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濮阳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认为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聚落居民已大量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下列遗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2.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A.王国B.侯国C.郡D.县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D.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4.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5.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县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7.下图为北京人复原头像,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列对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A.会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造房屋和使用陶器8.周平王东迁后,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听从王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这主要反映出A.诸侯国“尊王攘夷”的策略B.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局面C.春秋时期大规模的兼并战争D.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局面9.司马迁将汉武帝一生的文治武功概括为:“外攘夷狄,内修法度。

”这里的“夷狄”主要是指A.蒙古B.匈奴C.羌族D.犬戎10.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A.商汤B.刘邦C.项羽D.陈胜吴广1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是A.进献贡物B.朝觐述职C.派兵作战D.镇守疆土12.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A.B.C.D.13.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启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D.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14.为纪念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某一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

该人物是()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15.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兽面纹方鼎D.青铜爵16.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17.秦朝速亡和“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D.政府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18.《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A.黄帝、炎帝、蚩尤时期B.尧舜禹时期C.北京人时期D.半坡氏族时期1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秋和战国B.秦朝和春秋C.战国和汉朝D.秦朝和汉朝20.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21.秦末出现了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A.陈胜、吴广B.项羽C.刘邦D.刘邦、项羽22.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涿鹿之战B.长平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23.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24.大禹以平凡的义举,印证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高尚人生境界。

他成为联盟首领的方式是A.世袭制B.武力夺取C.禅让制D.考试选拔25.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A.夏朝B.周朝C.商朝D.秦朝二、综合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阶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材料三“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贾谊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代表及农作物名称。

(2)据材料二写出“商君”所指的历史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相关的农业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贾谊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农业生产工具一例。

27.阅读下图:请回答:(1)图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它的建立者是谁?这一政治制度被人们称为什么?这一政治制度来源于战国时期哪一个学派的思想?(2)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3)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4)从秦朝的兴衰历史中,你有什么感悟?28.大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之统一为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材料二“大一统”理念包括思想方面的“大一统”和政体方面的“大一统”两部分。

……政体方面的“大一统”,分为王权政治下的“大一统”和皇权政治下的“大一统”两种形式。

——薛海玲等《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理念的形成及统一战争的实践》材料三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

——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请回答:⑴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说明材料一“乱象”时代特征的历史现象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抱负。

⑵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加强“王权政治下的‘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以秦朝、西汉为例,说说“皇权政治下的‘大一统’”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⑶ 从武帝时期开始“无不渐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

29.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某班对“华夏之祖”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史料的分析与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材料二黄帝陵(如下图)(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贡献?(2)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

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会向游客介绍黄帝的哪些事迹?(民主政治)材料三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杰出首领)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有许多尧、舜、禹的传说和名胜古迹,观察下列几幅名胜古迹的图片,回答问题:(4)请你将上述图片按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排列。

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30.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泰兴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了一个历史课本剧(片段),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旁白:战国时期,有一天,许多学者走到一起,对当时的社会形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学者1)“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

(学者2)先生此言差矣。

我们应该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

(学者3)君主治理国家,不应空谈仁义,应该进行改革,实行“法治”。

(学者4)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上述四位学者分别代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思想?(2)学者1所代表学派的创始人是?他的核心思想是?(3)结合所学知识,该历史剧反映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该局面被称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故选D。

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3.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命于天子,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因此B项正确;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国家逐渐走向统一,排除A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取胜纷纷改革,排除C项;春秋时期霸主并未联合,排除D项。

故选B。

4.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A符合题意。

元谋人遗址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有力地挑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中心这一学说;B不符合题意。

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

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

通常称作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C不符合题意。

马坝人遗址是广东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处古人类化石遗址。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所以②处应该是商汤灭夏,B项符合题意;A项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C项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D项发生在公元前841年。

相关主题