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乃为人之本,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
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
学会感恩是培
植善良品性的第一站,而如今的小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不
懂得知恩图报,把父母的呵护、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心视
作为理所当然地给予,他们的字典中没有“感恩”这个字眼。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
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
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
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感恩教育。
一、知恩感恩,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曲传诵千古的佳音,它涵盖在生活的每一个细
节中。
生而为人,要懂得感恩万事万物,如此方能拥有快乐
的人生。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
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等。
进行感恩教育,首先
要让学生知恩。
1.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但赐予我们壮丽秀美的山川,让我们获得愉悦
的感受,而且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
物质保证。
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地球是人类赖以
生存的地方,要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表现大自然之恩的课文,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大自然
给予我们的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
生通过课文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从而才会感激大自然赋予
我们的一切。
2.父母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感恩是人行善的表现,
是一种生活态度,忘恩负义必遭唾弃。
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
恩情大。
语文课本中不同的文章从各个角度表达父母之恩。
课文《月光启蒙》中母亲给我唱歌谣、讲故事、说谜语,丰
富了我的想象,启迪了我的智慧,为我以后成为一个诗人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中感受了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到作者
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3.社会之恩
古人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感恩是做人应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我们不仅要把学
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
要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二、捕捉时机,实施感恩教育
1.在感情朗读中体验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
我们只有通过情感
体验,才能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蕴含感
恩情感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感情朗读中体验恩情,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在思维训练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
然之美深入人心。
如,《夹竹桃》一文中把迷离的花影想象成地图、荇藻、墨竹图,在学生朗读感悟后,充分发挥自己
的想象,夹竹桃的花影还像什么,能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在
万紫千红的花季里,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月光下迷人的花
影,表达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
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
更加深刻,如《钱学森》,想象钱学森在历尽千辛万苦踏上祖国土地时内心感慨万千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能够让
钱学森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鼓舞我们奋发向
上,能够激起我们的万丈豪情。
在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要适
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继续深化,付诸实际行动
把感恩仅仅停留在嘴边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在具体
的行动中表现出来。
因此,在课上要抓住这个机会,激励学
生在生活中去感恩别人。
上完《月光启蒙》这节课后,我布
置学生带着课堂上的感动,回去好好回忆一下,父母在你的
成长过程中给过的关心和帮助,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替父
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于是,有的学生为父母洗衣服、整理房
⋯⋯一,学生采用各种各的方法去感恩父母,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气。
家孩子的表也感到惊,有个家跟我他的孩子近来懂事了很多,在家里常替父母做事,关心父母,我非常高,得孩子真正大了。
随着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到在自己的成道路上,得到的帮助太多了,需要感激的人和事也太多了,表示在要努力学,用异的学成答父母的恩情,答老的培育,答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将来要极他人做好事,社会作献。
由此,学生的思想境界开了,道德素养提升了,精神面貌生了很大的化,学度更端正了,学更大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只要持在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相信些学会感激、常心感激的莘莘学子,他在人生道路上出的脚步将会更加。
(作者位苑玉:山省平邑丰阳中心校祝:
山省平邑流峪中心校)
??S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