,青釉瓷器色泽较正,透明而又光泽,没有流釉。器形主要是广口,圆腹,平地的回系瓶,东汉青瓷的出现表明中国的制造瓷技术已经成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
3,釉陶与原始瓷器
釉陶,在制陶经验中,人们发明用石英石与粘土配制而成的釉料,将其涂在器表面,烧制后形成了一层光亮的薄壳层,这不仅增加了器物的光泽度与美感,也有利于清洁与保护,釉陶就这样产生了。釉陶的产生对于原始瓷器的影响重大。
原始瓷
原始瓷器,在细腻的高岭土制成的胎器上涂上釉层并将温度升高,原始瓷器创烧成功。由于釉料中含有铁质,故多呈青灰色或黄绿色,所以称原始瓷器。
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部分地区。器形小口壶罐等,纹饰以点与螺旋纹装饰,在点的外面进行螺旋纹围绕,有动的感觉,从器口延到接近底部,几乎全部装饰纹样,多而满,而且内壁也绘有彩色,其艺术风格内容丰富,布局丰满。
5,黑陶文化
黑陶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中原和西北区的彩陶工艺衰落之后,黄河中下游和渤海湾地区兴起比较多的以黑色陶器为特征器物,所以称为黑陶文化,而又因为最早发现是在山东省历山县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黑陶与彩陶相比主要以造型为突出的艺术特点,由于广泛采用轮制技术,加工的技术日臻成熟,为复杂精致的造型提供技术保障。其主要特点:黑如漆,薄入纸,亮如镜,硬如瓷。在黑陶中,有些器物制作精良,显然用来陈设,礼器只用。这反映了当时候的生活水平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为阶级社会提供了一种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