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立体表面交线投影3-1-1

第三章立体表面交线投影3-1-1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及内容


经典诵读1.《弟子规》诵读。

2.强调课堂纪律及操作规程。

调动学生激情,调节课堂气氛。

学习任务
情境
公司的设计部门人员需要根据客户需求作图;公司的生产加工人员,也
需要读懂图纸、会作简单的零件图。




学习任务
描述
以正六棱柱为例。

如图3-1(a)所示为一正六棱柱,由上、下两个底面
(正六边形)和六个棱面(长方形)组成。

设将其放置成上、下底面与水平
投影面平行,并有两个棱面平行于正投影面面。







任务引入
机器上的零件,不论形状多么复杂,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几何体按照不
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基本几何体——表面规则而单一的几何体。

按其表面性质,可以分为平
面立体和曲面立体两类。

棱柱由两个底面和棱面组成,棱面与棱面的交线称为棱线,棱线互相平行。

棱线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正棱柱。

本节仅讨论正棱柱的投影。

边画图边讲
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任务分析
总结正棱柱的投影特征:当棱柱的底面平行某一个投影面时,则棱柱在该投影面上投影的外轮廓为与其底面全等的正多边形,而另外两个投影则由若干个相邻的矩形线框所组成。

学习内容教学方法
任务实施
一、棱柱
1、总结正棱柱的投影特征:当棱柱的底面平行某一个投影面时,则棱柱
在该投影面上投影的外轮廓为与其底面全等的正多边形,而另外两个投影则
由若干个相邻的矩形线框所组成。

2、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
方法: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

(因为正棱柱的各个面均为特殊位置面,均具有积聚性。


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点实际就是在平面上取点。

首先应确定点位于立体的哪
个平面上,并分析该平面的投影特性,然后再根据点的投影规律求得。

举例:如图3-1(b)所示,已知棱柱表面上点M的正面投影m′,求作
它的其他两面投影m、m″。

因为m′可见,所以点M必在面ABCD上。

此棱面
是铅垂面,其水平投影积聚成一条直线,故点M的水平投影m必在此直线上,
再根据m、m′可求出m″。

由于ABCD的侧面投影为可见,故m″也为可见。

特别强调:点与积聚成直线的平面重影时,不加括号。

二、棱锥
1、棱锥的投影
以正三棱锥为例。

如图3-2(a)所示为一正三棱锥,它的表面由一个底
面(正三边形)和三个侧棱面(等腰三角形)围成,设将其放置成底面与水
平投影面平行,并有一个棱面垂直于侧投影面。

由于锥底面△ABC为水平面,所以它的水平投影反映实形,正面投影和侧
面投影分别积聚为直线段a′b′c′和a″(c″)b″。

棱面△SAC为侧垂面,
它的侧面投影积聚为一段斜线s″a″(c″),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为类似形△
s′a′c′和△sac,前者为不可见,后者可见。

棱面△SAB和△SBC均为一
般位置平面,它们的三面投影均为类似形。

棱线SB为侧平线,棱线SA、SC为一般位置直线,棱线AC为侧垂线,棱
线AB、BC为水平线。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任务实施
总结正棱锥的投影特征:当棱锥的底面平行某一个投影面时,则棱锥在
该投影面上投影的外轮廓为与其底面全等的正多边形,而另外两个投影则由
若干个相邻的三角形线框所组成。

(2)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
方法:1)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

2)辅助线法。

首先确定点位于棱锥的哪个平面上,再分析该平面的投影特性。

若该平
面为特殊位置平面,可利用投影的积聚性直接求得点的投影;若该平面为一
般位置平面,可通过辅助线法求得。

举例:如图3-2(b)所示,已知正三棱锥表面上点M的正面投影m′和
点N的水平面投影n,求作M、N两点的其余投影。

因为m′可见,因此点M必定在△SAB上。

△SAB是一般位置平面,采用辅助
线法,过点M及锥顶点S作一条直线SK,与底边AB交于点K。

图3-2中即
过m′作s′k′,再作出其水平投影sk。

由于点M属于直线SK,根据点在
直线上的从属性质可知m必在s k上,求出水平投影m,再根据m、m′可求
出m″。

因为点N不可见,故点N必定在棱面△SAC上。

棱面△SAC为侧垂面,它
的侧面投影积聚为直线段s″a″(c″),因此n″必在s″a″(c″)上,
由n、n″即可求出n′。

三、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1、平面立体的尺寸标注
平面立体一般标注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如图所示。

其中正方形的尺寸可采
用如图3-10所示的形式注出,即在边长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

图3-10(d)、(g)中加“()”的尺寸称为参考尺寸。







(e)(f)(g)
图3-10 平面立体的尺寸注法
检查请同学们做出四棱柱和四棱锥上点的投影
4人一组,共分15组,一组选一位同学当组长。

组长负责查人数,纪律维持。

做好作业教师公布答案,组长检查。

评价
评价项目分值评价标准自评组评师评作图完整20 要求做完布置的项目
作图准确20 要求作图准确
作图规范20 要求作图规范
保留作图痕迹20 按正确方法保留作图痕迹
纪律良好20 服从组长安排,纪律良好
总结1、总结表扬课堂练习优秀的学生;
2、总结棱柱、棱锥的投影分析和投影特征,以及棱柱、棱锥上表面求点的方法。

3、指出在学生在练习中共同出现的问题和个别存在的问题。

课后作业:习题集3-1(1)、(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